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碗在水中央
脂砚斋及脂评对于《红楼梦》读者是个奇怪的现象。因为一方面,她(或他)也不过是个《红楼梦》的读者,是个书评家,而她的评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品红、研红的读者的评语。但是另一方面,鉴于她和作者的特殊关系、以及《红楼梦》的缺失,让她的评点带有真正接近作者原文的情节构想和写作初衷,带有作者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思想脉络,其评语带有不可比拟的资料价值。因此,后世的读者要品红或者说研红,又绕不过脂砚斋及其评语。以至于红学家历来有研究红学的同时把脂评也同等重视的研究,周汝昌先生甚至把对脂评的研究归入了红学的四大范畴之一,并且逐渐得到大部分红学家的认同,可见脂评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脂评和《红楼梦》的关系呢?先来说说脂砚斋。此人姓名、性别、年龄、和作者的关系均不详。现在的红学家据考证,认为她可能是曹雪芹的一个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也有说说是曹雪芹的亲人。但是所有的这些考证和推测都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而且这个谜一样的人,如果说她和《红楼梦》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可在胡适以前,在清代那些品红的学者资料中,鲜有对其介绍,这不得不说其人是否如现代红学家对她的定位那样呢?可以肯定,脂砚斋应是一个笔名,那么她的真名呢?她为什么不肯留下自己的一丁点可以确认的真实资料?既便如此,鉴于《红楼梦》成书后即引起轰动,脂砚斋做为这本书的有关人员,她的所有信息不可能隐瞒得严严实实,让哪怕是最接近他们的时代的人都无从知晓。第三点,现在的红学家都把《红楼梦》严谨的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示对脂砚斋参与《红楼梦》的认同以及对脂砚斋的推崇。但让人不解的是,“重评”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重评”代表了脂砚斋对原抄本的初次评点以及最后整理后的再次评点,那么为什么里面的评点有前后矛盾的地方呢?红学家认为,脂砚斋对曹雪芹的创作思路和初衷有深切的了解,那么这些评点的矛盾照理来说是应该避免的。这也是脂砚斋让人不解的地方。脂砚斋在对《红楼梦》的评点中,多次从侧面介绍了自己和作者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只是脂砚斋自己一方面的透露。曹雪芹对于这么一位关系密切的特殊亲友,在他的所有文字资料中竟一点也没有提及,不可谓不奇怪。而且脂砚斋作为能评点《红楼梦》的才女(或才子),竟除了对《红楼梦》的评点外,没有其他的任何文字、作品流传下来,也是不可想像的。而对于脂评,我的看法有三点。一,她和作者曹雪芹的价值观迵异。二,某些评点透露出她不懂小说的规律和写法。三,这所有的评点不管是和作者的意思相符,还是和作者的意思背离,作者曹雪芹都没有任何表示。在脂评中,脂砚斋对宝钗、袭人辈很是欣赏。多次以宝卿、袭卿称之。但在作者的笔下,对宝袭二人的一些事却持否定态度。比如说,书中,作者对纯洁的爱情是支持肯定的,但袭人最开始和宝玉云雨,想的却是“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袭人认为自己以后会是宝玉的姨娘,因此这里的云雨在袭人眼中,是一个改变身份地位的机会,和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袭人还给王夫人进言,以封建礼教的标准思想,阻挠宝黛在一起,不理解他们纯洁的爱情,也企图折散他们的爱情。袭人的这种这种行为正是作者所批判的,却让脂砚斋赞不绝口,好象“袭卿”的这种行为正是作者所提倡的一样。同样,宝钗偷听了小红的话后,认为小红是“奸淫狗盗之人”“平素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很显然,这里宝钗也是站在封建正统礼教的角度来看待小红的。巧的是,脂砚斋对小红的评价也是“奸邪婢”,把她和偷玉的良儿和偷虾须镯的坠儿一样看待,这其实从根本上否定了小红追求爱情和追求自身价值。而这却是作者所赞赏、肯定的。所以说,脂砚斋和作者的价值观迥异.我说脂砚斋不懂小说的规律和写法,具体表现在评点七十五回中.七十五回的情节其实暗写贾赦和贾母、贾政的矛盾,同时说明了贾府分崩离析前悲凉的情绪。首先,贾赦的笑话其实就把对贾母偏爱贾政而忽略他表现了出来。而对于贾宝玉、贾环、贾兰的中秋诗,其实根本无须写出来,因为这里主要是写贾赦暗里要和贾政对着干。才会说出“这诗据我看来,甚是有气骨。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必'寒窗荧火',只要读些书,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还说“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这世袭的前程就跑不了你袭了。”