古都吧 关注:14,620贴子:323,775

探访大同古城西南隅民居修复工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大同古城西南隅千年传承、源远流长。
大同市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九大古都之一,名城的核心区域就是现在的大同古城,它曾是北魏初中期的都城,辽金及元代前期的西京,明朝的代藩九边重镇,清朝是府县两治的十万州城,历代的繁华和积淀,使这座城市遍布丰富的历史遗存,尤其是大同古城里存在的北魏京城里坊格局和明清四合院弥为珍贵。
大同古城的街衢总体概括人们素以“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来形容,其实以西南隅街道的名称来对照,觉得这句俚语比喻的有些欠缺,因为这里的主要街道如马市角街、段市角街、邱家角街都是十字角街,还有棋盘街的叫法也很形象,这些街道都有坊街的格局和底蕴,如果用“四大街、通角街,二百多条街巷街连街”来形容或许比较熨帖。西南隅的寺庙也和北魏有传承性的联系,如辽代的华严寺建在北魏五级大寺的基础上,只不过朝向变了而已,善化寺在北魏称为八角寺。此外西南隅的院巷在北魏辽金元代是闻名遐迩的手工作坊,明清这个地方仍然是全城金银铜铁匠小作坊的集中地。这里还有许多隐藏的秘密需要去追本溯源、深入挖掘,方知“庐山真面目”。


二、大同古城按四隅特色启动了18个保护传承项目
为了进一步恢复古城的古风古貌,2019年大同市启动了18个历史街道民居遗址保护传承项目,城内四隅按历史文化形成的核心景区进行了功能划分,其中西北隅为衙署历史文化区,西南隅为宗教文化商业区,东北隅为代王府全景展示区,东南隅为大同历史民居展示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16.8公顷(合1753亩,总投资约为125.17亿元。这些项目分布于古城的四个区域,东北隅项目3个,东南隅项目项目6个,西北隅项目7个,西南隅项目1个。


三、大同古城西南隅民居修复项目的内容
列入鼓楼西街历史文化街的西南隅民居修复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962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770.64平方米.本项目位于鼓楼西街及华严寺南围墙的南侧,教场街北侧商住楼群的后面。区内在原址上按传统四合院格局共计修复院落171处,分为一般传统院落和保护院落。其中保护院落31处,包括不可移动文物15处,用地面积约为8950平方米;历史建筑13处,用地面积为7700平方米;重点历史建筑3处,用地面积1890平方米。院落格局有一进院落121处(带跨院9处);二进院落40处(带跨院6处);三进院落3处(带跨院1处),有东西跨院的4处。公共空间(已建)535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景观、硬化及照明、供水、供热、燃气、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街巷铺装将使用花岗岩、卵石、或者步道砖等本土特色的材质,采用传统的形式进行铺装。






IP属地:山西1楼2021-11-06 16:10回复
    西南隅的现状是,有福兴园、福花园、楼房巷小区、深特楼、南寺小区、金华苑小区,教场街还有北方电器城、华林、大富翁、苏宁、尚街等大型商厦,上世纪扩路消失了南马市角街、贵儿市街、邱家角(南、西、北)街、段市角、姚家角(东、南、西、北)街、西羊市巷、南籸籽巷、楼房巷。



