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99,360贴子:643,859

三国【锦】的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尽管很多学者说蜀锦在蜀汉时期得到发展,但实际论据却经常含糊敷衍过去,最常用的便是“决敌之资,唯仰锦耳”此句,按《秘府略》卷868布帛部三下锦条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若南方大种夷侯来诣,及吴王求锦者,乃承诏出之其小种夷及市买,一切不宜用锦。
诸葛亮此段全文意思显然并不是说“锦”在蜀汉时期得到了发展,相反,按章武元年人口九十万,后又经夷陵之败,此时生产力的倒退是显然的,反映到蜀锦上则是锦的产量大幅度削减,因此诸葛亮下令要求“市买不宜用锦”,已经到国家下令不准市买,则此时蜀锦在民间的紧缺也是可以想象的。
而在质量上,曹丕说“每得蜀锦,殊不相比,适可讶,而鲜卑尚复不爱”,有些人理解为曹丕在故意此语以阻止民间对蜀锦购买的热潮,甚至远销,其实这是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购买蜀锦之事当在建安年之事,“”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来使者,增市二端。”,按前文是“司空曹操”,则当为建安十三年之前的事,此时刘璋治下“国富民殷”,因此质量相对于东汉并无太大退步。而到了刘备,诸葛亮时期,已经是“民贫国虚”,其反映在质量上自然也就是“殊不相比”。曹丕所得锦的过程,应当是曹操初亡时“备遣军谋掾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所得,由于曹丕不喜欢,而曹魏又需赠送鲜卑“金帛繒絮,歲以萬計”,就顺便把蜀锦送过去,没想到鲜卑也吐槽。
曹丕此文显然也不是为了阻止购买热潮,否则曹丕还夸赞过“不爱江汉之珠,而爱巴蜀之钩,此言难得之贵宝,不若易有之贱物”,此处即是言江汉之珠为“难得之贵宝”,而巴蜀之钩则是值得“爱”的“易有之贱物”,对两者评价都不算低。同时,曹丕还有与刘备书“获累纸之命,兼美之贶,他既备善,双钩尤妙。前后之惠,非贤兄之贡,则执事之贻也。来若川流,聚成山积,其充匮笥填府藏者,固已无数矣”,他也说了“双钩尤妙”。此次所谓的“贤兄之贡”,应当也是刘备遣韩冉所赠。如若说是曹丕要断绝与蜀贸易而故意说蜀锦差,那曹丕又夸蜀钩好又作何解释呢?
当然了,其实蜀钩再好估计也难以贸易起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蜀钩是一种武器
蜀国此时已经很缺武器了。
诸葛亮《作斧教》: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前到武都一日,鹿角坏刀环千余枚,赖贼已走,若未走,无所复用。
另一篇有“前到武都一日”,当是攻武都,阴平之时。
,这场诸葛亮自己都后怕,假如敌人坚持作战,那我诸葛.正兵无敌.用兵谨慎.地球前十.亮可能就会因为兵器豆腐渣工程+兵器不够而被活活打死....这就可见蜀汉对于铸造武器已经渐渐有所不足了。
而相反,北方的锦,自东汉以来,按《说文》,锦的代表就是襄邑锦,《说文·帛部》:“锦,襄邑织文也。”。而曹魏马钧从“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改进为“十二蹑”,生产效率增进五倍,产量自然也大幅上升,其质量“奇文异变”“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可谓大幅度增加。
因此,既然毫无资料证明蜀锦在蜀汉时期有发展,相反有证据表明蜀锦反而在产量,质量下降,而北方的锦在产量,与质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且在东汉北方的锦就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三国时期蜀锦能最好的这一说法是不可信的。


IP属地:上海1楼2022-05-07 16:59回复
    插个眼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5-07 19:57
    回复
      饭圈蜀粉要撒泼打滚,那我也不妨解答下顺带科普下。
      我在原文已经说明【购买蜀锦之事当在建安年之事,“”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来使者,增市二端。”,按前文是“司空曹操”,则当为建安十三年之前的事】,曹丕将刘备所致蜀锦与曹操所购进行对比,因此发出“每得蜀锦,殊不相比”的感叹
      饭圈蜀粉由于压根看不懂我写的是什么,所以撒泼打滚。
      第二点就更是莫名其妙了,无论是史料,还是我的文章,无一字提到【赏赐鲜卑的全是蜀锦】这一概念。
      另外,原文是“金帛繒絮,歲以萬計”,说的是“金帛繒絮”岁以万计,而不是“各岁以万计”,锦在其中占据多少比例本身也无史料。另外,该数据的庞大,其实也让人有点怀疑是魏书专美拓跋部,此时的拓跋首领不过是轲比能的女婿(见张金龙的北魏政治史),这个说的是给轲比能或是羁縻整个鲜卑所花费的倒是可信。


