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在北非战场上的战况【1D100=20】
非常不利的情况啊
相比历史上,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进攻起来可谓是势如破竹。有了美国的支援,德法联军的后勤相比历史上的惨状好了不止一点。
43年7月,经历了两个月的包围,托布鲁克被德军攻占,盟军在利比亚失去了最后一个落脚点,全体退入埃及。
1个月的休整过后,隆美尔再度发动进攻,进入埃及境内。经历了3个月的苦战,德军在11月攻占了马特鲁港。盟军再度后撤到亚历山大港-开罗一线。
盟军的表现如此不堪,技术装备的劣势难逃其咎。英军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坦克完全基于一战的经验,碰上德军的“虎豹之师”完全就是打不过跑不了的典范。
而上合这边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作战地域的原因,上合并不重视重装甲车辆的研制。到现在,装甲部队的主力仍然是39式中战车。这种不到20吨的坦克放到战场上,除了那门火炮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堪用的点了。与之相比,侦查部队的40式轻战车好评都要更多些:同样脆得和纸一样,轻战车至少跑得快。
与地面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合空中部队的亮眼表现。随着战线越发接近,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程劣势变得越发无关紧要。事实上,无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正视非洲军团陷入苦战的核心原因。俯冲轰炸机部队的表现同样亮眼,在换装英制的“梅林”发动机后,彗星的飞行性能已经完全超越了仍在使用艾利逊发动机的P-51“阿帕奇”战斗机。在一次战例中,一架落单的彗星遭到4架阿帕奇围攻,在击落其中两架后全身而退(当然,这和美军飞行员的拙劣技术脱不了干系)。
非常不利的情况啊
相比历史上,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进攻起来可谓是势如破竹。有了美国的支援,德法联军的后勤相比历史上的惨状好了不止一点。
43年7月,经历了两个月的包围,托布鲁克被德军攻占,盟军在利比亚失去了最后一个落脚点,全体退入埃及。
1个月的休整过后,隆美尔再度发动进攻,进入埃及境内。经历了3个月的苦战,德军在11月攻占了马特鲁港。盟军再度后撤到亚历山大港-开罗一线。
盟军的表现如此不堪,技术装备的劣势难逃其咎。英军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坦克完全基于一战的经验,碰上德军的“虎豹之师”完全就是打不过跑不了的典范。
而上合这边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作战地域的原因,上合并不重视重装甲车辆的研制。到现在,装甲部队的主力仍然是39式中战车。这种不到20吨的坦克放到战场上,除了那门火炮以外已经没有任何堪用的点了。与之相比,侦查部队的40式轻战车好评都要更多些:同样脆得和纸一样,轻战车至少跑得快。
与地面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合空中部队的亮眼表现。随着战线越发接近,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程劣势变得越发无关紧要。事实上,无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正视非洲军团陷入苦战的核心原因。俯冲轰炸机部队的表现同样亮眼,在换装英制的“梅林”发动机后,彗星的飞行性能已经完全超越了仍在使用艾利逊发动机的P-51“阿帕奇”战斗机。在一次战例中,一架落单的彗星遭到4架阿帕奇围攻,在击落其中两架后全身而退(当然,这和美军飞行员的拙劣技术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