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骘吧 关注:86贴子:820
  • 11回复贴,共1

三国志集解·步骘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西1楼2022-03-27 13:32回复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
    【◎《汉书·地理志》:临淮郡淮阴。◎《郡国志》:徐州下邳国淮阴。◎刘昭注:武帝置临淮郡,永平十五年更为下邳国。淮阴下乡有南昌亭,韩信寄食处。◎《宋书·州郡志》:临淮太守淮阴令,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属广陵。◎胡三省曰:魏广陵郡治淮阴。◎谢鍾英曰:《吴志》步骘、步夫人传并云“临淮淮阴人”,盖仍旧言之。◎又曰:○《晋志》:汉章帝以临淮合下邳。太康元年,以下邳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荀(凯)[顗]传》又云:咸熙中,封临淮侯。○系史家较文。胡三省据之,遂谓魏徐州有临淮郡,误矣。◎《一统志》:淮阴故城,今江苏淮安府清河县南。◎谢鍾英曰:今淮安府山阳县西北四十里。】
    【◎《吴书》曰:晋有大夫杨食采于步,
    【◎《通志·氏族略》:步氏,姬姓,晋公族郄氏之后。步杨食采于步,逐以为氏。◎胡三省曰:○《姓谱》:晋有步杨,食采于步,因氏焉。】
    后有步叔,与七十子师事仲尼。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步叔乘,字子车。◎郑玄曰:齐人。】
    秦汉之际有为将军者,以功封淮阴侯,骘其后也。
    【◎沈家本曰:《汉功臣表》无姓步者。】】
    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
    【避难而能敏学,真不可及。】
    【◎《吴书》曰:骘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沈深,能降志辱身。】


    IP属地:广西2楼2022-03-27 13:33
    收起回复
      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
      【◎钱大昭曰:史家叙事,例得称名。《志》中如蔡伯喈〖邕〗、刘子奇〖陶〗、司马德操〖徽〗、宋仲子〖忠〗、刘伯安〖虞〗、许文休〖靖〗、任定祖〖安〗、秦子勅〖宓〗之类,不可枚举。此又称其官,更非史例。《臧洪传》称“刘兖州公山〖岱〗、孔豫州公绪〖伷〗”,则又官字并举,尤为变格也。◎刘咸炘曰:“征羌”二字,亦未及改。】
      【◎《吴录》曰:征羌名矫,尝为征羌令。
      【◎《郡国志》:豫州汝南郡征羌。◎《一统志》:今河南许州郾城县东南。】】
      人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献征羌。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所以来,畏其强也;
      【冯本“畏”作“长”,误。】
      而今舍去,欲以为高,祗结怨耳。”良久,征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身享大案,肴膳重沓,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
      【◎此真饱经世态,识透人情之语,大有韩信忍辱袴下之风。同产淮阴,习闻有自。迨斩徇吴巨,宾服南土,又与韩信之国士无双、一军皆惊者何异?◎或曰:步骘与卫旌不能无大小之分,然所界甚微,易致失足,一失足则廉耻尽矣。宁学卫旌,无效步骘。】
      【◎《吴录》曰:卫旌字子旗,官至尚书。】


