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蒜子吧 关注:7贴子:37
  • 2回复贴,共1

司马岳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节:康帝继位
司马岳是司马衍的弟弟,在司马衍时代先后担任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司马衍在342年病重,留下未能“剪除逋祲”的遗憾去世,他临终立长君,让成年的弟弟司马岳继位,没让儿子继位,希望弟弟继续北伐完成复兴统一大业。司马衍让司马晞、司马昱、庾冰、何充、诸葛恢辅政,这五名顾命大臣中,司马晞是武陵王,担任镇军将军;司马昱是会稽王,担任抚军将军、秘书监;庾冰担任中书监;何充担任中书令;诸葛恢担任尚书令,司马氏的两位宗室代表门下省,都是侍中;中书省的两位宰相都担任顾命大臣,庾冰与何充都很有势力;尚书省代表是诸葛恢,他代表琅琊系势力。顾命大臣中司马氏控制军队和门下省,是在朝廷中司马氏势力最大的两位宗室,庾冰和庾翼都是主张北伐和司马衍亲近,也是劝立司马岳继位的主要人物,何充是庐江人代表江南门阀,诸葛恢是司马晞的老师,何充是司马昱的老师。司马岳继位后立褚皇后,任命司马昱兼任太常,任命庾冰为车骑将军、何充为骠骑将军,王允之为卫将军,积极推进哥哥的北伐政策。益州刺史周抚帅领指挥曹據等攻占江阳,巴氐的辖区日益减少,李势继位后不再对晋朝中央构成威胁。对羯族的攻势仍是主要由张骏和慕容皝执行,而且都是取得胜利。庾翼积极北上把幕府迁到襄阳,领导指挥江南的北伐,派遣桓宣出征。司马岳动员北伐积极支持庾翼,但是朝臣仍多数有些消极,庾翼在荆州重用毛穆之、谢尚、袁真、王愆期等,庾冰也要求北伐,出镇江州任命江虨为长史,准备共同北伐中原。司马岳任命的门下省宰相有冯怀、陆始、袁猷、褚裒,中书监庾亮出镇后,何充继任中书监,司马岳让自己的岳父褚裒从门下省调任中书省任中书令,诸葛恢任尚书令同时,任命褚翜任尚书仆射,司马岳也重用自己的外戚褚氏,甚至对褚皇后的母家谢氏也提升地位,从这时起谢氏开始成为重要门阀。在三省宰相中,江南的门阀主要有何充、陆始等,北方门阀占多数,司马岳积极北伐,任用的北方门阀多,但是得到的支持不是很多,移民都已经土断入籍本地,或者设立侨郡,和异族割据中各族人民都厌战同样,江南的百姓也有些厌战,而统治阶级中玄谈和厌战的气氛更重。司马岳的老师蔡谟都受厌战风气影响,虽然他也赞同北伐,但是总是提醒要小心仔细,表现犹豫,所以当时主战派称他是过河坐船把腰带绑在船上,意思是过分谨慎小心。羯族应对的主要是张骏和慕容皝这两位最积极北伐的攻打,张骏派谢艾沉重打击了羯族多次击败石虎和羯族主力,张骏还派和麟、谢艾打败了羌族。慕容皝在一次战役就消灭羯族近十万军队,已经进入幽州北部。庾翼北伐初期派遣的桓宣作战受挫,在桓宣去世后,由司马勋接替担任梁州刺史,成为北伐先锋。司马岳时代的方镇刺史主要有:扬州是何充兼任刺史;江州是庾冰任刺史、荆州是庾翼任刺史;广州是邓岳任刺史;宁州刺史李秀;益州刺史周抚;梁州刺史司马勋、交州刺史朱藩,兖州刺史褚裒等,在北方张骏任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杨初为雍州刺史。在东北是燕王慕容皝兼任平州刺史,代王什翼犍仍继续效忠司马岳,这时代国的莫含任晋朝左将军,在代国内晋人仍占重要影响力。司马岳时代的北伐形势仍是有利的,虽然南方玄谈、享乐的风气上升,对羯族称晋藩天王保持盲目的乐观,但是益州方向,周抚取得了很大进展,司马勋在梁州方向也不断收复失地,在襄阳方向李阳也守住了防线,南线的战果虽然比不上西北张骏和东北慕容皝取得的胜利,但是也没有遭受严重惨败,仍是缓慢逐渐地向北发展。