    大同古城西南隅上世纪末由于改造教场街缺失的历史街道。





    教场街是西南隅东西向的主干道,是由西羊市巷、教场街、姚家角东街,邱家角西街扩路后形成的。


    IP属地:山西2楼2021-11-06 19:1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四、大同古城西南隅的棋盘十字街是平城坊的遗存底蕴
      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大同古城为北魏平城的京城,至今里坊底蕴在城内的四隅依稀可见。
      北魏在平城定都伊始,就规划了包括宫城、京城、郭城在内的三城制,又按《周礼·考工记·匠人》里设定的京都城邑制度编绘了"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设计蓝图,然后在京城逐步的实施中“分置市里,经涂洞达”,形成了九衢经纬相望的棋盘格局,即在京城内设置了经纬9条大街,又按街衢区域形成了16个大坊,大坊以一里为一坊又称里坊,每个大坊又按十字街及功能用途分成四个小坊,全城共计有64个小坊,每个坊里還有“巷”“曲”相贯。并在里坊周边砌垒夯土版筑的围墙,形成“百堵齐矗,九衢相望”的壮观景象。
      北魏平城16个大坊的名称坐落至今没有清晰的答案,下面的探索只能算是寻径索典、抛砖引玉吧。西南隅按北魏延续至唐朝的大坊有4个,明代把城池截去南之半后留有两个多的大坊,以下寺坡、唐市角、段市角为界,路东路西各为1个大坊4个小坊,路西即是因坊内有五级大寺的舍利宝塔而得名的舍利坊,按此推断路东也应该有一个相对应的里坊。按长安和洛阳关于唐坊“垣高不可及肩”的考古勘探推测,里坊的四周筑有坊墙,高度不及2米,每坊边长大约长宽各三百步(463.5米)﹐四面各开重楼式的坊门,每个坊的封闭格局很像现在的城市居民小区。
      大同古城西南隅目前保存最为鲜明的十字街为马市角街,这是平城坊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扩展推断与舍利坊对应的里坊的四至范围大致是:北界为现清远街南侧段,南界为现教场街,西界为现华严街,东界为永泰街西侧段,里坊的北端即现在的鼓楼西街北侧是作坊集市和寺庙道观形成的小坊,据魏书记载太祖道武皇帝在京城的布局中创基拨乱,建立了新型的都城管理制度,并为各种手艺匠人及屠宰酿酒各类行业安排了特定的处所,这是平城坊的又一个结构特征。南段即现在的马市角十字街和欢乐街南口的十字街是里坊划分的居住集中区,十字街道两侧院落的间隔中开辟了段市街、万字街、南北糁籽巷、罗家巷等各条曲巷和短巷,便利了坊中左右宅院的出行。里坊形体略呈长方形,南北边长一里有余,东西边长不足一里。尤其创新的规定是里坊里各种民族或阶级身分不同的人不能杂居一处,于是在京城十字街的黄金地段“豪宅甲第竟起”。纵观这个区域的结构,显示了平城坊“棋盘格局、十字角街、巷曲相贯,里宅栉比”的特色。
      从宋辽开始封闭式的里坊逐渐拆除了坊墙成为侵街式的街巷,自此古城西南隅变成了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闹市区,吸引官宦富裕人家在此居住立业。到了近代此地繁盛不减,是大同市商界巨擘捞金壮大、新小商户发迹致富的兴盛之处,成为古城内最繁华的地段。大同古城作为北魏都城、辽金西京最有价值的底蕴标志就是马市角街欢乐街的十字街,如能织补缺失的南马市角街、贵儿市街并设置坊街的标识是充实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给力举措。








      IP属地:山西4楼2021-11-06 19:47
      回复
        五、大同古城西南隅民居的主流形式和地标建筑保护
        1、西南隅民居的主流形式是卷棚顶和硬山顶





        2、西南隅修复准备复建青龙阁和赐福阁等历史地标建筑
        在西南隅民居的修复中,准备按照历史资料恢复青龙阁、赐福庵阁两处街头标志性建筑。
        “赐福阁”位于棋盘街与赐福庵街的交汇处,俗名阁洞,阁洞北侧有台阶可上下,下方原有一处小院名“赐福庵”,建于明代前,据《大同县志》记载,在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进行了重修。棋盘街中心地带为正方形状若棋盘故名,原为交易炭块的集市场所,棋盘街中心区域和“赐福庵”小院,后因“赐福阁”和赐福庵”年久失修,先后拆除。



        青龙阁位于青龙巷和青龙阁前街北端的交汇处



        IP属地:山西5楼2021-11-06 21:43
        回复
          六、西南隅民居修复的历史建筑凸显古都大同的深厚底蕴
          在西南隅民居的修复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处院落分别是:位于万字街北侧的8号院,位于县角西街的10号三进四合院,位于棋盘街北10号11号合并的二进四合院,位于东马市角街的5、6、7号的东西向三进四合院,这些院落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名人效应和历代建筑形制的标志性建筑。
          大同市著名民主人士祁乐天故居
          著名民主人士祁乐天故居位于西南隅太宁观南街和北马市角街交接的东西曲巷万字街,东出口为欢乐街,是一处宽敞的大杂院,由于临建房屋的搭建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格局。当时祁乐天一家居于大院的东面,朝西有随墙门可以进出,院内有一颗枝叶繁茂的古树述说着过去的故事。




