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吧 关注:24,586贴子:466,385

特发性震颤手抖简单讲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发性震颤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特发性震颤不会使他们致残,但一旦发作起来,却会让他们的形象和社交变得十分尴尬,这种病是一种常见的显性遗传病,一些人生来就有。特发性震颤大多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即肢体处于某种姿势或者活动时震颤,最常见于持物时,比如拿筷子夹菜、倒水、写字,而静止不动时震颤较轻。特发性震颤大多数两个手同时发病,早期就可有头部震颤,不会有肢体僵硬、活动不灵等症状。
中药之所以见效慢,是因为平时我们在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一个感觉,西药见效相对来说是快一些的,而中药在疗效方面相对来说会慢一些,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与中药和西药的差别有关,也和他们的一些治疗理念有关,当然也和药性有一定的关系,中药治疗特发性震颤更注重标本兼治,而西药主要是尽快的控制症状,但也仅仅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根治,只能缓解,也就是治标不治本。


1楼2021-12-28 09:22回复
    特发性震颤如果不治疗,不仅会对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不便,而且患者的心理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治疗的方法有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2楼2021-12-28 09:26
    回复
      特发性震颤随着病情的加重,抖动频率增加严重的影响到工作和日常的穿衣吃饭。还有这种疾病虽说不会影响生活,但手,头等这些是表现在外表,如果病情没有控制住反而加重了,患者会出现自卑,社交控制,害怕出去和朋友以及外界人打交道。严重的出现自杀的念头。特发性震颤是发展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年轻是不重视到老年期患帕金森病也是高于其他普通人群。


      3楼2021-12-28 09:27
      回复
        特发性震颤在各个年龄中均可以发现。发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起病年龄的分布大概在20~30岁还有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比较常见,另一种是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时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人数会增加,平均发病年龄在37~47岁。
        特发性震颤在出现随年龄增长和其它因素影响下严重程度增加,导致完成精细活动的能力受到损害。有86%的患者可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言语和操作。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4楼2021-12-28 09:28
        回复
          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患者中,大约由1/3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如果是有遗传背景的话,下一代遗传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是非遗传因素所致的该病,遗传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


          5楼2021-12-28 09:30
          回复
            特发性震颤的症状就是抖,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也可以影响头、腿、躯干、发声和面部肌肉,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加,往往会在起初数月能感到身体内的振动。在特定的情况(紧张,劳累,饥饿等)会加重,可以短时间内自我控制,对活动的影响不明显。


            6楼2021-12-28 09:30
            回复
              特发性震颤 有的患病长的跑过很多地方能治的方法都用了,还是不行,已经放弃了。但不管你是放弃还是不治呢,总归手抖还是时刻存在的,就你平时写字,端杯子影响还是很大的。
              说来第一次接触手抖,还真不知道手抖也是病,因为看着有好多老人都有这样的情况,走路不稳,身子摇晃,包括手, 尤其是吃饭的时间抖的厉害。吃顿饭就很困难,被人半小时吃完了,但对于手抖的人来说一顿饭可能一个小时两个小时。


              7楼2021-12-28 09:32
              回复
                其实生活中造成手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去上台讲话,紧张出现短暂的手抖,腿抖,那这种就属于生理性的是正常情况。
                一种“抖”在你情绪紧张,饥饿劳累后出现手,头,腿部的抖动,它在饮酒后可减轻抖动,那这种情况就是特发性震颤了,这个你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平时我们多个事情都需要靠双手来完成,比如你写个字,端杯子,系鞋带时双手抖不停。但是,这种震颤会在人们精神放松或者休息的时候减轻甚至完全消失,但是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无其它异常。


                8楼2021-12-28 09:32
                回复
                  日常生活中,当谈到手抖这个话题时,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什么低血糖饿的时候出现手抖之类的,其实手抖的情况就十分的常见。不过如果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你经常出现手抖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除了平时紧张会出现手抖,腿抖的问题,不要大意。


                  9楼2021-12-28 09:32
                  回复
                    特发性震颤一般如果年轻人出现手抖的情况,其原因还是较为复杂的。有可能是由于某些不健康的饮食问题引起,也有可能是由于身体某些疾病问题所引起的。所以生活中,年轻人如果出现了手抖的情况,那么首先需要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你有吸烟喝酒的习惯,那么还请尽快戒掉烟酒,毕竟大量的喝酒抽烟,很容易会导致我们身体的神经被麻痹,从而就有可能会导致手抖的情况发生。手抖可能是肝功能异常:如果你体内的肝脏功能出现了异常,那么也是很容易会导致手部出现抖动的情况。


                    10楼2021-12-28 09:33
                    回复
                      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的唯一症状是震颤,偶有患者出现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患者通常首先由上肢开始,主要影响上肢,双侧上肢对称性起病,也可以单侧上肢起病,一旦上肢影响后,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程度比上肢轻。


                      11楼2021-12-28 09:33
                      回复
                        特发性震颤是目前神经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震颤这种疾病会在患者注意力比较集中、精神比较紧张、身体比较疲劳以及饥饿的时候加重,多数的患者在饮酒后这种会暂时消失,直到次日症状会再次加重,这种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会给患者带来巨大影响,需要积极治疗,但是很多人对于特发性震颤的危害并不是很了解


                        12楼2021-12-28 09:34
                        回复
                          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
                          。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13楼2021-12-28 09:35
                          回复
                            特发性震颤除了带来外表和社交尴尬,通常不引起残疾,有的病例震颤可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下肢多不受累。 这种疾病先不说会不说引发其他病症,但就是手抖的问题,对于发病在十几二十岁的人身上,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在生活中面对各种人的闲言碎语以及冷嘲热讽。长此以往会产生焦虑抑郁,自卑,害怕面对外面的世界。


                            14楼2021-12-28 09:35
                            回复
                              特发性震颤发病年龄与预后无关,震颤的严重度与死亡率无关。虽然特发性震颤常冠以“良性”,长期或终生处于稳定状态,但部分震颤严重的病人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这种情况一般在起病十余年后发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可能有多达15%的病人因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


                              15楼2021-12-28 0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