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庙号“宣宗”,原名李怡,居住十六宅时封号光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登基后更名为李忱,历史评价为: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1)。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宫心记》,在那个亦真亦幻的故事中,《宫心记》中的“光王”,即后来的唐宣宗是以另一种悲剧形式存在的。他从一个伪装的“白痴”登临皇位,完全是时代和政治的产物,充满了那个时代常见的黑色幽默。但是,他无法展露其真实性格,或者说,他的性格都是隐藏在伪装背后,这是在特殊环境中不得已的极端做法,或者说他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而导致强迫性妄想症。他命运前后的强烈对比,可以使我们对人性、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感悟。
在中晚唐那段不幸的历史中,任何人都是不幸的,既包括不幸的制造者,也包括不幸的承受着。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失败的屈辱,无论是卑贱的人,还是高贵的人;无论是正直的人,还是奸邪的人,命运都没有多少差别。在充满血性和高贵气节的大唐王朝,英雄、俊杰比比皆是,但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却十分暗淡。这就让唐宣宗显得非常突出。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唐宣宗驾崩,吹响了大唐王朝彻底溃败的号角。唐宣宗死后葬于贞陵,关于他的若干事迹后来被记录在《贞陵遗事》(2)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他最信任的宰相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