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语诗歌格律,选译自《旅途永不绝》中托尔金纂写的说明。

昆雅语诗《Namārië》的节律和重音如图。注意词尾的e总是发音,ë仅用于表明ië、ëa、ëo等组合是两个音节。我使用长音符◌̄来标识长音,锐音符◌́来标识主重音(通常带升调),重音符◌̀来标识次重音(通常带降调)。
这首诗用的是五步抑扬格和六步抑扬格。第一部分,1-7行是五音步和六音步交错:5、6、5、6……第8行也是五音步。第二部分全是六音步。也偶有变化,2、3行以扬抑格开头(yḗni),而抑抑扬格见于第1行第二步和第3行第四步。【1】
格律所用的重音和昆雅语的通常发音方式相同。主重音(高音调)原本是在所有单词的首音节。但对三音节或更多音节的单词,它前移到了倒数第二个音节——如果那是长音节的话。(长音节指的是包含长元音、双元音[如au、ai、oi、ui]、或元音后接两个辅音的音节)如果那是短音节,则主重音落在倒数第三个音节——无论它是长是短,例如éleni。【2】首音节通常也有一定程度的重音。在长单词,特别是复合词中,它的音调尽管低于主重音,但强度通常与主重音相当:例如óromárdi,fálmalínnar等。如果首音节紧接主重音,它就要弱一些,例如Àndū́ne,ṑmáryo,Tìntálle,Rṑméllo;这种情况下,如果首音节是短音节就不带重音,例如avā́niër。(试比较英语的almíghty、ècónomy、ḗconómical)次重音可以用于格律的重音,也可能用于非重音,取决于它在诗中的位置。仅当它紧接主重音时,才可用于非重音,例如Andū́ne。【3】
非单音节词中,词尾元音紧接主重音时,通常是短元音,无重音,如lassi、linte、yulma等。但它们几乎全都曾经是长元音(否则就会消失了)【4】。因此单词以两个短音节结尾时(这种情况很常见),如ūnōtime、tellumar、lumbule、bīsië等,尾音节有微弱的重音,可以用于格律。这在诗行结尾尤其常见,因为像昆雅语等高度屈折的语言,词尾很自然地会以屈折或衍生后缀结尾。【5】事实上,这首赞美诗中所有诗行都以这种方式结尾,只有15、16行例外,以复合词Vali-mar(维拉的居所)结尾。类似以屈折词尾的重音在诗行内部结束音步的,仅见于6、17行的tīntilàr和bíruvà。在namārië等感叹词中,结尾元音的长度通常会保留,在告别的呼喊时还可以延长许多。
我自己读这首诗时,通常以一个额外的音步和拖长的音节ai! (等于英语alas!)开头:āa͡aāĭ,然后重复ai,以开始诗律。【6】
辛达语诗《A Elbereth Gilthoniel》是四步抑扬格,七行一节,押韵为aababcc。
A Elbereth Gilthoniel
silivren penna mīriel
o menel aglar elenath!
Na-chaered palan-dīriel
o galadhremmin ennorath,
Fanuilos, le linnathon
nef aear, sī nef aearon!
卷三附录五给出了发音说明,但可能说得不太清楚,所以我再提供一些要点。
元音。除以◌̄标记外均为短音。本诗碰巧只出现了长元音ī(音如英语see)。短元音的发音如英语sick、bed、hot、foot(ŭ的发音),不过ŏ应该比现代英语发音更圆。【7】短音ă不能发成现代英语的[æ](如cat),而应该像ah一样发音(但要改成短音)。例如,aglar里的两个a发音是一样的。长元音ae、oe、au、ui等中,这里只出现了ae和ui。前者发音很像英语双元音[ai],见于high、lie等。后者发音类似pursuing里的ui,不过通常是单音节。(对这两种情况,第一个元音[a和u]都有一点延长。因此双元音的语音长度差不多等于两个音节,在格律需要两个音节时,偶尔会用上它。例如Fanuilos,见于卷一250页和卷三339页山姆的祈祷。【8】)
辅音。c和g在任何位置都发硬音(c如k,g如give)。ch发音如威尔士语、德语、盖尔语的ch,俄语的x。ng音如英语的ng,也就是在词首或词尾时音如sing,见于nguruthos(卷二339页);位于词中时音如finger。th是英语th的清音,如thin growth。dh是英语th的浊音,如this weather。词尾f(见于nef)代表v的音(如英语of),其他位置的f发音与英语f通常发音一致。r是颤音,永远不是哑音。
重音。与昆雅语(见加拉德瑞尔的挽歌)一致: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在首音节;更多音节时在倒数第二个音节,除非它是短音节;此时则移动到倒数第三个音节,例如ELbereth,GilthONiel、ENnorath、LINnathon等。所有双写的辅音都表示要这么读,音节也相应为长音节。但有些两个字母表示的辅音里的h其实是“擦音”的符号(ch、th、ph、dh),因此通常是单音。
译注:
【1】分别是rië lánt和dar avā́。
【2】这与拉丁语的重音规则完全相同,读者可在任意拉丁语教程中找到详细解说与示例。本文列举的词也很好地展示了什么音节算长音节。
【3】亦即Andū́ne一词既可读作扬扬抑,又可读作抑扬抑,以适应不同格律要求。但óromárdi等词只能读作扬抑扬抑。
【4】这里说的是昆雅语音演化:多音节词词尾长元音变成短元音(见PE17/76),如aldā > alda;长词(特别是复合词)词尾的ă, ĕ, ŏ脱落(见PE19/59),如móri-kwèndĕ > móri-kwèn(d)。辛达语也有类似情况。
【5】这条规则使创作抑扬格诗歌成为可能,否则所有多音节词结尾都是非重音了。
【6】托尔金朗诵此诗的录音并没有这个拖长的ai,但1967年《Poems and Songs of Middle Earth》中William Elvin的演唱版可以听到。
【7】描述元音的维度之一,指唇形。hot的RP音为/hɒt/,比它更“圆”即为/ɔ/。
【8】即《A Elbereth Gilthoniel》第6行Fanuilos, le linnathon。根据这里说明,格律应分解为Fanú | ilòs,| le lín | nathòn,双元音ui被拆开了,以符合四步抑扬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