343年司马岳征召翟汤和虞喜两位隐士,翟汤积极支持北伐,响应晋朝号召把奴仆释放派去参军,在朝廷放还后解放奴仆为国家编户。虞喜是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岁差的人。羯族割据将领戴开等归降,中原百姓在遭到羯族压迫下,都日益盼望中央收复失地推翻异族残暴的统治,早日实现晋朝复兴恢复和平。司马岳在这年发出诏书:称赞慕容皝歼敌八万,称现在是恢复中原的时机,是天亡羯族的时候,希望对收复中原详细谋划,对戴开归降表示称赞,让人去找庾冰、何充征求意见。虽然这年距离晋朝复兴统一有七年时间,但是司马岳显然已经预见了未来局势的发展状况,他的诏令和号召对晋朝全国军民和各地方镇都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也让司马岳在全国获得巨大声望,晋朝军民对复兴统一都充满必胜的信心,不再有厌战情绪。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10 10:23回复
    第四节:不忘北伐
    司马岳在现代知名度不高,可能很多人仅知道他是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收入宋朝的《淳化阁帖》,忽视了他领导北伐的作用,忽视了他在晋朝复兴中发挥的影响。现代很多站在权臣立场误解司马氏皇帝都是傀儡,对晋朝的北伐都往往片面地拿出几个将领称呼某某北伐,司马氏皇帝好像不存在或无所事事,就像司马睿时的北伐就仅称祖逖北伐,无视司马睿在那时北伐的作用,无视司马睿在府库仅四千匹布拿出三千匹支援祖逖北伐,无视司马睿对祖逖北伐的物质和粮食等长期支持,无视司马睿派儿子司马裒帅三万去支援祖逖,甚至让儿子听从祖逖指挥,无视司马裒、赵固、郭默、马龟、梁堪等人的北伐就像没发生,这是不能解释为何晋朝人民会对司马氏那样尊敬崇拜,司马氏要是没有为国家民族做出牺牲和贡献,早就被人民推翻抛弃了。晋朝复兴后史官评价是晋孝宗的功绩,当时司马聃没有辅臣司马昱对复兴功劳多,仍被称颂有周文王、武安君的功绩,古代过多归功皇帝,但是现代过多归功权臣,都是片面的,不能反映真实历史情况。司马岳对北伐的历史功绩也应该客观尊重,不要以为北伐功绩仅体现在灭个分裂割据,司马氏皇帝确实没有亲自去灭任何一个割据,但是不代表没有北伐功绩。领袖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大战役,但是仍会在战略指挥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司马岳在战略决策中发挥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司马岳首先没有忘记北伐,这让当时已经减弱的北伐舆论和积极性都开始恢复和重新高涨,能继续保持司马衍积极推动的三路北伐战略顺利执行,并且把积极北伐的两个舅舅庾冰和庾翼都派往地方和前线参加北伐,古代要是皇帝偏安妥协不支持北伐,会把积极北伐的人罢官免职,不让他去前线,或掣肘陷害都会有。司马岳积极支持北伐,采取的行动都是产生推动北伐的作用,也对北伐的顺利进行发挥决定性作用。司马岳时代朝廷对庾翼的北伐要求是很多人都反对的,最积极的仅有司马无忌和桓温两人,司马无忌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加强监察管理,防止朝廷百官日益腐败没落,忘记收复中原,桓温则被任命为琅琊内史,派往北部边界攻打羯族,担任辅国将军指挥攻占临淮。