      IP属地:上海12楼2022-05-08 17:29
      回复
        饭圈蜀粉撒泼打滚三
        锦具有货币职能不是常识么?谷绫帛绢锦等在中古时期本身就作为实物货币使用。
        诸葛亮原文明确“市买不宜用锦”,这段话意思再明确不过,就是压缩市场上锦的流通以保存government所持有的蜀锦维持对大种夷小种夷的等第赏赐与外交需求,此时锦的紧缺从这条史料完全可以读出来,完全不懂饭圈蜀粉有什么异议。
        另外中古时期一直到唐代,民间都是以物易物为主,按彭信威《中古货币史》:“唐朝的币制,是一种钱帛本位,绢帛几乎可以说是十足的货币,除了对外方面不能作为货币以外,在国内绢帛具备了各种货币职能。不过绢帛究竟还带有实物的色彩,因为它的种类很多。在官方的诏令中,提到绫、罗、绢、布、丝、绵;在其他文献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缣、绢、绫、布。实际上也许不限于这几种。它们之间似乎并没有一定的比价,而是随时折算。大体上可以分为绢和布两等,绢代表丝织物,用于大额的支付,布是棉麻织物,为一般劳动人民所使用。唐朝使用绢帛不是短时期的事,而是全朝的制度,实际上是上承南北朝,下启五代北宋。在唐初,绢帛用得比钱还多”唐代作为货币经济相对魏晋南北朝已经恢复很多的情况下,依旧是以实物为主的。
        诸葛亮取消了锦的货币职能,要求不“市买”,是压缩锦的流通,很难理解么?


        IP属地:上海13楼2022-05-08 17:36
        回复
          饭圈蜀粉撒泼打滚四
          饭圈蜀粉强大的理解力,认为“下工之物”是“下等工人制造的”,因此可以推出蜀汉还有“上等工人制造的”
          饭圈蜀粉强大的想象力让我惊呆了。
          我纯洁的问问,那么“皆下恶,是为下工之物,皆有虚名”,这里说的虚名不就是蜀锦这个牌子有虚名么。前面的下工之物说的也应该是蜀锦这个牌子是下工之物啊
          饭圈蜀粉表示“虽然说的是蜀锦有虚名,但曹丕前面吐槽的还是【没得到好的蜀锦】,而不是说【蜀锦差】,至于为啥,我就这么认为的!”


          IP属地:上海14楼2022-05-08 17:42
          回复


            IP属地:上海15楼2022-05-08 17:43
            回复

              最后挂一张饭圈蜀粉撒泼打滚6,义正言辞地表示我当缩头乌龟,只敢在志吧发帖,并且义正言辞表示他不是饭圈。
              我能说啥呢,只能说是是是了


              IP属地:上海17楼2022-05-08 17:50
              收起回复
                饭圈蜀粉撒泼打滚7
                原文不存在直接否定,而是用严谨的“可能性较大”“比较可信”的词。
                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会议论文档次低?第一次听说
                我认为常识就是学术价值不是从什么类型判断的,而是从内容。释玺出襄阳一文,从谶纬和天文的角度来分析政治,这个内容比较新颖就分享过来而已,我自个也从未对该论文表达过赞同或否定的看法,何来当宝?


                IP属地:上海18楼2022-05-08 18:05
                回复

                  不晓得,可能就他一个人知道,这倒是大概率的事。随便举几个例子,十二届会议中,徐畅先生《长沙吴简所见“科”和“辛丑科”》之后在《中国史研究》期刊上登载,第九届论文集张旭华先生《九品中正制性质刍议》一文收录进他自己的专著《魏晋南北朝官制论集》,等等。完全没觉得学术价值低。


                  IP属地:上海19楼2022-05-08 18:19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2-05-08 19:32
                    回复
                      蜀粉就是典型的自己没常识还敢嘲笑科学的饭圈思维,那抬杠方式我都弃用了20多年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2-05-11 09:29
                      回复
                        曹丕所说,出自其称di后的《与群臣论蜀锦》。何处能证明曹魏上次买蜀锦仅在曹操为司空时期?又有何处可证曹魏最近没有买过蜀锦,或者不存在曹魏有商人从蜀人手里买锦再卖到鲜卑?蜀汉既然可以和轲比能联络,曹魏有商人往来与二者之间再正常不过。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2-05-16 13:26
                        收起回复
                          蜀汉亡时,min有cai色,经过姜维多年消耗,尚有锦二十万匹,所以蜀汉在诸葛亮时期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的时候反而快没有蜀锦了?
                          曹丕闲着没事专门做《与群臣论蜀锦》,并不是打击蜀魏贸易,可以的。然而关于诸葛亮《作斧教》,诸葛亮强调的是“治大事者皆起于微毫”,如果斧头的质量下滑不能被及时处理,就会导致全军其他方面下降,最终战斗力大减。与许仪没修好路被斩是一个用意。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2-05-16 13: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