这里贾赦的一大番话,明显是针对贾政对贾环的评语的。也就是说,这里的重点是写贾赦和贾政的矛盾。不管贾环写了什么中秋诗,写的好或坏,贾赦都会这样说的。而如果真把贾宝玉、贾环、贾兰的诗一五一十的写出来,那就成了评诗而不是写矛盾了。我们再来看七十五回的回目: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从回目我们就可以感受一种悲凉的气氛,这里作者用回目先把情绪的基调定下,而实际上,贾宝玉、贾环、贾兰具体写了什么诗,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所谓的“新词得佳谶”,其实那种环境、情绪下已经注定了谶言,如果真把他们的中秋诗写下来,势必充淡这种悲凉的氛围,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诗的品评中,这样反而是画蛇添足。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因,说明了中秋诗其实只是作者叙述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写过,但没必要非要在书中显示出来。可脂砚斋却在这一回评点:缺中秋诗,俟雪芹。这不明显不理解作者的用笔吗?不明显是不懂小说的写作规律吗?既然脂评中透露出脂砚斋和作者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两极,而且互相矛盾的评点那么多,可作者竟然所有的评点没有任何态度,任其这样,我想作者在活着时,会让脂砚斋整理吗?这个脂砚斋可能是作者的至亲好友、了解作者的思路和创作手法吗?我反正表示怀疑。当然,脂评也有精典的评论,比如“晴为林风、袭乃钗副”,比如提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等等。这些评论都给读者以启迪,其价值是不容抹杀的。总之,我们品评《红楼梦》,最终目的是进入书本,紧贴书中人物、情节、环境对此书能有最贴近作者的理解。而其它的什么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什么的都是为这个最终目的来服务。所以,当这其中的一种有误,势必会影响我们对书本的理解。所以,我认为,脂学的成立,首先得有脂学的存在事实,如果这个脂砚斋并不象红学家所说的那样,那么脂学就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因此,我们只能把脂评当作一种普通红学家的参考意见而不能把脂评当作经典来引用。
脂砚斋及脂评对于《红楼梦》读者是个奇怪的现象。因为一方面,她(或他)也不过是个《红楼梦》的读者,是个书评家,而她的评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品红、研红的读者的评语。但是另一方面,鉴于她和作者的特殊关系、以及《红楼梦》的缺失,让她的评点带有真正接近作者原文的情节构想和写作初衷,带有作者的一些写作技巧和思想脉络,其评语带有不可比拟的资料价值。因此,后世的读者要品红或者说研红,又绕不过脂砚斋及其评语。以至于红学家历来有研究红学的同时把脂评也同等重视的研究,周汝昌先生甚至把对脂评的研究归入了红学的四大范畴之一,并且逐渐得到大部分红学家的认同,可见脂评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脂评和《红楼梦》的关系呢?先来说说脂砚斋。此人姓名、性别、年龄、和作者的关系均不详。现在的红学家据考证,认为她可能是曹雪芹的一个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也有说说是曹雪芹的亲人。但是所有的这些考证和推测都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而且这个谜一样的人,如果说她和《红楼梦》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可在胡适以前,在清代那些品红的学者资料中,鲜有对其介绍,这不得不说其人是否如现代红学家对她的定位那样呢?可以肯定,脂砚斋应是一个笔名,那么她的真名呢?她为什么不肯留下自己的一丁点可以确认的真实资料?既便如此,鉴于《红楼梦》成书后即引起轰动,脂砚斋做为这本书的有关人员,她的所有信息不可能隐瞒得严严实实,让哪怕是最接近他们的时代的人都无从知晓。第三点,现在的红学家都把《红楼梦》严谨的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示对脂砚斋参与《红楼梦》的认同以及对脂砚斋的推崇。但让人不解的是,“重评”一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说“重评”代表了脂砚斋对原抄本的初次评点以及最后整理后的再次评点,那么为什么里面的评点有前后矛盾的地方呢?红学家认为,脂砚斋对曹雪芹的创作思路和初衷有深切的了解,那么这些评点的矛盾照理来说是应该避免的。这也是脂砚斋让人不解的地方。