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个吧,看见有讨论邓丽君资源问题的, 我也想说说: -
邓丽君,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歌手,很不一样。首先,她是唱国语歌的湾湾歌手,但她成年后,她所棣属的唱片公司是香港宝丽金。当她在华语乐坛活跃的时候,香港宝丽金在湾湾并没有分公司,即使后期有了,也是邓丽君差不多二度往日本发展的时候,所以邓丽君时期的香港宝丽金,湾湾资源有限。再说香港制作的邓丽君唱片是面向更广大的华人市场,而不是看重湾湾(宝丽金在湾湾出唱片要找代理,当然,那时也并没有大陆市场),所以来自湾湾的资源对于香港唱片公司来说也不见的非常重要,毕竟,邓丽君不属于那种要在湾湾和本土歌手争歌曲争地位的企划。
其次,邓丽君专辑的制作,团队和监制,主要是香港人,像邓锡泉 郑东汉 冯添枝等,所以不奇怪地,邓丽君的国语专辑其实是由说粤语的人在经营,这就已经和台湾本土歌手与唱片公司的制作有很大区别,邓丽君的国语专辑是香港化的产物。在三十年前的香港,语言教育是英语,不是国语,所以说,香港本身,自己也没有良好的国语资源。
香港制作的专辑,是要在香港发行的,但邓丽君又不唱粤语歌曲,所以,在另一层面上,一些粤语作曲作词的资源,也不见得适合给邓丽君。对唱片公司来说, 给邓丽君一些什么样的资源应该是有相对难度和一定的尴尬。幸好,邓丽君在日本发展,香港宝丽金可以轻易从日本宝丽多拿到可供改编的日本资源。毕竟无论香港或者湾湾,作词作曲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而他们很多作品都是要提供给电视和电影的,如果不是创作型歌手,像许冠杰那种少数 (当年也不鼓励歌手创作),又不像日本那样只作单曲主力市场,一张专辑要灌录十多首歌曲,当然是要以改编和翻唱为主;这个不是针对邓丽君,而是本来市场就是这样,像徐小凤,罗文,甄妮,汪明荃,郑少秋等这些当年香港大牌的唱片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当中不乏和电视台挂钩的,他们的唱片都是以电视歌曲作主打,所以路人不容易意识到他们唱片里不少的二度演唱。
另外,邓丽君是在多地发展的歌手,她没有固定会在某地的停留时间,所以,即使别人有资源想直接或透过唱片公司去联络她来演唱,也不容易。像琼瑶想要左宏元找来邓丽君演唱她的电影歌曲没成,其他电影公司电影,像“今夜微雨”“金大班” 想要找邓丽君来配唱也落空,可见邓丽君的资源其实不缺,只是相互时间配合不容易达到共识而已;除非有能像当年翁清溪那样拿好自己已完成作品直接飞去美国找邓丽君,并愿意配合她的档期,才有望成功。当然,即时这样也不能想当然认为必事成,皆因邓丽君是一个看作品的人,作品不好,即使原创也不会唱,就算唱了,若自己感觉不好,也不一定发表。 这些在众多邓丽君离世后才有机会陆陆续续出版的原唱和非原唱歌曲不难发现。所以对邓丽君来说,好资源就是好作品,无关原唱翻唱。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当年的好资源在现代人眼里可能变得过时或陈腔滥调,但这无关当年资源好坏,只是时代要求不同吧了。
邓丽君, 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歌手,很不一样。首先,她是唱国语歌的湾湾歌手,但她成年后,她所棣属的唱片公司是香港宝丽金。当她在华语乐坛活跃的时候,香港宝丽金在湾湾并没有分公司,即使后期有了,也是邓丽君差不多二度往日本发展的时候,所以邓丽君时期的香港宝丽金,湾湾资源有限。再说香港制作的邓丽君唱片是面向更广大的华人市场,而不是看重湾湾(宝丽金在湾湾出唱片要找代理,当然,那时也并没有大陆市场),所以来自湾湾的资源对于香港唱片公司来说也不见的非常重要,毕竟,邓丽君不属于那种要在湾湾和本土歌手争歌曲争地位的企划。
其次,邓丽君专辑的制作,团队和监制,主要是香港人,像邓锡泉 郑东汉 冯添枝等,所以不奇怪地,邓丽君的国语专辑其实是由说粤语的人在经营,这就已经和台湾本土歌手与唱片公司的制作有很大区别,邓丽君的国语专辑是香港化的产物。在三十年前的香港,语言教育是英语,不是国语,所以说,香港本身,自己也没有良好的国语资源。
香港制作的专辑,是要在香港发行的,但邓丽君又不唱粤语歌曲,所以,在另一层面上,一些粤语作曲作词的资源,也不见得适合给邓丽君。对唱片公司来说, 给邓丽君一些什么样的资源应该是有相对难度和一定的尴尬。幸好,邓丽君在日本发展,香港宝丽金可以轻易从日本宝丽多拿到可供改编的日本资源。毕竟无论香港或者湾湾,作词作曲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而他们很多作品都是要提供给电视和电影的,如果不是创作型歌手,像许冠杰那种少数 (当年也不鼓励歌手创作),又不像日本那样只作单曲主力市场,一张专辑要灌录十多首歌曲,当然是要以改编和翻唱为主;这个不是针对邓丽君,而是本来市场就是这样,像徐小凤,罗文,甄妮,汪明荃,郑少秋等这些当年香港大牌的唱片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当中不乏和电视台挂钩的,他们的唱片都是以电视歌曲作主打,所以路人不容易意识到他们唱片里不少的二度演唱。
另外,邓丽君是在多地发展的歌手,她没有固定会在某地的停留时间,所以,即使别人有资源想直接或透过唱片公司去联络她来演唱,也不容易。像琼瑶想要左宏元找来邓丽君演唱她的电影歌曲没成,其他电影公司电影,像“今夜微雨”“金大班” 想要找邓丽君来配唱也落空,可见邓丽君的资源其实不缺,只是相互时间配合不容易达到共识而已;除非有能像当年翁清溪那样拿好自己已完成作品直接飞去美国找邓丽君,并愿意配合她的档期,才有望成功。当然,即时这样也不能想当然认为必事成,皆因邓丽君是一个看作品的人,作品不好,即使原创也不会唱,就算唱了,若自己感觉不好,也不一定发表。 这些在众多邓丽君离世后才有机会陆陆续续出版的原唱和非原唱歌曲不难发现。所以对邓丽君来说,好资源就是好作品,无关原唱翻唱。当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当年的好资源在现代人眼里可能变得过时或陈腔滥调,但这无关当年资源好坏,只是时代要求不同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