      IP属地:广西3楼2022-03-27 13:33
      回复
        孙权为讨虏将军,
        【◎《孙权传》:建安五年,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
        召骘为主记,
        【◎《吴书》曰:岁余,骘以疾免,与琅邪诸葛瑾、彭城严畯俱游吴中,并著声名,为当时英俊。】
        除海盐长,
        【海盐,见《孙权传》赤乌五年。】
        还辟车骑将军东曹掾。
        【◎《孙权传》:建安十四年,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吴书》曰:权为徐州牧,以骘为治中从事,举茂才。】
        建安十五年,出领鄱阳太守。
        【鄱阳郡,见《孙权传》建安八年。】
        岁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
        【立武中郎将,一人,吴置。】
        领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明年,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
        【征南中郎将,一人,吴置。】
        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
        【苍梧,见《魏志·陶谦传》。】
        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士燮兄弟,相率供命,南土之宾,自此始也。
        【◎互见《士燮传》。◎赵一清曰:○《水经·泿水注》引王氏《交广春秋》曰:建安十六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巨拥众五千,骘有疑于巨,先使谕巨,巨迎之于零陵,遂得进州。巨既纳骘,而后有悔。骘以兵少恐不存立。巨有都督区景,勇略与巨同,士为用。骘恶之,阴使人请巨。巨往,告景勿诣骘。骘请不已,景又往,乃于厅事前中庭俱斩,以首徇众。○又曰:骘杀吴巨、区景,使严舟船,合兵二万下取南海。苍梧人卫毅、钱博宿巨部伍,兴军逆骘于苍梧高要峡口,两军相逢于是,遂交战,毅与众投水死者千有余人。○一清案:钱博后降于吕岱,见《吕岱传》。○《水经注》又引邓德明《南康记》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少栖仙术,善解云飞。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于元会至朝,不及朝列,化为白鹄,至阙前,回翔欲下,威仪以石掷之,得一双履。耽惊还就列,内外左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意甚恶之,便以状闻,遂至诛灭。◎侯康曰:本传云骘为交州,《南康记》作广州者,据其后名之,盖步骘为交州在建安十六年,其时交州治番禺。后因吕岱之请,分交州置广州。交州治龙编,广州治番禺。然则步骘时之交州,即后来之广州也。】
        益州大姓雍闿等杀蜀所署太守正昂,
        【互见《蜀志·后主传》建兴元年注。】
        与燮相闻,求欲内附。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
        【互见《士燮传》。】
        由是加拜平戎将军,
        【平戎将军,一人,吴置。】
        封广信侯。
        【苍梧郡治广信,见《魏志·陶谦传》。】


        IP属地:广西4楼2022-03-27 13:34
        回复
          延康元年,
          【◎沈家本曰:范《书·献纪书》“建安二十五年”,而不冠延康于岁首。观此称“延康元年”,则当时海内实遵用之。】
          权遣吕岱代骘,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
          【◎《蜀志·先主传》: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先主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权逆命骘上益阳。
          【◎官本“逆”作“遂”。◎《考证》云:监本讹作“逆”,今改正。◎沈家本曰:上文云“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是骘犹在道也,权遣使逆而命之。则作“逆”自通,不必改字。】
          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
          【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均见《蜀志·先主传》建安十三年。益阳,见《先主传》建安十九年。】
          犹相惊扰,处处阻兵;骘周旋征讨,皆平之。黄武二年,迁右将军左护军,
          【◎洪饴孙曰:吴置中、左、右护军,各一人。◎弼按:详见《周瑜传》。】
          改封临湘侯。
          【长沙郡治临湘。】
          五年,假节,徙屯沤口。
          【◎《吕岱传》:黄龙三年,岱屯长沙沤口。◎谢鍾英曰:地缺。】


