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522贴子:1,148,790
  • 15回复贴,共1

“众妙之门”还是“众眇之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眇”字能通假成“妙”、“秒”,古同“渺”,原义为瞎一只眼,可引申为看不见的物质,或者不用眼睛,用心去感悟等意思。而“妙”字很难想到去通假成“眇”。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妙”这个版本的,但个人以为原文应该是“眇”,这个门被人为的关了至少一大半,而且应该是把主要的部分关上了,很坑人。
还有开篇有用“常”的,也有用“恒”字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不同,常容易理解成出现概率高,恒容易理解成稳定、平衡的长期状态。应该是“恒”,不应该是“常”。
在网上搜索《道德经》,看到了两个版本,有的字不同,肯定至少有一个不是原版。原版的是创始人的,虽然间隔了两千多年,有典籍在,仍然可以直接向他们学习,一旦修改了就不全是他的了,这个改点,那个改点,改来改去就面目全非,不知道改成谁的了。
只要有准确的文字流传下来,即便隔的年代久远,读典籍也相当于口传心授。但把典籍修改了,那就是把这条路给阻断了,也把创始人的文化破坏了。想来绝大多数人也是想学原文,而不是学他们改过的东西吧。


IP属地:吉林1楼2022-05-04 16:47回复
    即使原文一字不差,大多数人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即使没有原文,也有些人自明自悟而出五千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5-04 16:55
    收起回复
      五千言有一部分内容,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很多人自己的问题看不到,先指责判断起其他事物了,这也就形成了根基不正,见物亦歪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5-04 16:57
      收起回复
        帛书版为恒,至于怎么理解,就见仁见智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5-04 18:17
        收起回复
          玄之又玄,众渺之门 说起来很玄的东西,但是大家又可以管中窥豹,一睹真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5-04 23:00
          收起回复
            我认为妙是讲一种状态,玄是交织,通过交织而到达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相对稳定,但仍有玄,也就是继续交织,于是又到了另外一个妙的状态。举个例子,人吃饭,饭消化成米田共,米田共被大地腐化,有毒植物利用腐物生长,毒死了一只羊,等等,众妙也就显现出来,其实告诉我们1是世间本无因果,众因皆为果,众果皆为因,不过是玄、玄又玄、玄上玄,归去来兮而已;2是告诉我们道在屎尿中,道无处不在;3是道法自然;4是大道开始的时候很简单只有玄,慢慢演变,像二进制一样,创造了各种妙,这个妙有你,有石头,有植物,有动物,有暗物质,有电子,等等,但他们有道,又不是道。道需要去有欲感受他此时的状态,又需要无欲去看他能变成什么模样。就好比米田共,吃与不吃都是无欲,也都是有欲,重点在于自身的建设情况,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一。


            IP属地:西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5-04 23:58
            回复
              这句的重点难道不是门?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5-05 01:34
              收起回复
                眇改成妙,算是为后来者省去了大片心力。你说的通假妙、秒,都是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不是乍一看,就知道这个字通假那个字的。恒改为常,影响不大,至少我们这个时代,常,早就有了恒的意思,如物理常数。《老子》原版现在是无可考证了,放在现代人面前,一是看不懂,二是不敢轻易判定,只能待考古队进一步发现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5-05 21: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