司马岳对司马无忌和桓温两位主战派的重用,就体现了他没有忘记北伐,朝廷内部享乐颓废和玄谈游玩、安于现状是连兄弟民族慕容皝都看不下去的,上奏写信要求积极北伐,让宗室司马无忌担任御史中丞就是防止朝廷风气进一步恶化,让北伐主战派的宗室领导监察,提升北伐的政治影响,教育鼓舞人心,改变慕容皝批评的“雅谈卒岁”。任命主战派直接去前线,司马岳让主战派庾翼到襄阳,让桓温到临淮的战争前线,就是支持北伐,甚至让仅是辅国将军的桓温假节,这是极大的重用,体现了支持北伐。只有统治阶级都重视北伐,不忘北伐和统一,朝廷才能真正是代表中央,受到广大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拥护,才能早日复兴统一中原。司马岳积极北伐体现在他的诏令:他称现在是天赐良机,是上天要灭亡羯族的时候,称赞慕容皝的功绩,称赞戴开的归附,让庾翼到襄阳北伐,司马岳仍然把中原之事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让他在天下百姓中有巨大声望,这也是后来他去世后,为何他年幼的儿子能被拥立为皇帝,人民是在追随他的意志,重新鼓舞起收复中原、恢复统一的信念。庾翼在北上进驻襄阳后,立即和张骏、慕容皝联系,共同讨论收复中原的具体行动,甚至都约定了具体的时间。司马氏中拥护北伐的并非仅有司马无忌,在顾命大臣的司马晞和司马昱都是统兵权,也是对北伐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两人的哥哥司马裒曾北伐支援祖逖,这两个兄弟也必然是赞同北伐,所以司马衍才让两人统帅军队担任镇军将军和抚军将军,执行司马衍的三路北伐政策。其中司马晞为人有武干,他的军事才能出众能威镇三军;司马昱为人智谋仁义,能得人心可以安抚三军,都能称职履行司马衍为北伐进行的军事准备工作。司马岳在343年诏书要求北伐,司马晞和司马昱自然是他“中原之事,宜加筹量”的主要对象,因为两人不仅是顾命大臣的头两位,也是掌握军队的宗室,司马氏在这时期是能掌控权力,即使是幼主继位都能因为有强有力的宗室辅佐而保障不让权臣干政,最主要是因为司马氏这时不仅皇帝,连宗室也多数拥护北伐,能代表进步力量,受到各民族人民的支持,司马氏不忘北伐维护民族利益的进步政策是得到朝野所有进步力量的拥护,推动复兴统一的实现。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10 10:23
    回复
      2025-08-22 16:00: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五节:西南归心
      司马岳时代北伐形势更加有利,尤其是在西南方向,宁州已经被晋军收复,益州也大部被收复,巴氐辖区比最多时仅存三分之一,已经不再对晋朝中央构成威胁。在宁州方向主要是广州刺史邓岳指挥陶协、王随等收复,孟彦也胁迫霍彪重新归晋,配合坚守在宁州的李秀等完全收复宁州。益州和宁州当地的叟夷也忠于晋朝中央,其中斯叟帅领的叟夷更是抗击巴氐的重要力量,后来发展成中国傣族、佤族等兄弟民族。在益州方向主要是益州刺史周抚指挥收复江阳等地,巴氐已经被压缩到蜀中平原。在巴氐内部也因为统治日益腐朽而民心背离,加上其中晋臣和晋人都拥护中央,连巴氐李玝、罗凯等很多人都归降晋朝。司马勋在梁州方向的攻势也在加强,仇池的杨初也归附晋朝,巴氐已经陷入被包围的境地。