          IP属地:广西5楼2022-03-27 13:35
          回复
            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趋欲陷人
            【◎冯本“趋”作“趣”。◎钱仪吉曰:从《宋五行志》校作“辄欲陷人”。】
            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慄?昔之狱官,惟贤是任,故
            皋陶作士,
            【◎《尚书·舜典篇》:帝曰:“皋陶,汝作士,五刑有服。”◎《孔传》云:士,
            理官也。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服,从也。言得轻重之中正。】
            吕侯赎刑,
            【◎《书序》云: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孔传》云:吕侯见命为天子司寇,以穆王命作书训,畅夏禹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吕侯后为甫侯,故或称“《甫刑》”。◎《史记·周本纪》: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命曰《甫刑》。】
            张、于廷尉,民无冤枉,
            【◎《汉书·于定国传》:定国为廷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
            休泰之祚,实由此兴。今之小臣,动与古异,狱以贿成,轻忽人命,归咎于上,为国速怨。夫一人吁嗟,王道为亏,甚可仇疾。明德慎罚,哲人惟刑,
            【◎钱大昕曰:哲,当作“折”,用《吕刑》“折民惟刑”语。◎弼按:○《吕刑篇》前文有“伯夷降典,折民惟刑”之语,后文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之语。○《孔传》云:言智人惟用刑,乃有无穷之善辞。○《汉书·于定国传》赞云:于安国父子哀鳏哲狱,为任职臣。○应劭曰:哲,智也。○郑氏曰:当言折狱。○师古曰:哀鰥,哀恤鰥寡也。哲狱,知狱情也。○刘奉世曰:古文“鳏”、“矜”音字盖通用,此乃“哀矜折狱”尔。○是“哲”、“折”亦可通也。】
            书传所美。自今蔽狱,都下则宜咨顾雍,武昌则陆逊、潘濬,平心专意,务在得情,骘党神明,受罪何恨?”又曰:“天子父天母地,故宫室百官,动法列宿。若施政令,钦顺时节,官得其人,则阴阳和平,七曜循度。至于今日,官寮多阙,虽有大臣,复不信任,如此天地焉得无变?故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又嘉禾六年五月十四日,赤乌二年正月一日及二十七日,地皆震动。地阴类,臣之象,阴气盛故动,臣下专政之故也。夫天地见异,所以警悟人主,可不深思其意哉!”又曰:“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深责重,志在谒诚,夙夜兢兢,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责其成效,课其负殿。
            【◎《通鉴》作“课其殿最”。◎胡注:○贤曰:殿,军后也,课居后也;最,凡要之先也,课居先也。】
            此三臣者,思虑不到则已,岂敢专擅威福欺负所天乎?”
            【◎胡三省曰:君,天也。◎弼按:《步骘传》诸疏非一时所上,承祚汇叙于诛吕壹之前。《通鉴》入魏景初二年,即吴赤乌元年。吕壹固以赤乌元年伏诛,然上文疏中叙及赤乌二年事,则确在诛吕壹后上也。骘前疏泛言诸典校,亦未专指吕壹。故壹诛后,孙权有诏责数骘也。】
            又曰:“县赏以显善,设刑以威奸,任贤而使能,审明于法术,则何功而不成,何事而不辨,何听而不闻,何视而不睹哉?若今郡守百里,皆各得其人,共相经纬,如是,庶政岂不康哉?窃闻诸县并有备吏,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沈钦韩曰:○此所谓散吏也。○《隶续》:南阳郡吏题名从掾位者南乡王晧等五十六人,从史位顺阳五肃等十人。○《容斋随笔》:《晋南乡太守司马整碑阴》故吏题名,从掾位李奉等十五人,《费凤碑》、《溧阳校官碑》皆有之,则县之备吏久矣。】
            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权亦觉悟,遂诛吕壹。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权虽不能悉纳,然时采其言,多蒙济赖。
            【◎《吴录》云:骘表言曰:“北降人王潜等说,北相部伍,图以东向,多作布囊,欲以盛沙塞江,以大向荆州。夫备不豫设,难以应卒,宜为之防。”权曰:“此曹衰弱,何能有图?必不敢来。若不如孤言,当以牛千头,为君作主人。”后有吕范、诸葛恪为说骘所言,
            【◎官本《考证》曰:有,疑作“与”。◎何校本改作“向”。】
            云:“每读步骘表,辄失笑。此江与开辟俱生,宁有可以沙囊塞理也!”】


            IP属地:广西7楼2022-03-27 13:36
            回复
              赤乌九年,代陆逊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
              【犹是少年夜诵经传之习尚。】
              被服居处有如儒生。然门内妻妾服饰奢绮,颇以此见讥。
              【骘附鲁王霸,见《孙和传》注引殷基《通语》。世期著论,极言骘之失,本传一字不载。】
              在西陵二十年,邻敌敬其威信。性宽弘得众,喜怒不形于声色,而外内肃然。