          清代前堂后寝格局的棋盘街10号二进单跨四合院
          大同古城西南隅棋盘街北的10号、11号院是一处典型的二进四合院,座北朝南。二进院按清代富商宅院前堂后寝的规格布局,前后院以穿廊相连。迎街门为广亮大门按照后天八卦的位置建在巽卦的位置上,巽卦的巽为风为顺,可致顺利亨通。进大门后是二门颌廊,对面东厢房的南山墙上敷设一座砖雕座山影壁,西面是一座精美的垂花门。前院正房为七柱六间硬山顶前后出廊的形式,东西厢房各四间为单坡顶,倒座房(南房)三间卷棚顶。正房东侧梢间为穿廊往北进入后寝院,院中正房三间为硬山顶,东西厢房各三间为单坡顶,院内秀丽典雅、装潢考究。







          IP属地:山西6楼2021-11-06 22:15
          回复






            IP属地:山西7楼2021-11-06 22:39
            回复
              洛阳要是有大同这个魄力就好了。一个洛邑古城二期三期都弄不成,更别说修复古城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11-07 10:12
              收起回复



                具有王府形制配置的东马市角街5号及6号、7号院
                东马市角街位于自北魏形成的古平城舍利坊右侧里坊的核心地段,十字路北侧中段的5号院以其独特的布局、精美的屋构、高超的雕饰,显示了该大院历代传承的不凡经历,据坊间流传自明朝以来大同城内的回族官员富商多在这里居住,于是“东马”在古城里独树一帜、名闻遐迩。
                该院仅从台阶、影壁、石鼓来看就有极高的品位,其中广亮街门处于青条石砌垒的约高1.2米的七阶垂带踏跺之上,两侧垂带下面安放着正方形“上马石和下马石”。台阶宋称“踏道”,清代叫踏跺,大同人称其为高坡儿。古代讲究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所以皇家的御路台阶选用单数最高的九级,其余四合院门口的台阶取3,5,7级,级数根据住宅主人的官阶品级而定,1,2,3品官员门口台阶设7级,4,5,6品官员为5级,低级官员、富豪及百姓需低于5级。
                进了大门迎面的东厢房山墙上敷建座山影壁,左侧是垂花门。院内正房后出廊五间,构架屋内为抬梁式,墙里为穿斗式,正房明间为露明造,左右大梁上支撑平梁的卷云驼峰雕刻着唐代流行的莲花纹和宝相纹。东厢房6间为穿斗式,西厢房6间为抬梁式结合型,所有房屋均为硬山顶。
                更让人称奇的是院落东西厢房中间有一座四柱三间的仪门,构架为穿斗式,台阶为三级,应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客人到此须“整冠弹尘,正衣端礼”。仪门是古代官衙府邸大门之内的第二重正门,由此可见当时这家的户主是身份显赫的朝廷命官。仪门两侧挺立着像雁翅一样的影壁,宽度和高度相仿于廊心墙,也就是撇成反八字型的窄版影壁。壁身粘镶一幅拼接而成的长方形砖雕,周边为回字纹框架,框芯为一茎莲花与仙鹤、水纹组成的画面。一茎莲花象征"清正廉洁",仙鹤在古代有“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之称,是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一茎莲花和一品鸟相结合意为“身居高位、一品清廉”。仙鹤下有水纹又有上善若水的深意,即行善像水那样滋润万物,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左右影壁的下碱各雕一个石猴,寓意侯门如海、端礼当先。
                这样品位高超的宅第推测为封爵赐第的官宦人家,但不可能只有一个院落,在西南隅进行的修复中,人们发现东马市角街5、6、7号院三个院落坐落在周边青石砌垒的台基上,并且长宽相仿东西贯通,由此推断这三个院落是同一户人家的三进四合院,但不同的是不像明清四合院那样从南到北,而是从西到东,头道院的大门设在东方,并以头道院北方正房为最高处,从台明的高度来看,街门距街道地平面高达1.2米,仪门进道高于前院地平面0.6米设三级台阶,正房台阶高过东西厢房0.2米,这样计算正房坐落在高达街面2米的台基之上,可谓高高在上。二、三道院的台基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最低处的七号院距离路面为0.6米。这种布局很符合《辽史·百官志》记载的那样,辽国契丹人崇尚东方、左侧。所以,皇帝的御帐面向东方;御帐左侧为北方,是重权在握的“北府宰相”毡帐位置。大同既为辽代西京,古城内“四楼城阙尽东开”的景象必然举目可见,虽然历经改朝换代,但坐西朝东的华严寺至今存在,而坐西朝东的四合院亦然有迹可寻。
                根据上述府邸的坐落、梁架、仪门、石雕的配置来分析,这处东西向的三进四合院初建于辽代,延续到金代、元代,由于当时大同是西京,有可能是亲王府。明代大同为代王藩国所在地,居住在大同的代王相当于朝廷的正一品官职, 而郡王为从一品,他们都是王爷一品官,有可能这处府邸被某个郡王占用为郡王府,三个院落的房屋近50间,间数和构架都合乎郡王府的典制(见附录)。大同又是九边重镇,驻军统领的职位都很高,升任一品官的不在少数,也有可能在大同城内有宅院,例如曾效力于大同总兵周尚文麾下,嘉靖年间任宣化镇总兵,正一品左都督的马芳,在天镇县新平堡镇就有一处宅邸保存至今。到了清代这处“一品大院”逐渐肢解成三、四个院落流传至今,以上推测或许是穿凿附会,孰是孰非只能依靠文物考证和专家论证了。
                附录:《明会典》载:"天顺四年定郡王府制:郡王、每位盖府屋共四十六间。前门楼三间、五架。中门楼一间、五架。前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后厅房五间、七架。厢房十间、五架。厨房三间、五架。库房三间、五架。米仓三间、五架。马房三间、五架。"总计四十六间。









