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黑吧 关注:113贴子:9,422

【资源问题】差/不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另外一个吧,看见有讨论邓丽君资源问题的, 我也想说说: -
邓丽君,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歌手,很不一样。首先,她是唱国语歌的湾湾歌手,但她成年后,她所棣属的唱片公司是香港宝丽金。当她在华语乐坛活跃的时候,香港宝丽金在湾湾并没有分公司,即使后期有了,也是邓丽君差不多二度往日本发展的时候,所以邓丽君时期的香港宝丽金,湾湾资源有限。再说香港制作的邓丽君唱片是面向更广大的华人市场,而不是看重湾湾(宝丽金在湾湾出唱片要找代理,当然,那时也并没有大陆市场),所以来自湾湾的资源对于香港唱片公司来说也不见的非常重要,毕竟,邓丽君不属于那种要在湾湾和本土歌手争歌曲争地位的企划。
其次,邓丽君专辑的制作,团队和监制,主要是香港人,像邓锡泉 郑东汉 冯添枝等,所以不奇怪地,邓丽君的国语专辑其实是由说粤语的人在经营,这就已经和台湾本土歌手与唱片公司的制作有很大区别,邓丽君的国语专辑是香港化的产物。在三十年前的香港,语言教育是英语,不是国语,所以说,香港本身,自己也没有良好的国语资源。
香港制作的专辑,是要在香港发行的,但邓丽君又不唱粤语歌曲,所以,在另一层面上,一些粤语作曲作词的资源,也不见得适合给邓丽君。对唱片公司来说, 给邓丽君一些什么样的资源应该是有相对难度和一定的尴尬。幸好,邓丽君在日本发展,香港宝丽金可以轻易从日本宝丽多拿到可供改编的日本资源。毕竟无论香港或者湾湾,作词作曲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而他们很多作品都是要提供给电视和电影的,如果不是创作型歌手,像许冠杰那种少数 (当年也不鼓励歌手创作),又不像日本那样只作单曲主力市场,一张专辑要灌录十多首歌曲,当然是要以改编和翻唱为主;这个不是针对邓丽君,而是本来市场就是这样,像徐小凤,罗文,甄妮,汪明荃,郑少秋等这些当年香港大牌的唱片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当中不乏和电视台挂钩的,他们的唱片都是以电视歌曲作主打,所以路人不容易意识到他们唱片里不少的二度演唱。
另外,邓丽君是在多地发展的歌手,她没有固定会在某地的停留时间,所以,即使别人有资源想直接或透过唱片公司去联络她来演唱,也不容易。像琼瑶想要左宏元找来邓丽君演唱她的电影歌曲没成,其他电影公司电影,像“今夜微雨”“金大班” 想要找邓丽君来配唱也落空,可见邓丽君的资源其实不缺,只是相互时间配合不容易达到共识而已;除非有能像当年翁清溪那样拿好自己已完成作品直接飞去美国找邓丽君,并愿意配合她的档期,才有望成功。当然,即时这样也不能想当然认为必事成,皆因邓丽君是一个看作品的人,作品不好,即使原创也不会唱,就算唱了,若自己感觉不好,也不一定发表。 这些在众多邓丽君离世后才有机会陆陆续续出版的原唱和非原唱歌曲不难发现。所以对邓丽君来说,好资源就是好作品,无关原唱翻唱。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当年的好资源在现代人眼里可能变得过时或陈腔滥调,但这无关当年资源好坏,只是时代要求不同吧了。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2-04-05 16:20回复
    欢迎明星前辈来此发帖。我认为同期比七十年代还算可以,八十年代初只是相较于个别人算一般。有兴趣可以私聊讨论。


