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论语中其它几章。
宪问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本身的能力)。
卫灵公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足,而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里仁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官位,而要担心有没有能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努力地设法使自己值得他人了解)。
这三章也都是在强调勿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但是应该要努力充实自己的才能。与学而篇本章合起来解释则为:君子应当以充实自己为目标,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但对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技艺一点都没有影响,甚至可以让自己更加警惕、更加努力于充实修养,以让别人更可能了解自己。另外也应该尝试了解别人,以做为择师交友的参考或是选择部属及提拔后进的依据。
对于这四章还有其它四点必须注意一下:1.这四章都可归类为属“两端四角”式教学法的例子;2.第二点学而篇第一章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亦与本章有点相呼应的效果;3.这四章的"患"及"病"解为担心或忧虑,其所担心或忧虑的主要应是指自己的人际关系或自己的仕途;4.论语中还有另外三章与这四章字面上看起来有点冲突的地方:
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与公西华坐在孔子身边。孔子说:…平时常常听你们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一天真的有人了解你们了,你们又将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呢)?虽然此章并无明讲“不吾知也”到底患不患?病不病?不过小弟感觉起来好象多少有一点。由内容看来,这次对话应该发生在孔门几位弟子尚未出仕,仍在孔子身边的学习阶段。而“不吾知也”极可能是当时孔门年轻弟子在学略有成时常发的牢骚。小弟以为前述四章(学而篇、里仁篇、宪问篇、卫灵公篇)有可能是孔子说来勉励这些颇有“怀才不遇”的年轻弟子之话,所以前前后后记录了四次之多,且次次大同小异。看起来先进篇这章的“不吾知也”这些孔门年轻弟子所担心的主要还是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或仕途。
宪问篇,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问:为何没有人了解老师呢?孔子回答说:我既不埋怨天,也不怪罪人,广泛地学习世间的知识,进而领悟上天深奥的道理。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这章的大意为:因为努力学习世间的知识,所以能知天命。故而虽大道不能行于天下,但因知天命,所以不埋怨天;人虽不能了解自己,但因人间事亦由天命,所以也无须怪罪人。因此这章虽为孔子自己所言,前面也有“莫我知”的字眼,但其后明白点出“不怨天,不尤人”,亦即人虽不知,但亦无怨。
宪问篇,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在卫国时,有一天击磬(一种乐器)。一人担着草筐由门外经过,听到孔子击磬声就说:这磬声里面含有深意啊!他听了一会儿,又说:这声音听起来硁硁的,是太过执着了。既然没人了解自己,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算了。诗经上不是说:水太深的话,就穿著衣服走过去;水浅的话,不妨撩起衣裳走过去。孔子知道了以后说:有这种遗世独立之心,这世间的俗务对他而言,的确也没什么困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