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吧 关注:126,536贴子:1,175,672

水一帖:器物的“瑕疵”,究竟是丑,还是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接受不了一件器物有瑕疵,其实,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瑕疵,我更愿意从器物美学层面来理解。
以个人较喜欢的建盏、紫砂壶为例,建盏的鬃眼、涩口、开片;紫砂的云母、铁熔、矿物点,以及手工作品不可避免的略微失圆、形变;老旧器物褪火、盘玩后的沁色、皮壳、包浆…这些所谓的“瑕疵”,几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体特征,因此,对建盏、紫砂的审美品鉴,和青花等精细瓷并不是一样的。细致、工整、精巧是一种美;粗粝、稚拙、简素、甚至残缺,难道不也是一种美?
残缺可以产生美,当然不是所有残缺都是美。或者说,错的瑕疵就是瑕疵,而对的瑕疵却是美的一部分,而且,很可能是最灵魂的那部分,断臂维纳斯、美人痣、蚂蝗绊碗,锦灰堆、缺月挂疏桐、留得残荷听雨声……例子太多了。颓圮美、遗憾美、缺陷美与富丽堂皇的帝王口味、十全十美的世俗情结、大团圆的心理需求是相左的,也是高雅审美与通俗审美的一个重要分界点。
从东方审美来看,美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完美,不完美的美才是至美。器物最顶级的气韵,所呈现的一定不是完满之相,完满了也就堕入俗道了。正是因为有了沧桑、苍凉、无常的气息,器物之美才能进入到侘寂层面。
说到侘寂,会有人说这是日本人的审美趣味。个人理解,其实东方美学在道的层面,是基本一致的,日本人“侘寂论”的源头,还是在禅宗,在佛家的“诸法无常”。
禅宗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兴盛于宋,并在彼时东传日本。宋代虽武力孱弱,但在文化艺术上,却是中国乃至东方美学的颠峰。宋人的理趣和唐人的意气,也成了日本和后世一直仰视的两座审美高峰。
日本发展了禅宗思想,并且使之与茶道、生活息息相关。个人之见,日本人是身体上学了唐,精神上延续了宋,而明治时期,又套上了一层“和魂洋才”的铠甲。由于不甘人后,多元吸纳,日本文化多少有些矛盾处,既有“菊”的优雅,又有“刀”的戾气。美学上有近禅的“侘寂论”,也有充满世俗欲望的“意气论”,以及与道家渊源颇深的“幽玄论”、“物哀论”等等。
东方美学,如果是一株参天巨树,日本美学便是其旁逸斜出、蔚为壮观的一枝,只是它的根,依然连着中国。
所谓“侘寂”,虽有“无常”之味,实无半分悲观虚无。时间上的侵蚀、空间上的销磨,造就的“圆而未满”之境、“残而不缺”之美,正像枯寂的冬日,却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怎么会是悲观虚无呢?它充满了禅的智慧,又贴近了日常温暖。曾经,这是最地道的中国味。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25 18:54回复
    这才是真正有高度有见地的瑕疵论,兄的这篇贴子从器物本身论述到审美层次,真是一篇高水准的水贴!@枫雪狼魂 狼吧您觉得要不要给加精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1-25 19:38
    收起回复
      好文👍🍵👏先顶再拜读👍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25 19:52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1-25 19:57
        收起回复
          一开始 大家审美的路子都是各走各的 但是到了一定程度 都会开始汇合聚流 一些玩家止步不前 一些在前方静待缘分 少数在尽头俯视群雄 也有不少在起点就议论不休 我也不清楚自己在哪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1-25 20:18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10楼2022-01-25 21:57
            收起回复
              这就看匠人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1-25 22:00
              收起回复
                辛苦了,先顶再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1-25 23:03
                收起回复
                  好帖,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1-25 23:12
                  收起回复
                    雁兄吉祥!好帖必暖!
                    我手上两只现代小盏,说瑕疵也罢,说特色也罢,确是我喜爱之物。借用兄台文中的原话“错的瑕疵就是瑕疵,对的瑕疵却成为美的一部分”!
                    也许对这两只小盏的观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吧,算是借题发挥,见笑见笑哈。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1-26 00:20
                    收起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2-01-26 03:19
                      收起回复
                        说的好啊,日本人从未否认自己文化的母国来自中华。泱泱中华,“宝藏”太多,有时候难免会被时间遗漏一些。建盏从本质上来讲,未施满釉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结果,娘胎里带着“瑕疵”或不完美,与哥釉的开片有异趣之妙,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体现出道家的“无为,天道自然”的理念,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和”。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1-26 10:33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2-01-26 18:38
                          回复
                            有盗用大神们美图的地方,在此先谢过了,爱美之心,人皆共有,实在是情不能自已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1-26 20:13
                            回复
                              又欣赏了一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2-01-26 20: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