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梅尔

类别:陆生
全长:500m左右
体重:不可估量(不低于36wt)
食性:阿瑞斯辐射;阿瑞斯水晶矿;水
生态地位:沙海的颠覆者,沙丘之下的恐怖
威胁等级:警戒/天灾
史诗:
“祂将会庇护这片沙丘,如同执守祂的国......祂将伟岸者的躯干遮蔽于炙热的深处,汲取致命的代价......”——语出:阿列克史诗《阿扎尔·荒漠之傲物》
关于修德梅尔:
这是造物主最为疯狂的造物,绵延五百米的,沉重的躯干拥有着超过三十米的直径,这恐怖的躯体拖曳着七根末端延伸着皱褶的尾部,而当生物液压作用的发生,以百十吨为计量的体液将会被迅速地注入皱褶之中,通过复制摄入植物中的叶绿体,这些被液体注入的褶皱将会迅速形成七面面积巨大的,墨绿色的叶绿体光合板,为庞然的匍行者提供赖以生存的有机质以驱动位于身躯中央的,体量庞大的【阿瑞斯反应釜】。经过对于皮质标本的观察与测试,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这些粗糙的,坚韧到仅主动的脱落才能够剥离的皮肤组织里存在着坚固的细胞壁以及细胞内的栅格结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沙虫那坚不可摧的特质。我们不确定更深层的组织中会不会也存在有这种类似于植物的细胞结构——我们最为锋利,坚固的大型针头无法完全贯穿那厚达几近半米的表皮以及体表死皮结构,而通过暴力途径触怒这尊沙漠的巨神绝对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只好就此作罢。
而事实上,根据最新的研究,哪怕在不作移动的时候,修德梅尔也决然不是完全静止的——这无关参照物,修德梅尔紧致的表层肌肉无时无刻不在颤抖,发出低频的波段。这也令沙海的颠覆者能够轻易感知到近十公顷之内的任何生物活动现象。这归功于沙子,结晶的硅,这种特殊的媒介不能接受声波定位,而惟独能够接受振动感知那不被其它固体乃至液体介质所接受的苛刻要求,而变相的,一旦脱离这片面积堪比大半个非洲的荒芜沙海,沙漠的巨神将会失去大部分堪称“料事如神”的感知能力,虽然已知的任何方法都无法令其脱离这片由祂主宰的地域。
如果你正在尝试靠近,而不凑巧的是,沙虫此时正在时刻饥饿的深潜状态,那么在修德梅尔考虑好本次掠食的性价比后,随着身侧鳞状结构的快速摩擦,你可能将会面对一场时速近六十千米每小时的生死时速......(幸运的是,我们这些硬邦邦的小肉干似乎也不能引起它的兴趣。看来更危险的似乎还是那些考察镐臂蠷螽的队员吧......那些大家伙群居的习惯并不仅仅能够抵御狼蝎的袭击,也有可能引来无故的杀身之祸......)
目光向前,走过五百米的悚然,映入眼帘的将会是足以凿碎一切自诩坚硬的齿状突出,以及排列在深渊巨口中共计上万枚气生根一般,尖锐而异样修长的锐齿。这些中空的齿状结构将会有助于祂在一天内抽空一个体量为三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绿洲中央潭(当然,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中探出,然后吸干最接近祂的碳基生命体身体中的所有自由水也是十分轻松的一件事情,不是么?)。
相对的,由于极端的内陆化和近旁海岸山脉的阻拦,荒芜沙海内部的绿洲可以用稀少来描述,而与之相对的是东大陆复杂的地下洞穴体系沉降而最终汇聚于沙海深处的——巨量的地下水。很讽刺不是么,在最荒芜的沙海之下,仅仅是一道岩层之隔,便是全大陆数一数二的地下水源。而沙虫,这一绿洲的吞噬者,便是沙海之中唯一有能力打破桎梏临时性释放这些水资源而形成持续一至两周的,对沙漠生物群极度重要的“临时绿洲”的生物。可以说,大漠深处接近六成的生态,都是依赖于修德梅尔而形成的,沙海的吞噬者却也是大漠的救赎者......
随后,在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后,生物液压作用发生,于二氧化碳的反应将会缓缓消化这些累赘的液体,将其变成永不停歇的中央熔炉的动力源质。而当光合作用发生之时,伟岸者的停止行动会使其在体表的代谢物在其伴生的高浓度阿瑞斯辐射下产生微妙的变化。它们将会变成散发着迷人的玫瑰红色的结晶状物,伴随着浓郁的香料的微腥的香气。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香料”,但是它们也有着更为文艺的学名——“瑰石”。
这些晶体一旦被加入各种药剂之中就会展现出优异的性质——它们易溶于水和各大有机溶剂,能够显著地与血管壁和脏器壁贴合,提升血液供养能力和内脏的抗打击能力。而其之所以被选作众多药剂的重要组成成分的原因,则是其对于多种药材的药理性中和作用。但是由于产量的稀少,我们通常只会将它们加入目前效力最大的“s-2补剂”中,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其暴烈的副作用。
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那些不检点的队员,总是会尝试将这些瑰石偷运回地球然后高价兜售——据说,这玩意儿的纯水溶液针剂一旦被掺上一些“成分”,就会成为不得了的......“药”。
by:K3沙漠勘探员——西普里诺顿.迪亚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