脂砚斋在对《红楼梦》的评点中,多次从侧面介绍了自己和作者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只是脂砚斋自己一方面的透露。曹雪芹对于这么一位关系密切的特殊亲友,在他的所有文字资料中竟一点也没有提及,不可谓不奇怪。而且脂砚斋作为能评点《红楼梦》的才女(或才子),竟除了对《红楼梦》的评点外,没有其他的任何文字、作品流传下来,也是不可想像的。而对于脂评,我的看法有三点。一,她和作者曹雪芹的价值观迵异。二,某些评点透露出她不懂小说的规律和写法。三,这所有的评点不管是和作者的意思相符,还是和作者的意思背离,作者曹雪芹都没有任何表示。在脂评中,脂砚斋对宝钗、袭人辈很是欣赏。多次以宝卿、袭卿称之。但在作者的笔下,对宝袭二人的一些事却持否定态度。比如说,书中,作者对纯洁的爱情是支持肯定的,但袭人最开始和宝玉云雨,想的却是“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袭人认为自己以后会是宝玉的姨娘,因此这里的云雨在袭人眼中,是一个改变身份地位的机会,和爱情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袭人还给王夫人进言,以封建礼教的标准思想,阻挠宝黛在一起,不理解他们纯洁的爱情,也企图折散他们的爱情。袭人的这种这种行为正是作者所批判的,却让脂砚斋赞不绝口,好象“袭卿”的这种行为正是作者所提倡的一样。同样,宝钗偷听了小红的话后,认为小红是“奸淫狗盗之人”“平素眼空心大,刁钻古怪”。很显然,这里宝钗也是站在封建正统礼教的角度来看待小红的。巧的是,脂砚斋对小红的评价也是“奸邪婢”,把她和偷玉的良儿和偷虾须镯的坠儿一样看待,这其实从根本上否定了小红追求爱情和追求自身价值。而这却是作者所赞赏、肯定的。所以说,脂砚斋和作者的价值观迥异.我说脂砚斋不懂小说的规律和写法,具体表现在评点七十五回中.七十五回的情节其实暗写贾赦和贾母、贾政的矛盾,同时说明了贾府分崩离析前悲凉的情绪。首先,贾赦的笑话其实就把对贾母偏爱贾政而忽略他表现了出来。而对于贾宝玉、贾环、贾兰的中秋诗,其实根本无须写出来,因为这里主要是写贾赦暗里要和贾政对着干。才会说出“这诗据我看来,甚是有气骨。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必'寒窗荧火',只要读些书,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还说“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这世袭的前程就跑不了你袭了。”这里贾赦的一大番话,明显是针对贾政对贾环的评语的。也就是说,这里的重点是写贾赦和贾政的矛盾。不管贾环写了什么中秋诗,写的好或坏,贾赦都会这样说的。而如果真把贾宝玉、贾环、贾兰的诗一五一十的写出来,那就成了评诗而不是写矛盾了。我们再来看七十五回的回目: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从回目我们就可以感受一种悲凉的气氛,这里作者用回目先把情绪的基调定下,而实际上,贾宝玉、贾环、贾兰具体写了什么诗,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所谓的“新词得佳谶”,其实那种环境、情绪下已经注定了谶言,如果真把他们的中秋诗写下来,势必充淡这种悲凉的氛围,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诗的品评中,这样反而是画蛇添足。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因,说明了中秋诗其实只是作者叙述贾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写过,但没必要非要在书中显示出来。可脂砚斋却在这一回评点:缺中秋诗,俟雪芹。这不明显不理解作者的用笔吗?不明显是不懂小说的写作规律吗?既然脂评中透露出脂砚斋和作者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两极,而且互相矛盾的评点那么多,可作者竟然所有的评点没有任何态度,任其这样,我想作者在活着时,会让脂砚斋整理吗?这个脂砚斋可能是作者的至亲好友、了解作者的思路和创作手法吗?我反正表示怀疑。当然,脂评也有精典的评论,比如“晴为林风、袭乃钗副”,比如提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等等。这些评论都给读者以启迪,其价值是不容抹杀的。总之,我们品评《红楼梦》,最终目的是进入书本,紧贴书中人物、情节、环境对此书能有最贴近作者的理解。而其它的什么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什么的都是为这个最终目的来服务。所以,当这其中的一种有误,势必会影响我们对书本的理解。所以,我认为,脂学的成立,首先得有脂学的存在事实,如果这个脂砚斋并不象红学家所说的那样,那么脂学就建立在空中楼阁上。因此,我们只能把脂评当作一种普通红学家的参考意见而不能把脂评当作经典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