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e家吧 关注:1,230贴子:675
  • 0回复贴,共1

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场呼唤更多融资模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以来,为阻断奥密克戎疫情,已有多个省市采取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尤其是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升级防控措施,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回款困难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受到产销两头挤兑,生产经营压力大增。
渣打中国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自3月季节性小幅反弹至53.2后,4月回落至49.4,为近两年以来首次降至50以内,仅略高于2020年2月的历史低位。同时,未来三个月预期指数已降至近26个月的低位50.5,表明中小企业经营信心进一步下滑。
尽管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记者采访多位银行人士和中小企业主却发现,银行服务中小微企业进入瓶颈期:银行端大量的资金找不到风险适当的客户投放,同时许多中小微企业主找不到资金“解渴”。
疫情又添新堵点
一些防疫隔离措施对企业的物流、客流、现金流造成阻碍,这是疫情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新堵点。“这轮疫情首先影响的是线下流量,线下流量萎缩到一定程度又冲击线上流量。这种情况下,我们过去基于企业的大数据流量分析实施的信贷产品就会因流量中断遭到影响。”一位分析人士认为,“发票寄送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这是当下金融机构亟需破题的一个核心点。”
据报道,深圳等地已初步构建起了“政府+市场”模式的征信平台,以求破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贷款中出现的抵质押物不足、基础信息数据缺乏等问题;上海疫情期间,当地多家银行也尝试了远程视频尽调、“不见面”抵押等创新服务模式。
供求两端的错配
在现阶段,金融科技在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科技可以帮助银行识别出原来错过的好客户,却无法让银行去服务那些资质不高的非标客户,原来借不到款的人还是借不到。尤其在近两年来,银行“扎堆”行业、“掐尖”企业的现象越发明显。“现在是供给远大于需求,资信情况好的企业主能接到好几家银行的电话,但是现在这些企业贷款意愿确实有所减弱。”一位大行普惠业务人士说。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在细化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考核标准,试图推动银行扩大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以“户数”这一考核指标为例,银保监会从早期只关注增速,转向同时关注户数,防止银行贷款过度集中,到2020年又新增“首贷户”占比要求,户数考核口径自此更加细化。
但经过前两年的高速发展,供求两端匹配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已进入“存量难增”、“覆盖面不敢扩”的瓶颈期。“几乎所有银行都在‘狂飙’小微业务指标,好客户基本都被覆盖了,要再拓宽客户群比较难。”一位中部省份大行人士表示,“现在经营尚好的小微企业不太愿意扩大生产,融资需求愿意不强,经营不好的企业倒是有资金需求,银行又不敢投。”
企业主“不愿贷”主要是受到投资收益下降和经营预期减弱影响,不少企业甚至选择了提前还款。
银行“不敢投”则主要是担心风险。“现在一些银行的小微贷坏账率普遍在上升。”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一些中小微企业从2020年到现在,这一口气就一直没缓过来,今年经济低迷,可能经过一个周期这些风险就会冒出来。”
尽职免责落地之困
“必须承认的是,小微贷款的风险本就高于一般国企贷款,但小微业务的不良考核指标并没有单列。”一位大行普惠业务部门人士表示,这样的“一视同仁”导致一线业务员在做小微业务时心有顾虑,“毕竟现在出了事是真处罚、真问责,而且问责到人”。
由于担心风险,一线业务员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时,难免会产生“惧贷”“惜贷”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央行于5月26日发布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强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探索简便易行、客观可量化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等。
但在实践中,尽职免责一直难以落实。“当一笔贷款出现问题时,如何界定尽职目前是一个难点。”前述国有大行普惠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完成一笔贷款的全过程不是简单的拉个单子、***,其中必然掺杂了一些主观判断,所以就很难判定业务人员是否做到百分百的尽职,没有这个前提,免责也就很难落地了。”
此次央行进一步发文,提出“在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符合监管规定的分支机构,可免除或减轻相关人员内部考核扣分、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责任”、“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监管要求,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确保应核尽核”等要求。
风险谁来承担
归根结底,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实现真正的普与惠,症结还在“风险”二字。只有在“免责”之前的“尽职”阶段,在“免责”之后的银行核销坏账阶段,真正回答出“风险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才能卸下银行和银行从业者顾虑小微业务风险的包袱。
从银行内部来看,一线的客户经理既要承担放款指标,又要承担贷后管理责任,精力受限。但想要在内部进行新的责任划分,部门之间的博弈在所难免。
银行的这些顾虑,仅从银行端或难推动解决。“当前政策最需要解决的,也正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最终风险谁来承担。”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看来,只有建立起风险分担机制,切实减少银行风险成本,才能够让其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金融机构终究是一个市场化主体,必须按照信贷的逻辑、商业的逻辑经营,才能够良性发展。”跨境金融50人论坛研究员汤志贤也认为,“中小微企业对中国的税收、就业贡献非常大,所以该类企业的生存发展有非常广的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仅靠银行来做这个事情是不够的。”
“所以,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金融问题,但不是一个纯粹的金融问题;是一个市场问题,但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问题,它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一起来解决。”汤志贤说。
企业主:呼唤更多融资模式
一位大行普惠业务人员告诉记者,金融科技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但在“触达-转化”客户环节作用很有限。“我们知道客户在哪里,企业数据都通过地方政府征信平台传过来了,但是我们和客户之间缺乏一个‘媒人’,帮助我们建立起信任。”他表示。
“疫情以来,银行推出了一些纾困产品和贷款政策,感觉贷款比之前更容易了。”一位中小企业主告诉记者。但是他也表示,当前银行的信用贷款还是很难、极少,绝大部分要求抵质押贷,“而且银行要求多,提供材料等审批过程还是很繁琐”。
在这种背景下,邦成集团依靠和多家银行、信托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的基础上,深度分析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独创出具有六大特点的小微企业房抵助贷模式,定制更加贴近市场,更加符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贷款产品,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服务方面结合市场变化持续优化调整,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叠加的复杂环境下,最大程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易得性、解决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差。


IP属地:河南1楼2022-06-16 09: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