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肖秀荣考研政治书中的一段和《荀子》中国文联社出版中的前言,里面对生而知之解释的偏差性,让我感觉对这句话的误解有必要纠正,首先,我对这句话解释是这样的,所谓生而知之者,并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万物的道理或者是各个方面的知识而是有一个洞察一些而又完美的心,这是一颗圣人的心,通晓大道的心,是认知万物规律方法的方法的心,之所以这么说,我的依据在于孔子的弟子子贡说,老师能说出的道理能够做到,但是即便是做到也达不到老师的程度。
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们暂且把他叫做“灵”。也就是说,所谓生而知之指的是生来就带有这种“灵”,文王,周公就是这样的人,到这毕竟是少数的少数。
然而在肖秀荣政治书中却把他与先验论相提并论,我认为这并不恰当,文联社的《荀子》也是如此,用西方哲学的观点去看中国哲学,着实令人感到可惜,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开始就将知识的概念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层次,而中国则不然,中国更看重人自身具有的那个“灵”,也就是孟之本心,王之良知。


这个东西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我们暂且把他叫做“灵”。也就是说,所谓生而知之指的是生来就带有这种“灵”,文王,周公就是这样的人,到这毕竟是少数的少数。
然而在肖秀荣政治书中却把他与先验论相提并论,我认为这并不恰当,文联社的《荀子》也是如此,用西方哲学的观点去看中国哲学,着实令人感到可惜,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开始就将知识的概念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层次,而中国则不然,中国更看重人自身具有的那个“灵”,也就是孟之本心,王之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