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云中歌,随后无法抑制地觉得心里难受。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对公子太过不公平。
或许是,再次发现,在这个书中真正对公子好的人都已经逝去,或许是,发现了,让公子付出的人如此狠心反击。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话。
我们可以选错路,因为可以不用走下去,可以重新选择一条。但是面对那些不可抗拒的路时,我们是那么的脆弱,因为不得不走下去。
我无法想象,公子存着多少的恨意走下去。
在这本书里,公子是孤独的。
云歌的善良天真或许闯进过的世界,却又要那么狠心决绝地离开。
刘弗陵看似高尚,却早已布满了陷阱对付他。
隐约记得大公子说过的话,刘弗陵教他朝堂上的污浊取决于人的态度。刘弗陵走了一条弯路,维持了他的高尚。或许是我愚钝,我没看出来怎么的高尚了。
特别是,刘弗陵利用大公子,美其名曰劝解,让刘询登上了帝位。
我丝毫没有看见政治的美丽,反而是一种苍白无力和残酷。这种美丽间接害死了红衣,也让大公子整日的悔恨,醉生梦死。
我想大公子无谓的崇拜已经冲昏了他的眼睛。
刘弗陵选择刘询,如果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好,那为何当初又要为了云歌放弃帝位?如果他不曾放弃,是否后面的一系列悲剧也不会发生?
我一直都以为,在这本书中,能算上公子朋友的应该只有大公子了。
可大公子的一句你不懂,已经划分了公子和刘弗陵之间的区别。
大公子对刘弗陵的崇拜,和对公子的不了解,这么鲜明的对比是这么的刺眼。
你可记得,当年和你一起结拜的人是谁?就算不记得了,你又怎么可以看不清害死红衣的源头?
你果然是糊涂得没得救了。
你早就和云歌一样,看不清眼前的人。
忽然想起,霍云歌要被杀头的布告贴的满街都是,心急如焚的霍三少奔来救人,硬是提早了一天到了长安。桐大的这个安排,真是正好,正好给了霍云歌一个理由去恨公子。
但就算是看见霍云歌如此深切的恨意,公子依旧只是说一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喂那碗药。
细细的一个一个字看到底,我突然间很能体会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其实公子一直是懂霍云歌的,不然他不可能拒绝霍光的垂青,反而去做个谏议大夫。在喂那碗药的时候,公子早就已经知道云歌会恨他的结果了,不然怎么会在霍成君说明这碗药的用途之后,用寒冷的目光凝视她。
我想,如果是刘弗陵在当时的位子,也一定会让云歌拿掉那个孩子而保住自己的生命,因为云歌的性命才是最珍贵的。那样的险是万万不能冒的。
我知道,或许在霍云歌心里,这个孩子比生命都要重要,如果没有孩子,她宁愿和孩子一起去死。
那是因为,她不曾体会到生命真正的价值,也不懂刘弗陵临终前的那番话的意义。
而那恰恰则是公子最能理解,最能体会的一块儿,生命于他的意义,就是只有活下去,才能够去做很多很多的事。从小没有吃过苦头,活在和刘弗陵美丽的相遇童话中的云歌自然不能体会一个馒头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的意义。她也不曾知道,死亡的丑陋。
所以在失去了孩子之后,她大量失血,想要美好地一起去天堂。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忧愁而变得风情万种。
总之,我又扯远了。
除却这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情节之外,我很开心地就是看到公子一步一步的成长。那是刘弗陵所没有的成长,因为他从头到尾都是神圣的形象,不容侵犯。
或许就是二师兄说的那种,公子具有人最真实的一面,他有犹豫,他有矛盾,他也有挣扎。这才是最最珍贵的。
仅以此文,不知道扯到哪里去的文章。。。献给公子!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对公子太过不公平。
或许是,再次发现,在这个书中真正对公子好的人都已经逝去,或许是,发现了,让公子付出的人如此狠心反击。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句话。
我们可以选错路,因为可以不用走下去,可以重新选择一条。但是面对那些不可抗拒的路时,我们是那么的脆弱,因为不得不走下去。
我无法想象,公子存着多少的恨意走下去。
在这本书里,公子是孤独的。
云歌的善良天真或许闯进过的世界,却又要那么狠心决绝地离开。
刘弗陵看似高尚,却早已布满了陷阱对付他。
隐约记得大公子说过的话,刘弗陵教他朝堂上的污浊取决于人的态度。刘弗陵走了一条弯路,维持了他的高尚。或许是我愚钝,我没看出来怎么的高尚了。
特别是,刘弗陵利用大公子,美其名曰劝解,让刘询登上了帝位。
我丝毫没有看见政治的美丽,反而是一种苍白无力和残酷。这种美丽间接害死了红衣,也让大公子整日的悔恨,醉生梦死。
我想大公子无谓的崇拜已经冲昏了他的眼睛。
刘弗陵选择刘询,如果说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好,那为何当初又要为了云歌放弃帝位?如果他不曾放弃,是否后面的一系列悲剧也不会发生?
我一直都以为,在这本书中,能算上公子朋友的应该只有大公子了。
可大公子的一句你不懂,已经划分了公子和刘弗陵之间的区别。
大公子对刘弗陵的崇拜,和对公子的不了解,这么鲜明的对比是这么的刺眼。
你可记得,当年和你一起结拜的人是谁?就算不记得了,你又怎么可以看不清害死红衣的源头?
你果然是糊涂得没得救了。
你早就和云歌一样,看不清眼前的人。
忽然想起,霍云歌要被杀头的布告贴的满街都是,心急如焚的霍三少奔来救人,硬是提早了一天到了长安。桐大的这个安排,真是正好,正好给了霍云歌一个理由去恨公子。
但就算是看见霍云歌如此深切的恨意,公子依旧只是说一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喂那碗药。
细细的一个一个字看到底,我突然间很能体会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感觉。其实公子一直是懂霍云歌的,不然他不可能拒绝霍光的垂青,反而去做个谏议大夫。在喂那碗药的时候,公子早就已经知道云歌会恨他的结果了,不然怎么会在霍成君说明这碗药的用途之后,用寒冷的目光凝视她。
我想,如果是刘弗陵在当时的位子,也一定会让云歌拿掉那个孩子而保住自己的生命,因为云歌的性命才是最珍贵的。那样的险是万万不能冒的。
我知道,或许在霍云歌心里,这个孩子比生命都要重要,如果没有孩子,她宁愿和孩子一起去死。
那是因为,她不曾体会到生命真正的价值,也不懂刘弗陵临终前的那番话的意义。
而那恰恰则是公子最能理解,最能体会的一块儿,生命于他的意义,就是只有活下去,才能够去做很多很多的事。从小没有吃过苦头,活在和刘弗陵美丽的相遇童话中的云歌自然不能体会一个馒头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的意义。她也不曾知道,死亡的丑陋。
所以在失去了孩子之后,她大量失血,想要美好地一起去天堂。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忧愁而变得风情万种。
总之,我又扯远了。
除却这些乱七八糟的故事情节之外,我很开心地就是看到公子一步一步的成长。那是刘弗陵所没有的成长,因为他从头到尾都是神圣的形象,不容侵犯。
或许就是二师兄说的那种,公子具有人最真实的一面,他有犹豫,他有矛盾,他也有挣扎。这才是最最珍贵的。
仅以此文,不知道扯到哪里去的文章。。。献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