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近距离防空
【1D10-1=9-1=8】
6点干扰
射正【1D100-60=75-60=15】
【1D100-60=93-60=33】
轰炸机命中【8D100=25+32+41+76+5+74+55+7=315】
2发
命中位置【2D100=45+89=134】
伤害【2D10=2+5=7】
造成1+2=3点伤害
起火【2D100=26+34=60】
成功0次
鱼雷机命中【8D100=68+16+58+32+30+57+86+2=349】
埃塞克斯 近距离防空
【1D10-1=8-1=7】
5点干扰
射正【1D100-50=22-50=-28】
【1D100-50=14-50=-36】
而对两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进攻就没那么顺利了。作为美国军备扩张法案建造的第一型航空母舰,她的防空火力布置比半路出家的列克星敦自然要强不少。最终,只有大黄蜂号被弹两枚。而这两发都直接在已经清空的甲板上爆炸,没有取得显著的破坏。
当然,这个结果仍然是不错的。区区两艘航母组成的攻击波,便轻松突破了对方的CAP,这无疑证明,上合在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上的优势仍然是不可撼动的。
但是,质量优势是否能抵消绝对的数量优势呢?这就另当别论了。
——
开始水字数
介绍一下空战相关的内容。有观众的可能注意到了,在数据表中,有些航母的单回合发机量并不能被单编组数量整除。这并不代表攻击波会发出去半组飞机,而是表明该航母在CAP作战中能使用额外的飞机(默认为单编组数量)。引入这个机制,主要是为了凸现斜角甲板循环出动所带来的增益。
空战系统的主体没有变,但我们可以发现,轰炸机也有对空值,这就会导致如下一个诡异的场景:战斗机冲向无护航的轰炸机群,然后被自卫火力揍得落花流水,轰炸机则毫发无损。这很符合杜黑在《制空论》中对空战的想象,却不符合现实。所以,我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环节,让进攻方排除掉轰炸机,再次进行比较,计算损失。当然,这两个环节共用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