              IP属地:广西8楼2022-03-27 13:36
              回复
                十一年卒,
                【◎钱大昭曰:《吴主传》步骘卒于赤乌十年五月,“一”字疑衍。◎赵一清曰:○《吴地记》:步骘坟在县东北三里,有石碑,见存临顿桥西南。】
                子协嗣,统骘所领,加抚军将军。协卒,子玑嗣侯。协弟阐,继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阐累世在西陵,卒被征命,自以失职,又惧有谗祸,于是据城降晋。遣玑与弟璿诣洛阳为任,晋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封宜都公;玑监江陵诸军事、左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庐陵太守,改封江陵侯;璿给事中、宣威将军,封都乡侯。命车骑将军羊祜、荆州刺史杨肇往赴救阐。孙晧使陆抗西行,祜等遁退。抗陷城,斩阐等,
                【◎抗破阐事,见《孙晧传》凤皇元年及《抗传》。◎何焯曰:骘有君子之名,而二宫相构不能守正。阐之作逆,或其余殃邪?】
                步氏泯灭,惟璿绍祀。


                IP属地:广西9楼2022-03-27 13:36
                回复
                  颍川周昭著书
                  【◎周昭与韦曜、薛莹、华覈等共撰《吴书》,见《薛莹传》。◎李慈铭曰:“颍川周昭”以下,辞既太繁,与他传不类。上已叙至骘之子孙,何又著此一大篇文字?且以骘与严畯等四人并论,传非同卷,评亦重出。承祚贵简,绝无此等体例,必是裴氏之注误作正文。观传文“步氏泯灭,惟璿绍祀”,文气已完。且此末又附见周昭本末,而目录步骘下并不出周昭姓名,则传文止于“唯璿绍祀”句无疑。而此段是写者混小字为大字耳。至评中有“周昭之论,称之甚美,故详录焉”三句,亦甚可疑。昭所论并不及张承、顾邵二人,何以此三句缀于评承、邵之后?且与下文评顾谭、张休、顾承者语气间隔,疑三句亦是裴氏之注文,本在“见器当世”句下,皆传写者所乱。◎弼按:周昭书中所云张奋威即张承,论之甚详,李云昭未论及者,误也。其论及严畯,则以诸葛瑾、步骘、严畯皆友善也。承祚书中往往有取他人议论本传人物载入正文,如《吕蒙传》末载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吕蒙书,例亦相同。评语亦云“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与此传评语云“周昭之论,称之甚美,故详录焉”事同一例。李说似辩而实未允也。◎刘咸炘曰:周昭书藉作总论,中论诸葛瑾、步骘、顾邵、张承皆在此篇,严畯在下篇。此论所称,亦即汉末名士器量之风。】
                  称步骘及严畯等曰:“古今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其由非一也,然要其大归,总其常患,四者而已。急论议一也,争名势二也,重朋党三也,务欲速四也。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
                  【《文类》“也”上有“者”字。】
                  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
                  【谓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也。】
                  《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
                  【今本《论语》“恂恂”作“循循”,次序貌。诱,导也。】
                  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邢昺《疏》曰:君子之于人,嘉善而矜不能,反复仁恕,故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也。】
                  豫章有之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篇》子夏之辞。◎邢昺《疏》曰:人远望之则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常俨然也;就近之则颜色温和,及听其言辞,则严正而无佞邪也。】
                  使君体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
                  【◎邢昺曰:虽为恭逊而能安泰,俨然人望而畏之而无刚暴。】
                  丞相履之矣。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卫尉、奋威蹈之矣。此五君者,虽德实有差,轻重不同,至于趣舍大检,
