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一叶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随父母一起来到了江南启东镇,那儿是叶氏宗族的祖宅。
时烟雨如织,席天幕地的青绿色笼罩此间:青色的砖石小路,青色的石桥,青色的柳叶,青色的油纸伞……油绿如宝石的树丛叶上开着一簇簇珍珠似的茉莉花,在雨中开得娇俏可怜,像受了委屈的小姑娘,哭得泪水不断从眼角流到下巴,冲洗出一张张莹润苍白的小脸儿。
香气弥漫得沁人心脾。
我母亲亲手在路边择下两小枝茉莉花,给我插到小辫子里,这花是一扇一扇的,开在发间像黑夜里的星星,衬着我一身淡雪青色的纱罗衣裙颇为清丽甜美。她笑道:“不错,这么扮起来还真有点江南小仙女的模样了,呼应着衣服上的刺绣,尤其清秀。”
那衣裙上错落地绣了白梅花,仿佛拂了一身还满,那是南地的盛装。
“快!镜子来,镜子来,给我照照!”母亲从马车箱子里拿出小铜镜递给我,我兴奋不已,拿过来就对着自己左照右照,对自己的小清新形象十分满意,又仔细地回想路上见过的那些小小少女垂着头低眉敛目的温顺样子,也照猫画虎地调整自己的眉目,在镜子里搔首弄姿,把“淑女”二字演给自己看,演得不亦乐乎。
身着青布长袍的父亲的目光越过我看向母亲:“就快到了,再转过两个街巷,那山墙后头就是,你不妨也换个行头,和小香凑个整套,也与此间的湖光山色融合无间?你这一身放在此地就突兀了些,像一只孔雀放在一堆鹌鹑里。”
母亲连忙摇手:“这边的衣裳可不适合我。都是些浅色,粉的,蓝的,白的,穿在她们身上叫仙,在我身上就是一股子肉臊气。小孩子穿也罢了,也亏得小香眼睛鼻子像我,脸架子像你,生了一张狐狸脸,所以江南女孩子的风格也驾驭得住,而我一看就与她们是两种人,就不去以短击长惹人笑话了,人贵有自知之明。”
她的脸型有点方,穿了一身大红色的缎子长袍,系着深红色的绸裙,中间金腰带一束,头上金步摇闪得悉悉索索,烈焰唇明艳照人。身上总带着一股一般女子所没有的威杀,腰间缠着软鞭,挂着镖囊。
我身上也有镖囊,怕吓着人,藏在衣襟里头。再说这次是回我父亲的老家,叶家本来是那边的地头蛇,沿途护卫众多,应该不至于会有机会用到它。
马车行到一座黛瓦青墙的宅院门口,在百步之外停了下来。
此时我父母向护送我们的此地唐门分堂弟子唐向前道别,他让派了人去门内报信,然后赶在叶家人出迎之前撤走了马夫和跟着车走的八名随从。
唐向前在那期间趁机喋喋地向我母亲说:“……情况就是属下之前汇报的那样,此间江湖势力太多,烽烟四起,局势错综复杂,本门在夹缝中讨生活,目前只能苟且而无法壮大,还望少门主向老奶奶如实回禀,放下更多最新图纸以提高本门战力,属下一切为了本门,对老奶奶赤胆忠心,请少门主体谅弟子生存不易……”
我母亲:“此地盗匪真的那么猖獗?但那依理也该官府衙门管,我们既然开脸做了生意人,就合该扎手缚脚地混,总不好明面上打打杀杀抢了六扇门的饭碗,到头来遭人剿了,还连累唐门背上谋逆大罪,此事,容后再议……”
我父亲:“过两日我上衙门去看看卷宗。看看该怎么解决……如果只是杀些人诛灭些黑恶集团的话,就只是最简单的解决法子,还不用太伤脑筋。”
我母亲:“那卷宗就不会被做过手脚?如今的官府和盗匪可都是沆瀣一气的,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而衙内有人才能放心拿起刀剑鱼肉乡里,被害的都不敢叫屈吵嚷,他们就肆无忌惮就地壮大。”
“总有些蛛丝马迹留下。放心,我会看。”
母亲笑道:“对了,我怎么忘了天下四大名捕之首就在这里,怕什么宵小猖獗?只是探亲之外还要额外加班,这日子过得委实有些憋屈,连正常偷闲的机会都没有了。怪只怪这世道颇不太平,人人都无法安生,唉,真是好生令人痛恨啊!”