巴氐内部的晋臣和亲晋的巴氐人都要求去帝号称晋藩,李演上奏要求称晋藩被杀,但龚壮、罗恒、解思明、王利等都劝说称晋藩,而且巴氐的太保李奕都劝说称晋藩,忠于晋朝的兄弟民族更是现代应该尊敬推崇的。巴氐到李势统治时已经政治腐败,对各族人民压迫更残暴,很多蜀人、巴氐人都流浪成为獠人,巴氐太保李奕是拥护晋朝,和晋臣共同要求归附中央的,也举兵反对李势,都已经攻占大部地区,围攻成都时遇难,蜀人多数追随他,这以后都逃散,獠人扩充到十多万落,巴氐人也没法控制獠人。西南的八成以上地区已经归附晋朝中央,各族人民都忠晋,司马岳时代李秀担任宁州刺史,她是李毅的女儿,此前就曾坚守宁州近十年,在宁州受到各族人民拥护,被司马岳继续任命为宁州刺史,前后总共任职三十年,在后世受到宁州百姓的长期拥护,甚至被历朝尊奉为神,让人民永远纪念。晋朝巴东太守杨谦攻占巴西部分地区俘获乐高,进一步压缩巴氐辖区。在牂牁镇守的谢恕也多次打败巴氐的进攻,他曾担任过涪陵太守,也曾遥领过宁州刺史,也是守卫西南地区的重要将领,谢氏在晋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晋朝的西南地区基本上在司马岳时代就已经变成晋朝的统治区性质,不再攻打晋朝中央,在司马衍三路北伐战略中,核心是先收复中原,因为西南地区的人心多数都是效忠晋朝,让巴氐很早就尊奉晋朝正朔,对晋朝的攻势也往往很弱,即使多数被俘归附的晋人晋臣也都是更倾向晋朝,和巴氐的亲晋派共同要求统治者效忠晋朝,降号称晋藩,所以在西南人心归晋的情况下,攻打西南在司马衍时代的三路北伐中,不占主要方向,因为按李雄的态度,只要晋朝中央收复中原,李雄就归附中央,收复中原后能不战而胜地收复西南,让司马岳也更倾向在已经收复宁州和益州大部后,把北伐的重点重新放在中原,配合张骏和慕容皝攻打羯族,先收复中原,因为羯族中也是文官多数都是晋人晋臣,也都是效忠晋朝,是羯族能保持晋藩尊晋体制的重要原因,但是羯族占据洛阳都城,而且辖区比巴氐大几倍,收复中原和首府自然是司马岳的最想达成的目标,所以他的诏书中是称羯族到了灭亡的时候,是主张先攻打羯族,保持西南民心归晋的情况下,巴氐腐朽统治越久会越增强西南人心对晋朝中央的拥护,不主张先攻打巴氐。可惜的是司马岳的态度在晋朝没能坚持下去,朝廷内部对北伐仍多数是不积极,甚至是比起张骏和慕容皝都不积极,连羯族割据中的人民都能积极地反抗羯族拥护中央,李弘就组织百姓要起义,被害遇难,受牵连的数千家。粱犊后来也领导了反抗羯族的起义,一度发展到数十万人,转战在关中和河南地区,可惜也兵败遇害。在华北地区攻打羯族最成功的是慕容皝,他帅军打到蓟城后,甚至南下攻入河北,一度深入到河北高阳地区,带领数万户返回辽东。在羯族的内部也是民心忠晋,对羯族腐朽残暴的统治不满,其民心归附晋朝的迫切性可能都超过西南地区,所以司马岳主张先攻打羯族收复中原的战略是正确的。司马岳在西南大部分地区都收复的情况下,在西南也是开始执行减轻赋役,司马衍时代制定的每亩三升的很低赋役也有利于恢复西南各地长期战乱和被异族残暴统治造成的破坏,也能让西南地区的资源对北伐提供后勤,减轻了江南地区为战争承担的负担,司马岳时代的益州刺史周抚应该已经移驻江阳地区,兵力两万多,已经能保障挡住巴氐的扩张,梁州刺史司马勋也已经从西城移驻汉中,两人虽然和宁州刺史李秀是西南地区的主要将领,但是司马勋的主要进攻方向仍是按司马岳的政策,是攻打羯族为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10 10: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