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振奋的“呼和浩特元素”频频出现,并且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强首府”战略。这份干货满满、充满战略眼光的报告中,“呼和浩特”高频出现,也正式吹响了“强首府”的号角。
2021年5月,自治区已经出台政策,规划呼和浩特为全区唯一的Ⅰ型大城市,这已经在为呼和浩特强首府发展打了前站。这份国土空间规划里,呼和浩特将成长为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并且将成为内蒙古唯一的中心城市,也是自治区唯一面向国际的桥头堡。
如今,自治区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强首府战略,那么,首府要如何强起来呢?我个人有以下5点拙见。
一、人要首起来
长期以来,呼和浩特都被包头的发展所制约,包头市作为自治区在长达70年内主力发展的城市,一直在经济指标、城市建设、财政地位上压着呼市一头。这也造成了很多呼市人一直觉得包头在各个方面都碾压呼市,尤其是包头所谓的“苏联规划”这一世纪谎言,更是利用了老百姓对苏联朴素的好感来抬高了包头地位。更有甚者,身在呼市却说包头不堵车、有规划,殊不知,截止2020年12月,呼和浩特机动车保有量为128万辆,而包头尚不足58万辆。如果把呼和浩特的机动车数量放在包头,包头一样堵车!
所以说,作为呼和浩特市民,要首先树立城市自信,从心里真正地“首”起来。不仅要敢于面对自治区内的包头市,更要敢于面对区外的二线城市。在很多城市排行榜上,外省的地级市都排在呼和浩特前面,而这些城市无论教育、医疗、城建还是交通都不如呼市,唯一强的地方就是人口。人口多了,产业细分就多、涉足领域就多、综合活力就强,作为呼和浩特人,要敢于和外省强市叫板,敢于把眼光放在全国,敢于把新鲜事物引进呼和浩特,促进呼和浩特综合实力的快速发展。在此仅举一例,山东省临沂市在各种综合实力榜单上都在呼和浩特之前,但是打开交通APP,就发现无论航班数量、火车数量都不及呼和浩特,产业分工、银行分支机构更是不如呼和浩特,但是其人口几乎是呼市的三倍,说句白话就是,人家城市卖煎饼的都能比呼市多卖三倍。呼市市民不要局限于各种榜单排名,我们要自信起来,不仅自己要做好首府市民,更要通过产业升级吸引自治区内兄弟城市人民来呼定居,早日突破市区500万人。
二、教育首起来
城市留人的关键就是留年轻人,而年轻人的焦点就在孩子身上。呼和浩特在今后,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小学的建设,让新市民的孩子上学不难、上学不远。在金桥、如意、金川,有大量新市民来呼市定居,但是一直以来都存在上学难的问题。很多地区楼盘入住率已经很高了但是周边却没有幼儿园和小学,造成了有些小朋友只能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念书。
强首府视域之下,呼和浩特应该着力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尤其要注重大型新小区周边的教育配套。留下一个小孩,等于留下六个成年人;建成一座学校,等于留下上百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而每位教师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从老家接来自己的父母,这就形成了人口增长的良性循环。不仅留下了高素质年轻人,还为城市留下了小朋友,让呼和浩特成为了小朋友的故乡,不管他父母是哪里人,但是这些小朋友的身份证,将会从呼和浩特发出。
同时,还要将更多的大学迁入呼和浩特。比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都应该迁入呼市,集宁师范学院、河套大学也应该和呼市高校联合办学,并且要在呼市完成部分学业,这样有助于呼市留下更多的年轻人才。
三、交通首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条很有哲理的顺口溜。纵观全球各大城市,无一不是交通枢纽。而呼和浩特在之前的发展中,给包头让了太多的交通红利,致使直到今天也没有建成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城市,而拿了交通红利的包头市也没有利用好这一红利,没有做成交通枢纽。在交通方面,呼和浩特要力争呼朔太高铁、呼南高铁、呼包高铁、呼鄂高铁建成,打通大原连接线,使呼和浩特能够直接高铁南下,拉近和中原腹地的时空距离。同时还要确保新机场如期运营,并且以全自治区为市场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要做到全区出国航线都从呼市起飞,其他盟市要出国首先要通过“经呼飞”进行中转。要把新机场打造成全区、晋北、冀北、陕北人民的出行首选机场。在公路上要升级通往东北、华东的通道,提高物流效率,至少在蒙西地区的物流中转都要放到呼和浩特。