我父亲:“额外奔忙也罢了。怕只怕完全秉公的话,抖露出来……谁都未必摘得干净,到时候处置会更尴尬。”说着,他特意看了一眼在旁侍立的唐向前。
唐向前苦笑:“……入乡随俗,水至清则无鱼,大捕头也请体谅。”
我母亲点头:“是极,大家互相体谅。感谢一零二对我们全家的沿途照顾,我会向老奶奶禀上去的,少不得记你一功。其他的事还是待总堂商议后再说,兵器这么大的事我无法做主。哟,他们家来人了,你先回去吧。”
唐向前:“属下省得,属下告退,少门主有事请召唤。属下对老奶奶赤胆忠心,万事无不应从……”
我母亲:“好了好了,去吧。”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下了马车,看从那扇漆成黑色的大门里迎出来一行七个人,为首的是一个穿着石青色褙子的老太太,她看了这边一眼就朝着我父亲直冲过去,眼泪立即倾盆而下,拉着他的手哭道:“大郎啊,可回来了。出门十年,你又瘦了。来,让娘好好看看……怎么会出去这么久啊!就不会想家吗?”
我父亲回道:“娘……其实我经常有家书寄回来的。你没收到吗?”
老太太:“收倒是收到了,还听说你跟着韦座主名扬天下。但是没亲眼看到人,心里头总归会想。”
我父亲:“好在终于见到了。这方面娘还是要想穿,像人家考中恩科后做了朝廷命官的,三年一调任,有的七老八十才能还乡呢。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自是当以国为重。”
老太太:“那个当然。娘当然不是抱怨朝廷制度……”
“那我们就进去吧。娘,这位是……”我父亲正想要给她介绍我们母女俩。结果老太太转过身走了,隔了个背影抛出话:“走吧,你爹在堂上等你。幸好你们今天赶回来了,明天是祭祖的日子。如若赶不及,那些安排好的事可就不好办了。”
她一走,我父亲只好跟上去。我母亲气得停在原地喊:“叶哀禅,你别走呀,你让他们动手搬东西。你们都盯着我看什么?再看把你们眼珠子挖出来!”
原来是那几个小厮见她美貌,纷纷看直了眼,也没随着老太走,也不干他们伺候接风的正经活计了,看得呆如木鸡一般,完全失了神魂。
我父亲连忙回头来张罗搬我们的行李和预备给他们家人的礼物。我注意到在前头走着的老太这时回过侧脸来看了我母亲一眼,那眼神里见出了一丝怨毒。
然后,她仿佛不经意似的提起:“大郎啊,当年我们给你正经礼聘的李家姑娘后来没能等到你,嫁给了你二弟,你不会见怪吧?她贤良淑德,温顺谦恭,我看她倒是个好媳妇,错过她是你的遗憾。就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我父亲:“当然不遗憾。当年正是我不喜欢她那一款的小家碧玉,所以才留书出走的,既然没耽误她,那感情好,大家没得亏欠,好事一桩,为兄的祝福她与二弟百年好合。”
老太气得拿手杖打地:“当年你说朝廷外派你去云南公干,公务十万火急,须即刻启程,才不能娶静柔!原来真相竟是这样!你骗得我好苦!”
我父亲:“……”
到得堂上,一个留着山羊胡子满身师爷气的老头在座上喝茶,装出一副传统老太爷的稳重严肃样,看见我父亲进来,只抬了抬眼皮,淡淡地说:“回来了?远道而来旅途劳顿,我想你们都累了。先去厢房里休息吧,他们明天上午才来。”
然后,他的眼睛停留在我母亲的脸上,一看就露出了惊艳之色,又欲盖弥彰地压下来,仍然维持君子端方状。
对我,他连个眼神都没分给我。
安顿好行李后,我们没有休息,而是从角门溜出去逛街了。
细雨濛濛,我们一家三口撑伞而行,我父亲搀着我的手,一手打伞,一边指给我看他从小熟悉的老街的一景一物:“喏,桥边的这课大柳树该有几百年了,我从小喜欢坐在这里读书,但很奇怪,这棵树上知了很少,过去有一棵生得乱七八糟的怪柳上都是知了,到夏天吵得震耳欲聋。这蝉还会挑树蹲!想这世间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它们就不能平均一下,分散在每棵树上蹲蹲,那么天下就不会太吵也不会太静,都想不穿嘛。”
我母亲:“那你们为什么一帮子人都飞到汴梁去了呢?其他地方为什么不能发展?人犹如此,对些虫子倒是道德要求暴高,可惜它们天性如此,是完成不了你的政治理想了。”
父亲:“天性,究竟凭何而设置?”
