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几天,小李还有点犹豫。但老师特别支持她复读,老师认定,以她的情况再复读一年,上北大肯定没问题。等小李打定主意准备复读时,她爸爸站出来表示反对。爸爸觉得,复读一年未必能考出更高的分数,浪费一年时间根本没有必要,“况且,我们家在中型城市生活,都有很稳定的工作,孩子就算上不了两大名校也没什么关系。”
小李和老师一起做爸爸的工作,他们列出了历年来在该校复读考取两大名校的学生名单,最终老师用一句“复读只后悔一年,不复读后悔一辈子”打动了小李的父亲。事实上,这句“名言”是当地中学老师做思想工作时最管用的杀手锏。
因为是高分考生,小李可以留在附中复读——虽然教育部门明文禁止公办学校办复读班。记者走访了西安高中六大名校中的三所,都找到了来自陕西各地的复读生。而那些考分不高的考生,只能到一般复读学校去继续自己的高四、高五,甚至高六的备考生活。
录取高分生是“不友好行为”?
“咱们西安高中有6所名校,第一名肯定是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后面的高新一中、铁一中,也有三四十个同学考上清华北大。西安中学也算是前六名的学校,但是你看,它们连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和名单都不好意思贴出来,这算哪门子著名高中?!”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几位学生家长对于当地高中的升学“排序”了如指掌,话语中透出的“清华北大”情结一点也不亚于自己的孩子。
对家长来说,孩子上了最好的高中当然得考上最好的大学。对于当地高中名校来说,清华和北大以外的大学,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甚至连香港中文大学这样的学校,如果招收了他们的高分考生,都得算“非常不友好的行为”。
一位985高校的招生组负责人马老师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从西安一所‘超级牛校’里招了10多个学生。其中有两个是上了清华录取分数线,后来填报我们学校的。直到现在,这所中学的校长一看到我就抱怨‘你们这样做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声誉’。这还不算糟糕,如果是小县城的学校,有希望冲击清华北大的考生,如果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我们学校的话,校长差不多都会找我们拼命了。像西工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希望我们多招一点那些冲击清华北大失利的学生,已经算很开明了。很多小城市的高中,优秀考生没考上清华北大,直接进复读班,我们连见都别想见到。”
复读究竟效果如何?记者在网上查阅西工大附中相关资料时,看到了一条“旧闻”——去年该校高三学生王欣怡以668分的高分成为高考陕西省文科状元。当时在这条新闻后就跟着陕西网友的质疑:这名19岁的考生是不是复读生?后面的一个跟帖解答了这一疑问:“我女儿的同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在西工大附中上的,文科一直很优秀,去年高考发挥失常,今年正常发挥夺状元。恭喜你!”据北京大学招生办的统计,该校近年来招收的学生中,复读生占了30%。
但并非所有复读生都有这样的幸运。3年前陕西省安康市文科第一名第一志愿填的是清华大学,因为几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于是留在原校复读。但第二年,在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的情况下,他改填了复旦大学,依然没能考上。第三年,模拟考试成绩更差了,最后他不得不“屈就”去了中央财经大学。
复读经济链蔚为可观
表面上,我们从高分复读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名校梦的不懈追求。但实际上,很多时候,高分复读并非学生自主的选择,错综复杂的利益在其中推波助澜,使高分复读、非清华北大不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