                  【宋本“大”作“太”。】
                  不犯四者,
                  【急论议,争名势,重朋党,务欲速。】
                  俱一揆也。昔丁谞出于孤家,吾粲由于牧竖,豫章扬其善,以并陆、全之列,是以人无幽滞而风俗厚焉。使君、丞相、卫尉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初,先卫尉,次丞相,而后有使君也;其后并事明主,经营世务,出处之才
                  【《御览》“才”下有“仪”字。】
                  有不同,先后之名须反其初,此世常人决勤薄也。
                  【《御览》“勤”下无“薄”字。】
                  至于三君分好,卒无亏损,岂非古人交哉!又鲁横江昔杖万兵,
                  【鲁肃拜横江将军。】
                  屯据陆口,
                  【陆口,见《孙权传》建安十五年。】
                  当世之美业也,能与不能,孰不愿焉?而横江既亡,卫尉应其选,自以才非将帅,深辞固让,终于不就。
                  【事见《严畯传》。】
                  后徙九列,迁典八座,
                  【畯为尚书令。当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荣不足以自曜,禄不足以自奉。至于二君,皆位为上将,穷富极贵。卫尉既无求欲,二君又不称荐,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斯有风矣。又奋威之名,亦三君之次也,当一方之戍,受上将之任,与使君、丞相不异也。然历国事,论功劳,实有先后,故爵位之荣殊焉。而奋威将处此,
                  【◎何焯校云:“将处”下有脱误。】
                  决能明其部分,心无失道之欲,事无充诎之求,每升朝堂,循礼而动,辞气謇謇,罔不惟忠。元逊虽亲贵,言忧其败,
                  【◎元逊,各本皆作“叔嗣”。◎卢明楷曰:传称张承能甄识人物,又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叔嗣为承弟休之字,传无忧败之文,“叔嗣”二字当作“元逊”。◎周寿昌曰:叔嗣为承弟休之字,安知承非平日虑家门之祸而有此言?特史未传耳。后休卒被赐死,其言亦验。◎钱仪吉曰:休后亦被祸,焉知周昭所指必与史同乎?】
                  蔡文至虽疏贱,谈称其贤。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慨之趋,惟笃人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若乃经国家,
                  【“若乃”以下,当是统论诸人。】
                  当军旅,于驰骛之际,立霸王之功,此五者
                  【何焯校“五”下增“君”字。】
                  未为过人。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绝俗,实有所师。
                  【所,疑作“可”。】
                  故粗论其事,以示后之君子。”周昭者,字恭远,与韦曜、薛莹、华覈并述《吴书》,后为中书郎,坐事下狱,覈表救之,孙休不听,遂伏法云。
                  【◎姚振宗曰:○《隋书·经籍志》:梁有《周子》九卷,吴中书郎周昭撰,亡。◎严可均《全三国文编》曰:周昭有《周子新论》九卷,《御览·二百四十一》引周绍《新论》,即“昭”之误。又《四百六》引周昭《新撰》,亦“《新论》”之误。今存四篇,一赠孙奇诗序,二论步骘、严畯等,三论薛莹等,四立交,并见《御览》及《步骘传》。◎马国翰辑本序曰:《七录·儒家》有《周子》九卷,《隋志》云亡,《唐志》不著录,佚已久。《御览》引《论交》一节,称周昭《新撰》,《白六帖》引二语而已。《吴志》载其论步骘、严畯等,犹为完篇。兹据合辑。其论平情准理,不为低昂,则在当时,臧否人物,当具有特识。遇暴主不以善终,惜哉!◎侯康曰:昭,一作“招”。《抱(璞)[朴]子·正郭篇》引中书郎周恭远论郭林宗,当出此书。】


                  IP属地:广西10楼2022-03-27 13:36
                  回复
                    评曰:步骘并德度规检见器当世。周昭之论,称之甚美,故详录焉。
                    【元本“详”作“辞”,误。】


                    IP属地:广西11楼2022-03-27 13:37
                    回复
                      顶顶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5-11 0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