我母亲:“问天咯。我可不知道。”
我们一路经过了卖文房四宝的铺子,看过草编的斗笠,茶垫,蚱蜢,蝈蝈。站在戏台子下,看粉墨散尽的一面明镜似的地,架子上方悬着铜锣皮鼓,道具行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江南风光,如洇在水墨里的清愁,因为雨,天上地下交织成一团团暧昧的影像,融进感官相互纠缠着,很难清晰地辨明是悲是喜,与我在蜀地快意明烈的童年感觉上完全不同。
在我七岁的时候,我随父母一起来到了江南启东镇,那儿是叶氏宗族的祖宅。
时烟雨如织,席天幕地的青绿色笼罩此间:青色的砖石小路,青色的石桥,青色的柳叶,青色的油纸伞……油绿如宝石的树丛叶上开着一簇簇珍珠似的茉莉花,在雨中开得娇俏可怜,像受了委屈的小姑娘,哭得泪水不断从眼角流到下巴,冲洗出一张张莹润苍白的小脸儿。
香气弥漫得沁人心脾。
我母亲亲手在路边择下两小枝茉莉花,给我插到小辫子里,这花是一扇一扇的,开在发间像黑夜里的星星,衬着我一身淡雪青色的纱罗衣裙颇为清丽甜美。她笑道:“不错,这么扮起来还真有点江南小仙女的模样了,呼应着衣服上的刺绣,尤其清秀。”
那衣裙上错落地绣了白梅花,仿佛拂了一身还满,那是南地的盛装。
“快!镜子来,镜子来,给我照照!”母亲从马车箱子里拿出小铜镜递给我,我兴奋不已,拿过来就对着自己左照右照,对自己的小清新形象十分满意,又仔细地回想路上见过的那些小小少女垂着头低眉敛目的温顺样子,也照猫画虎地调整自己的眉目,在镜子里搔首弄姿,把“淑女”二字演给自己看,演得不亦乐乎。
身着青布长袍的父亲的目光越过我看向母亲:“就快到了,再转过两个街巷,那山墙后头就是,你不妨也换个行头,和小香凑个整套,也与此间的湖光山色融合无间?你这一身放在此地就突兀了些,像一只孔雀放在一堆鹌鹑里。”
母亲连忙摇手:“这边的衣裳可不适合我。都是些浅色,粉的,蓝的,白的,穿在她们身上叫仙,在我身上就是一股子肉臊气。小孩子穿也罢了,也亏得小香眼睛鼻子像我,脸架子像你,生了一张狐狸脸,所以江南女孩子的风格也驾驭得住,而我一看就与她们是两种人,就不去以短击长惹人笑话了,人贵有自知之明。”
她的脸型有点方,穿了一身大红色的缎子长袍,系着深红色的绸裙,中间金腰带一束,头上金步摇闪得悉悉索索,烈焰唇明艳照人。身上总带着一股一般女子所没有的威杀,腰间缠着软鞭,挂着镖囊。
我身上也有镖囊,怕吓着人,藏在衣襟里头。再说这次是回我父亲的老家,叶家本来是那边的地头蛇,沿途护卫众多,应该不至于会有机会用到它。
马车行到一座黛瓦青墙的宅院门口,在百步之外停了下来。
此时我父母向护送我们的此地唐门分堂弟子唐向前道别,他让派了人去门内报信,然后赶在叶家人出迎之前撤走了马夫和跟着车走的八名随从。
唐向前在那期间趁机喋喋地向我母亲说:“……情况就是属下之前汇报的那样,此间江湖势力太多,烽烟四起,局势错综复杂,本门在夹缝中讨生活,目前只能苟且而无法壮大,还望少门主向老奶奶如实回禀,放下更多最新图纸以提高本门战力,属下一切为了本门,对老奶奶赤胆忠心,请少门主体谅弟子生存不易……”
我母亲:“此地盗匪真的那么猖獗?但那依理也该官府衙门管,我们既然开脸做了生意人,就合该扎手缚脚地混,总不好明面上打打杀杀抢了六扇门的饭碗,到头来遭人剿了,还连累唐门背上谋逆大罪,此事,容后再议……”
我父亲:“过两日我上衙门去看看卷宗。看看该怎么解决……如果只是杀些人诛灭些黑恶集团的话,就只是最简单的解决法子,还不用太伤脑筋。”
我母亲:“那卷宗就不会被做过手脚?如今的官府和盗匪可都是沆瀣一气的,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而衙内有人才能放心拿起刀剑鱼肉乡里,被害的都不敢叫屈吵嚷,他们就肆无忌惮就地壮大。”
“总有些蛛丝马迹留下。放心,我会看。”
母亲笑道:“对了,我怎么忘了天下四大名捕之首就在这里,怕什么宵小猖獗?只是探亲之外还要额外加班,这日子过得委实有些憋屈,连正常偷闲的机会都没有了。怪只怪这世道颇不太平,人人都无法安生,唉,真是好生令人痛恨啊!”