在市内交通上,呼和浩特要及早把3、4号线的建设放在日程之上,集全区之力建好呼市市内交通网络,在具备条件的路口一律规划建设互通立交和下穿隧道,提升市内交流效率,做好接纳全区人民的准备。
四、区划首起来
为了发展济南,莱芜并入了;为了发展乌鲁木齐,米东区并入了;为了发展长春,公主岭并入了。现如今,呼和浩特强首府了,那就需要吸收更多的土地来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更好地做到分区规划、分区发展。我个人愚见,原属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原属包头市的土右旗都应该逐步划归呼和浩特,这样就更好地增加了呼和浩特的腹地条件,也能更好地统筹上述地区的统一发展,和自治区内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
五、文化首起来
呼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草原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开发。实施强首府战略后,要将融入北京文化圈作为重要工作重点,不再讲求宣传“蓝天白云绿草”,要更好地吸纳现代文化和设计方式,提升全市审美水平。积极引入抖音、快手这些网红打卡元素,在发展蒙元文化的基础之上,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呼市的软实力。同时还要多引进各大乐团、剧团来呼市演出,甚至培育1-2个文化基地,借鉴东北发扬二人转的成功经验,把本地二人台文化特色发扬出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商业文化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商业业态,淘汰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商业形式。利用好SKP、万象城落地的契机,提升全市的商业水平,倒逼一些老旧商场自动升级,形成现代的商业商圈。规划建设好全区第一家CBD、第一条真正意义的步行街、第一条民宿特色街,要时刻站在全区的前面,做表率、做榜样,充分发挥好强首府的优势。
总之,最主要的是要把首府全面建设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切实增强首府的核心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至于本文为何不提及乳产业,那是因为呼市如果连健康谷和蒙牛产业园都建不好,强首府那就无从谈起了。乳业,将来必定是呼市打入世界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食品行业夺取全球话语权的制胜法宝。
2021年5月,自治区已经出台政策,规划呼和浩特为全区唯一的Ⅰ型大城市,这已经在为呼和浩特强首府发展打了前站。这份国土空间规划里,呼和浩特将成长为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并且将成为内蒙古唯一的中心城市,也是自治区唯一面向国际的桥头堡。
如今,自治区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强首府战略,那么,首府要如何强起来呢?我个人有以下5点拙见。
一、人要首起来
长期以来,呼和浩特都被包头的发展所制约,包头市作为自治区在长达70年内主力发展的城市,一直在经济指标、城市建设、财政地位上压着呼市一头。这也造成了很多呼市人一直觉得包头在各个方面都碾压呼市,尤其是包头所谓的“苏联规划”这一世纪谎言,更是利用了老百姓对苏联朴素的好感来抬高了包头地位。更有甚者,身在呼市却说包头不堵车、有规划,殊不知,截止2020年12月,呼和浩特机动车保有量为128万辆,而包头尚不足58万辆。如果把呼和浩特的机动车数量放在包头,包头一样堵车!
