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周昭著书
【◎周昭与韦曜、薛莹、华覈等共撰《吴书》,见《薛莹传》。◎李慈铭曰:“颍川周昭”以下,辞既太繁,与他传不类。上已叙至骘之子孙,何又著此一大篇文字?且以骘与严畯等四人并论,传非同卷,评亦重出。承祚贵简,绝无此等体例,必是裴氏之注误作正文。观传文“步氏泯灭,惟璿绍祀”,文气已完。且此末又附见周昭本末,而目录步骘下并不出周昭姓名,则传文止于“唯璿绍祀”句无疑。而此段是写者混小字为大字耳。至评中有“周昭之论,称之甚美,故详录焉”三句,亦甚可疑。昭所论并不及张承、顾邵二人,何以此三句缀于评承、邵之后?且与下文评顾谭、张休、顾承者语气间隔,疑三句亦是裴氏之注文,本在“见器当世”句下,皆传写者所乱。◎弼按:周昭书中所云张奋威即张承,论之甚详,李云昭未论及者,误也。其论及严畯,则以诸葛瑾、步骘、严畯皆友善也。承祚书中往往有取他人议论本传人物载入正文,如《吕蒙传》末载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吕蒙书,例亦相同。评语亦云“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与此传评语云“周昭之论,称之甚美,故详录焉”事同一例。李说似辩而实未允也。◎刘咸炘曰:周昭书藉作总论,中论诸葛瑾、步骘、顾邵、张承皆在此篇,严畯在下篇。此论所称,亦即汉末名士器量之风。】
称步骘及严畯等曰:“古今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大归,总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论议一也,争名势二也,重朋党三也,务欲速四也。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
【《文类》“也”上有“者”字。】
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
【谓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也。】
《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
【今本《论语》“恂恂”作“循循”,次序貌。诱,导也。】
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邢昺《疏》曰:君子之于人,嘉善而矜不能,反复仁恕,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
豫章有之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篇》子夏之辞。◎邢昺《疏》曰:人远望之则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常俨然也;就近之则颜色温和,及听其言辞,则严正而无佞邪也。】
使君体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
【◎邢昺曰:虽为恭逊而能安泰,俨然人望而畏之而无刚暴。】
丞相履之矣。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卫尉、奋威蹈之矣。此五君者,虽德实有差,轻重不同,至于趣舍大检,
【宋本“大”作“太”。】
不犯四者,
【急论议,争名势,重朋党,务欲速。】
俱一揆也。昔丁谞出于孤家,吾粲由于牧竖,豫章扬其善,以并陆、全之列,是以人无幽滞而风俗厚焉。使君、丞相、卫尉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初,先卫尉,次丞相,而后有使君也;其后并事明主,经营世务,出处之才
【《御览》“才”下有“仪”字。】
有不同,先后之名须反其初,此世常人决勤薄也。
【《御览》“勤”下无“薄”字。】
至于三君分好,卒无亏损,岂非古人交哉!又鲁横江昔杖万兵,
【鲁肃拜横江将军。】
屯据陆口,
【陆口,见《孙权传》建安十五年。】
当世之美业也,能与不能,孰不愿焉?而横江既亡,卫尉应其选,自以才非将帅,深辞固让,终于不就。
【事见《严畯传》。】
后徙九列,迁典八座,
【畯为尚书令。当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荣不足以自曜,禄不足以自奉。至于二君,皆位为上将,穷富极贵。卫尉既无求欲,二君又不称荐,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斯有风矣。又奋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当一方之戍,受上将之任,与使君、丞相不异也。然历国事,论功劳,实有先后,故爵位之荣殊焉。而奋威将处此,
【◎何焯校云:“将处”下有脱误。】
决能明其部分,心无失道之欲,事无充诎之求,每升朝堂,循礼而动,辞气謇謇,罔不惟忠。元逊虽亲贵,言忧其败,
【◎元逊,各本皆作“叔嗣”。◎卢明楷曰:传称张承能甄识人物,又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叔嗣为承弟休之字,传无忧败之文,“叔嗣”二字当作“元逊”。◎周寿昌曰:叔嗣为承弟休之字,安知承非平日虑家门之祸而有此言?特史未传耳。后休卒被赐死,其言亦验。◎钱仪吉曰:休后亦被祸,焉知周昭所指必与史同乎?】
蔡文至虽疏贱,谈称其贤。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慨之趋,惟笃人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若乃经国家,
【“若乃”以下,当是统论诸人。】
当军旅,于驰骛之际,立霸王之功,此五者
【何焯校“五”下增“君”字。】
未为过人。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绝俗,实有所师。
【所,疑作“可”。】
故粗论其事,以示后之君子。”周昭者,字恭远,与韦曜、薛莹、华覈并述《吴书》,后为中书郎,坐事下狱,覈表救之,孙休不听,遂伏法云。
【◎姚振宗曰:○《隋书·经籍志》:梁有《周子》九卷,吴中书郎周昭撰,亡。◎严可均《全三国文编》曰:周昭有《周子新论》九卷,《御览·二百四十一》引周绍《新论》,即“昭”之误。又《四百六》引周昭《新撰》,亦“《新论》”之误。今存四篇,一赠孙奇诗序,二论步骘、严畯等,三论薛莹等,四立交,并见《御览》及《步骘传》。◎马国翰辑本序曰:《七录·儒家》有《周子》九卷,《隋志》云亡,《唐志》不著录,佚已久。《御览》引《论交》一节,称周昭《新撰》,《白六帖》引二语而已。《吴志》载其论步骘、严畯等,犹为完篇。兹据合辑。其论平情准理,不为低昂,则在当时,臧否人物,当具有特识。遇暴主不以善终,惜哉!◎侯康曰:昭,一作“招”。《抱(璞)[朴]子·正郭篇》引中书郎周恭远论郭林宗,当出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