    IP属地:天津2楼2022-04-05 17:04
    收起回复
      另外,我还看见一个顺逆天时地利人和的讨论,也算是有意思。不过,我感觉这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并不好说,当你是无名小卒时,你逆天地人,绝对会胡萝卜,但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你便有了改变时势的筹码,足以改变自己的困境,甚至,能造就一个新局面。对于时势和英雄,到底是谁造就谁,很难黑白的一概而论。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22-04-05 20:26
      收起回复
        刘文正先生还可以,但他为什么没有大型演唱会,都是在餐厅秀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4-06 02:36
        收起回复
          一张唱片的企划,是一个teamwork,這個在1985年和車淑梅的香港電台訪問中也有提到。鄧麗君應該是从《淡淡幽情》开始才参与监制,之前都应该大部分都是团队选好歌曲后跟她沟通要不要录。毕竟邓丽君是到处跑来跑去的人,那有那么容易可以停下来和你一起选歌。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2-04-06 09:41
          回复
            她飞到香港的时候就是已经要准备录歌,而不是选歌。像有报道1980年底她就是匆匆来香港灌录一张粤语唱片,一张闽南语唱片,和准备一张新的国语唱片。1981年年底,也是来香港几天为阿B的电影录唱歌曲。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2-04-06 09:42
            回复
              黄的这个我不太同意,黄当年是唱片公司的新贵,公司给他好一点的资源是无可厚非,但当时台湾宝丽金已经开始成立,黄的唱片也是台湾人在做。只是他的《只有分离》在香港有一定回响,香港宝丽金出想将他栽培一下,说不定她就是下一个邓丽君。所以1983年唱片公司菜让他与香港当红的关正杰合唱一首粤语歌,希望加大人气。


              IP属地:澳大利亚7楼2022-04-06 10:34
              回复
                续3楼楼中楼:《初次尝到寂寞》虽然我也认同像是一张弃曲合集,但也是唱片公司在保护攒钱歌手。毕竟邓丽君在《淡淡幽情》前的唱片真空期不大可能出版新曲,所以为保邓丽君的香港人气,出版一张过渡性的唱片无可厚非。同理的,1983那张演唱会enchore大碟也是有过渡性的意味。
                不过,可以为弃曲出唱片,那也是代表资源多呀!所以才可以有选择的把那些不够完美的来掉弃!而那些弃曲更别说大部分还是原创资源!所以正如我说, 对邓丽君来说,资源好不好是作品本身问题,而不是原创或二度演唱的呜呜芥蒂。


                IP属地:澳大利亚8楼2022-04-06 11:13
                回复
                  2楼的楼中楼经常不见,中午回复的都没有啦,现在这里直接写: -
                  问题 1: 回复 StarsAreUs :可能又被系统吞了,其实黄的唱片也有乡岗人参与并不只是抬弯人做
                  -----------------
                  黄在宝丽金大概是1982到1985吧!制作人主要是台湾的马兆骏,后期才有邓锡泉加入了马兆骏的制作团队。这个情况就像邓的1980电视专辑,台视加上富士的制作,你能说因为有日本人,所以这专辑就是日本制作吗?制作核心才是制作的方向。不过,黄的唱片加入港人,不难看出黄的唱片制作其实还是希望加入一点乡岗元素,毕竟唱片公司依然抱着希望,期盼黄能继承邓在乡岗的市场!可惜,最后黄还是失败了。


                  IP属地:澳大利亚9楼2022-04-07 19:48
                  回复
                    问题2: 回复 StarsAreUs :如果买版权也不便宜还不如找人写新歌,因为宝丽金时期的一些翻唱歌她都不是第一个翻唱德,改编歌也有早于她的中文版。
                    ------------------
                    买版权和写新歌那个更便宜我不知道,但除非是请大师来作曲,不然两者的差距应该不会超级远,不然,唱片制作就会一面倒的走去买版权或者去写新歌。不过肯定的是,买版权绝对比写新歌快,而且质量你是满意才会买。


                    IP属地:澳大利亚10楼2022-04-07 19:56
                    收起回复
                      昨天写的问题3又不见了。再写一次吧:-
                      问题 3: 回复 StarsAreUs :其实也和歌手有关,歌手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选择唱或者不唱哪些歌,只能说邓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公司的安排和制作人的建议。
                      -------------------
                      邓也是有参与的,虽然她是跑来跑去的人,不一定能够和团队聚在一起选歌,但也因为她的四方经历,她可以引入一些海外歌曲,像《怎么开始》这首马来西亚曲子,听说就是邓介绍的;又再例如她留米期间推出的《在水一方》和《一个小心愿》专辑,里面也多收了一些西洋曲调,相信这个跟她那时可接触的音乐有关。