我父亲:“额外奔忙也罢了。怕只怕完全秉公的话,抖露出来……谁都未必摘得干净,到时候处置会更尴尬。”说着,他特意看了一眼在旁侍立的唐向前。
唐向前苦笑:“……入乡随俗,水至清则无鱼,大捕头也请体谅。”
我母亲点头:“是极,大家互相体谅。感谢一零二对我们全家的沿途照顾,我会向老奶奶禀上去的,少不得记你一功。其他的事还是待总堂商议后再说,兵器这么大的事我无法做主。哟,他们家来人了,你先回去吧。”
唐向前:“属下省得,属下告退,少门主有事请召唤。属下对老奶奶赤胆忠心,万事无不应从……”
我母亲:“好了好了,去吧。”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下了马车,看从那扇漆成黑色的大门里迎出来一行七个人,为首的是一个穿着石青色褙子的老太太,她看了这边一眼就朝着我父亲直冲过去,眼泪立即倾盆而下,拉着他的手哭道:“大郎啊,可回来了。出门十年,你又瘦了。来,让娘好好看看……怎么会出去这么久啊!就不会想家吗?”
我父亲回道:“娘……其实我经常有家书寄回来的。你没收到吗?”
老太太:“收倒是收到了,还听说你跟着韦座主名扬天下。但是没亲眼看到人,心里头总归会想。”
我父亲:“好在终于见到了。这方面娘还是要想穿,像人家考中恩科后做了朝廷命官的,三年一调任,有的七老八十才能还乡呢。所谓忠孝不能两全,自是当以国为重。”
老太太:“那个当然。娘当然不是抱怨朝廷制度……”
“那我们就进去吧。娘,这位是……”我父亲正想要给她介绍我们母女俩。结果老太太转过身走了,隔了个背影抛出话:“走吧,你爹在堂上等你。幸好你们今天赶回来了,明天是祭祖的日子。如若赶不及,那些安排好的事可就不好办了。”
她一走,我父亲只好跟上去。我母亲气得停在原地喊:“叶哀禅,你别走呀,你让他们动手搬东西。你们都盯着我看什么?再看把你们眼珠子挖出来!”
原来是那几个小厮见她美貌,纷纷看直了眼,也没随着老太走,也不干他们伺候接风的正经活计了,看得呆如木鸡一般,完全失了神魂。
我父亲连忙回头来张罗搬我们的行李和预备给他们家人的礼物。我注意到在前头走着的老太这时回过侧脸来看了我母亲一眼,那眼神里见出了一丝怨毒。
然后,她仿佛不经意似的提起:“大郎啊,当年我们给你正经礼聘的李家姑娘后来没能等到你,嫁给了你二弟,你不会见怪吧?她贤良淑德,温顺谦恭,我看她倒是个好媳妇,错过她是你的遗憾。就肥水不流外人田了。”
我父亲:“当然不遗憾。当年正是我不喜欢她那一款的小家碧玉,所以才留书出走的,既然没耽误她,那感情好,大家没得亏欠,好事一桩,为兄的祝福她与二弟百年好合。”
老太气得拿手杖打地:“当年你说朝廷外派你去云南公干,公务十万火急,须即刻启程,才不能娶静柔!原来真相竟是这样!你骗得我好苦!”
我父亲:“……”
到得堂上,一个留着山羊胡子满身师爷气的老头在座上喝茶,装出一副传统老太爷的稳重严肃样,看见我父亲进来,只抬了抬眼皮,淡淡地说:“回来了?远道而来旅途劳顿,我想你们都累了。先去厢房里休息吧,他们明天上午才来。”
然后,他的眼睛停留在我母亲的脸上,一看就露出了惊艳之色,又欲盖弥彰地压下来,仍然维持君子端方状。
对我,他连个眼神都没分给我。
安顿好行李后,我们没有休息,而是从角门溜出去逛街了。
细雨濛濛,我们一家三口撑伞而行,我父亲搀着我的手,一手打伞,一边指给我看他从小熟悉的老街的一景一物:“喏,桥边的这课大柳树该有几百年了,我从小喜欢坐在这里读书,但很奇怪,这棵树上知了很少,过去有一棵生得乱七八糟的怪柳上都是知了,到夏天吵得震耳欲聋。这蝉还会挑树蹲!想这世间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它们就不能平均一下,分散在每棵树上蹲蹲,那么天下就不会太吵也不会太静,都想不穿嘛。”
我母亲:“那你们为什么一帮子人都飞到汴梁去了呢?其他地方为什么不能发展?人犹如此,对些虫子倒是道德要求暴高,可惜它们天性如此,是完成不了你的政治理想了。”
父亲:“天性,究竟凭何而设置?”
我母亲:“问天咯。我可不知道。”
我们一路经过了卖文房四宝的铺子,看过草编的斗笠,茶垫,蚱蜢,蝈蝈。站在戏台子下,看粉墨散尽的一面明镜似的地,架子上方悬着铜锣皮鼓,道具行头……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江南风光,如洇在水墨里的清愁,因为雨,天上地下交织成一团团暧昧的影像,融进感官相互纠缠着,很难清晰地辨明是悲是喜,与我在蜀地快意明烈的童年感觉上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