                IP属地:山西9楼2021-11-08 20:1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山西10楼2021-11-08 21:29
                  回复
                    地名跟洛阳一样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1-11-09 02:12
                    收起回复



                      府邸形制的县角西10号三进两跨四合院








                      IP属地:山西13楼2021-11-09 21:56
                      回复





                        七、实地探访西南隅民居修复前后的变化
                        1、西南隅民居修复的原则和程序
                        根据修复现场的展板和实地走访观察,大同鼓楼西街民居修复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是按文物部门批准的设计方案为蓝本,在原址上按照四原即保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进行修缮,即:维持每个院落的原占地面积,拆除扩增的不协调建筑,织补缺失的屋体及附属构件,进而恢复到院落原建时期的面貌和格局。在西南隅的修复过程中,坚持专家前期指导、专家集体会审、省级专家意见征询、中规院审查四级联审及社会公示的程序,力求做到古迹遗存不丢失,形制风貌不忘本,历史文化要传承。同时在修复旧有街巷商铺四合院的基础上,挖掘并传承本地的手工艺、特色小吃、老字号、非文化物质遗产等民间历史文化的精髓。
                        2、西南隅民居修复的保护街巷民居范围
                        西南隅民居修复工程以下寺坡街为界线分为东西两个保护区:
                        西区包括:一万贯庙街、财神庙街、东小巷、北小巷、棋盘街、一间房、赐福庵街、青龙阁前街。规划院落104处,建筑面积28201平方米,其中一般院落87处,建筑面积22446平方米,保护建筑17处,建筑面积5755平方米。
                        东区包括:北马市角街、东马市角街、西马市角街、县角西街、欢乐街、北糁子巷。东区规划院落67处,总建筑面积20083平方米,其中一般传统院落54处,建筑面积15163平方米,保护建筑13处,建筑面积4920平方米。
                        在这次修复民居的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尽量利用原材料,包括砖块、门窗、石墩、台阶、碑刻、照壁、砖雕、木雕、水井、碾坊、地窖、围墙、铺地、树木等装饰元素,并设置街巷标识牌、强化街巷的历史感。同时维护院落内遗存的古树木,并丰富院落内的绿化景观。






                        IP属地:山西14楼2021-11-09 22:12
                        回复











                          IP属地:山西15楼2021-11-09 22:28
                          回复











                            IP属地:山西16楼2021-11-10 21: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欢乐街12号为二进四合院,院落面积虽然不大,但建筑很精致







                              IP属地:山西17楼2021-11-10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