                      IP属地:澳大利亚12楼2022-04-08 07:17
                      回复
                        写了两次问题3都跟度娘删除,在申请回复中。基本上就是邓自己也有引进曲子在专辑中,不是团队选歌后只说 yes 或 no。


                        IP属地:澳大利亚13楼2022-04-08 08:26
                        回复
                          我还发现另外一个黑君笑话。
                          因为XXX在日本唱霍元甲,在韩国不肯说韩语,被黑亲日后放弃日本市场。那邓在日本发展唱日本歌就“有罪”?
                          ------------
                          上面是什么逻辑?在海外上人家节目不唱当地语言的歌曲没有问题!但不唱是因为你不懂那国语言才选择不唱不讲,还是别的呢?如果是不懂,那跟爱不爱国没有什么关系,那是自身语言能力问题!如果你懂而不唱不说,那是你失礼,中国称礼仪之邦,入屋叫人,入庙拜神,入乡随俗,是礼貌, 是道理。看不起人家,上人家节目干什么?想打进人家的市场又不尊重人家的语言文化,是不是应该说丢人更像人话?!
                          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打进别人的市场的确是一种光荣!邓在日本的确没有能够完全做到,但她的中国语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和《何日君再来》等还算是在日本薄有知名度,她的旗袍形象也深得日本人喜爱,邓甚至还做旗袍送日本人。如果你自己没有做到,甚至都没比邓做更好。你那有资格说别人?还好意思用自家偶像踩邓?!果然无知者无惧!精神胜利万岁!


                          IP属地:澳大利亚14楼2022-04-08 09:06
                          收起回复
                            🎼:回复 StarsAreUs :这首歌邓版确实很深入人心,不过却成了某些人批判邓的立场的证据。有些人总强调月亮在水一方不是邓的原唱,到了梅花中华这两首歌却只提邓不提原唱是谁了。回复我的主题:“【资源问题】差/不差?” > 君黑吧
                            ———————
                            哎呀!他们终于认同邓了!爱国呀!邓是湾湾的,邓认同湾湾是合情合理;他们认同湾湾邓的这两首歌,果然是更向往海的另一边生活耶!至于,这两首歌的原唱是谁已经不重要,反正他们认定邓版本就可以了!
                            至于月亮和在水不是邓原唱又什么样?邓又没有隐瞒作假,说自己是首唱,歌曲版权又不是有拖欠人家,还没给发!一个愿卖一个愿买,正确的商业行为!就算找人写歌也是属于愿卖愿买范畴。那首先,干卿底事?其次,人家就是爱邓版的,你又奈何?!干脆,集合你们全体粉丝的大众力量,写信给你们偶像,要求她/他快快翻唱此歌,早早把邓版干掉!那,除了证明你家偶像 “实力雄厚”,能干掉邓和原唱翻唱这些歌曲少说海内外的一百多人,还可以真正说服路人邓版的 “不过如此”?!多好!粉丝们又可以多听偶像的 “真经典” 版!一举数得!!


                            IP属地:澳大利亚16楼2022-04-11 08:01
                            收起回复
                              15楼不见了! 修改一下: -
                              没有在帖子中看到,但看到回复消息: -
                              🎼:不还有某些粉丝说有能力的都在一地发展,因为在家门口能挣钱不用去其他地方了/邓去日本是在老家混的不行。回复我的主题:“【资源问题】差/不差?” > 君黑吧
                              ---------------
                              哈哈哈!这都可以说,那跨国企业情可以堪?你买苹果手机,外国进口食品和汽车,是贪图他们是海外 “次货” 吗?他们在海外 “亏本” “卖不出去”,送到其他地方让大家 “争着买”?国人真争气!所以现在有能力到海外的都是 “次人”, 本地乞gai,走不出 “社区” 才是大家最爱?因为他们是最 “忠” 于社区的,所以留在 “社区发展”!!!
                              ww没人要,嫁不出去,所以才嫁去乡岗;湾湾活不下去,赖不了,所以才去米地做房产???


                              IP属地:澳大利亚17楼2022-04-11 09: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