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载晋周处《风土记》云: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尔雅》曰:“河鼓谓之牵牛”)织女,……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
《孔雀东南飞》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即七夕,可见这天早已是古代妇女进行祭织女、乞灵巧、赛女工等活动的传统佳节。再往后,不少地方少女成为七夕乞巧的主角,祈求美满姻缘成为主要愿望之一,展览针线技巧的制品也包含博得赏识、谋求说亲的目的,所以这一天后来又称“女儿节”。
寻根溯源,七夕这一天,是女性集会、活动的日子,从这个性质看来,将其当作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除了七夕,三月初三、五月初五和九月初九等这些日子,也被看作是中国古代的“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