所以说,作为呼和浩特市民,要首先树立城市自信,从心里真正地“首”起来。不仅要敢于面对自治区内的包头市,更要敢于面对区外的二线城市。在很多城市排行榜上,外省的地级市都排在呼和浩特前面,而这些城市无论教育、医疗、城建还是交通都不如呼市,唯一强的地方就是人口。人口多了,产业细分就多、涉足领域就多、综合活力就强,作为呼和浩特人,要敢于和外省强市叫板,敢于把眼光放在全国,敢于把新鲜事物引进呼和浩特,促进呼和浩特综合实力的快速发展。在此仅举一例,山东省临沂市在各种综合实力榜单上都在呼和浩特之前,但是打开交通APP,就发现无论航班数量、火车数量都不及呼和浩特,产业分工、银行分支机构更是不如呼和浩特,但是其人口几乎是呼市的三倍,说句白话就是,人家城市卖煎饼的都能比呼市多卖三倍。呼市市民不要局限于各种榜单排名,我们要自信起来,不仅自己要做好首府市民,更要通过产业升级吸引自治区内兄弟城市人民来呼定居,早日突破市区500万人。
二、教育首起来
城市留人的关键就是留年轻人,而年轻人的焦点就在孩子身上。呼和浩特在今后,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小学的建设,让新市民的孩子上学不难、上学不远。在金桥、如意、金川,有大量新市民来呼市定居,但是一直以来都存在上学难的问题。很多地区楼盘入住率已经很高了但是周边却没有幼儿园和小学,造成了有些小朋友只能跟随爷爷奶奶在老家念书。
强首府视域之下,呼和浩特应该着力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和小学,尤其要注重大型新小区周边的教育配套。留下一个小孩,等于留下六个成年人;建成一座学校,等于留下上百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而每位教师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从老家接来自己的父母,这就形成了人口增长的良性循环。不仅留下了高素质年轻人,还为城市留下了小朋友,让呼和浩特成为了小朋友的故乡,不管他父母是哪里人,但是这些小朋友的身份证,将会从呼和浩特发出。
同时,还要将更多的大学迁入呼和浩特。比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都应该迁入呼市,集宁师范学院、河套大学也应该和呼市高校联合办学,并且要在呼市完成部分学业,这样有助于呼市留下更多的年轻人才。
三、交通首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条很有哲理的顺口溜。纵观全球各大城市,无一不是交通枢纽。而呼和浩特在之前的发展中,给包头让了太多的交通红利,致使直到今天也没有建成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城市,而拿了交通红利的包头市也没有利用好这一红利,没有做成交通枢纽。在交通方面,呼和浩特要力争呼朔太高铁、呼南高铁、呼包高铁、呼鄂高铁建成,打通大原连接线,使呼和浩特能够直接高铁南下,拉近和中原腹地的时空距离。同时还要确保新机场如期运营,并且以全自治区为市场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线,要做到全区出国航线都从呼市起飞,其他盟市要出国首先要通过“经呼飞”进行中转。要把新机场打造成全区、晋北、冀北、陕北人民的出行首选机场。在公路上要升级通往东北、华东的通道,提高物流效率,至少在蒙西地区的物流中转都要放到呼和浩特。
在市内交通上,呼和浩特要及早把3、4号线的建设放在日程之上,集全区之力建好呼市市内交通网络,在具备条件的路口一律规划建设互通立交和下穿隧道,提升市内交流效率,做好接纳全区人民的准备。
四、区划首起来
为了发展济南,莱芜并入了;为了发展乌鲁木齐,米东区并入了;为了发展长春,公主岭并入了。现如今,呼和浩特强首府了,那就需要吸收更多的土地来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更好地做到分区规划、分区发展。我个人愚见,原属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原属包头市的土右旗都应该逐步划归呼和浩特,这样就更好地增加了呼和浩特的腹地条件,也能更好地统筹上述地区的统一发展,和自治区内其他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
五、文化首起来
呼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草原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现代文明的交汇处,丰富的文化资源亟待开发。实施强首府战略后,要将融入北京文化圈作为重要工作重点,不再讲求宣传“蓝天白云绿草”,要更好地吸纳现代文化和设计方式,提升全市审美水平。积极引入抖音、快手这些网红打卡元素,在发展蒙元文化的基础之上,全面提升文化内涵,增强呼市的软实力。同时还要多引进各大乐团、剧团来呼市演出,甚至培育1-2个文化基地,借鉴东北发扬二人转的成功经验,把本地二人台文化特色发扬出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在商业文化上,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商业业态,淘汰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商业形式。利用好SKP、万象城落地的契机,提升全市的商业水平,倒逼一些老旧商场自动升级,形成现代的商业商圈。规划建设好全区第一家CBD、第一条真正意义的步行街、第一条民宿特色街,要时刻站在全区的前面,做表率、做榜样,充分发挥好强首府的优势。
总之,最主要的是要把首府全面建设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切实增强首府的核心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至于本文为何不提及乳产业,那是因为呼市如果连健康谷和蒙牛产业园都建不好,强首府那就无从谈起了。乳业,将来必定是呼市打入世界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食品行业夺取全球话语权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