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茶是18日采,24日发货,收灰6天,出自吧里东穆坞穆坞茶社,卖家小姑娘人挺诚实,说群头就群头,18日扛着篮子去茶园子采了三四斤茶箐(拍了照片给我),晚上又视频她老爷子手炒了我这一把茶。开始付钱的时候她家不接全手,好说歹说接下了,价格方面相对其他家全手来说算优惠的。
这把出自东穆坞的茶第一道水我用了85度,其浓郁的板栗香甚至不弱于胡公庙全手群头第一道汤,也就是厚度上稍微弱了半个身位;真正的差距在第二道汤骤然显现:90度水泡的茶汤苦味收尾但显稍薄,有较弱的回甘和适度的生津,余味较胡公庙群头差距太大,不足一分钟的留存度尚在接受范围。沸水冲泡的第三道汤香甜度尚可,可尽管苦涩度依然健在,但回甘生津却已微弱。
第四道汤苦涩度大减,有些喝龙3的感觉了,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薄”的弱点贯穿始终。
喝了三泡二区不同卖家的2022群头,这家尚在水准之内,其他两家不但薄且淡,也不写明出处了,毕竟自己水平有限,很有可能会误伤别人。
还有份龙门坎小美女的半手群体,因为她家不收灰故10日后再饮。
这把出自东穆坞的茶第一道水我用了85度,其浓郁的板栗香甚至不弱于胡公庙全手群头第一道汤,也就是厚度上稍微弱了半个身位;真正的差距在第二道汤骤然显现:90度水泡的茶汤苦味收尾但显稍薄,有较弱的回甘和适度的生津,余味较胡公庙群头差距太大,不足一分钟的留存度尚在接受范围。沸水冲泡的第三道汤香甜度尚可,可尽管苦涩度依然健在,但回甘生津却已微弱。
第四道汤苦涩度大减,有些喝龙3的感觉了,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薄”的弱点贯穿始终。
喝了三泡二区不同卖家的2022群头,这家尚在水准之内,其他两家不但薄且淡,也不写明出处了,毕竟自己水平有限,很有可能会误伤别人。
还有份龙门坎小美女的半手群体,因为她家不收灰故10日后再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