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人民日报健康号】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我看来,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写出来都是一本书。而眼睛这本书,尽管已经读了30多年,但我仍意犹未尽。既有在海中遨游的乐趣,又总是充满进步的喜悦。
映射到实际工作中是每一台手术,每一位病人。白内障是常见眼病,手术发展到如今,变得更加精准,病人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病人来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就存在诸多困难,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也给了患者“全视觉”的体验。

患者需求推动更高水平手术的发展
二十年前,白内障手术还停留在复明手术的认知阶段。在那个时候,患者会认为手术后可以看见就行了;十年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与二十年前的需求相比已经有了更进一步要求;而现在,患者则更希望在手术后可以满足各种生活、工作的场景,看远、看中、看近都能脱镜。从操作层面看,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比一般的手术要复杂、精准,无论是生物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手术规划,以及和患者的沟通都要倾注更多的心力。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探索、锻炼、提高的过程,我们愿意花费这样的心力。除了白内障外,人们到了一定年龄眼的调节力都会下降,40岁左右的时候,调节力约4.5D左右,到45岁就会变成3.5D,50岁时就只有2.5D。老花和白内障同时来袭,患者就更需要一体化的治疗方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
目前,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成功用于临床已经有十余年,我个人最早在临床使用的就是蔡司的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它追求的是,手术后病人可以在脱镜状态下能够看远、看中、看近,比如希望走路、驾车时的远处,使用电脑,驾驶时看仪表盘的中处,看手机,写字的近处都是清楚的,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解决老花眼给病人带来的不便。能用自己掌握的的医疗技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让医生这份职业更加神圣。

做过近视手术也可以享受全视觉体验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是放射科专家,20年前为了摘掉近视眼镜做过角膜屈光手术。和许多曾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一样,年轻时通过手术摘掉眼镜的他们,到了中年,也不愿意被眼镜束缚。因此,他希望我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高度近视,病人眼轴都会很长,又做过角膜屈光手术,在做生物测量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误差存在。因此,要不要给他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我也纠结了很久。同学的信任和同是医生这个职业使我们沟通很顺畅,经过反复的测量,检查,最终我为他选择了植入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术后远、中、近都是0.8左右。他不但解决了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还解决了老花带给她的困扰。日常看片子、带教等工作完全摆脱了眼镜。
这样不断探索,不断收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的另一位患者是医院退休的护士长,因白内障找到我,希望手术后能够摆脱眼镜。检查结果发现:她的一只眼睛散光一百多度,另一只眼睛散光较小,其他检查都符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应症。为了让散光较大的眼睛和另一只眼睛看到的一样,我对两眼做了不同的手术设计:散光较大的眼睛在强主经线采用常规的3毫米主切口去做白内障手术,然后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同时在对侧做了一个角膜的松解切开;而散光较小的眼睛采用了1.8毫米主切口去做白内障手术,然后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非常成功,患者两个眼睛视力远、中、近都是1.0,实现了她摆脱眼镜的愿望。来自同行的满意让我信心倍增,把好的技术带给需要的患者。不断精进自身技术是医学进步的必经之路,也是医生们要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未来,我依然希望不忘初心,把更好的现代科技成果奉献给患者,用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映射到实际工作中是每一台手术,每一位病人。白内障是常见眼病,手术发展到如今,变得更加精准,病人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病人来接受白内障手术时就存在诸多困难,在不断地探索中,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也给了患者“全视觉”的体验。

患者需求推动更高水平手术的发展
二十年前,白内障手术还停留在复明手术的认知阶段。在那个时候,患者会认为手术后可以看见就行了;十年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与二十年前的需求相比已经有了更进一步要求;而现在,患者则更希望在手术后可以满足各种生活、工作的场景,看远、看中、看近都能脱镜。从操作层面看,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比一般的手术要复杂、精准,无论是生物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手术规划,以及和患者的沟通都要倾注更多的心力。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探索、锻炼、提高的过程,我们愿意花费这样的心力。除了白内障外,人们到了一定年龄眼的调节力都会下降,40岁左右的时候,调节力约4.5D左右,到45岁就会变成3.5D,50岁时就只有2.5D。老花和白内障同时来袭,患者就更需要一体化的治疗方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
目前,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成功用于临床已经有十余年,我个人最早在临床使用的就是蔡司的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它追求的是,手术后病人可以在脱镜状态下能够看远、看中、看近,比如希望走路、驾车时的远处,使用电脑,驾驶时看仪表盘的中处,看手机,写字的近处都是清楚的,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解决老花眼给病人带来的不便。能用自己掌握的的医疗技术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让医生这份职业更加神圣。

做过近视手术也可以享受全视觉体验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是放射科专家,20年前为了摘掉近视眼镜做过角膜屈光手术。和许多曾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一样,年轻时通过手术摘掉眼镜的他们,到了中年,也不愿意被眼镜束缚。因此,他希望我可以满足他的需求。
高度近视,病人眼轴都会很长,又做过角膜屈光手术,在做生物测量和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误差存在。因此,要不要给他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我也纠结了很久。同学的信任和同是医生这个职业使我们沟通很顺畅,经过反复的测量,检查,最终我为他选择了植入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术后远、中、近都是0.8左右。他不但解决了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还解决了老花带给她的困扰。日常看片子、带教等工作完全摆脱了眼镜。
这样不断探索,不断收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的另一位患者是医院退休的护士长,因白内障找到我,希望手术后能够摆脱眼镜。检查结果发现:她的一只眼睛散光一百多度,另一只眼睛散光较小,其他检查都符合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应症。为了让散光较大的眼睛和另一只眼睛看到的一样,我对两眼做了不同的手术设计:散光较大的眼睛在强主经线采用常规的3毫米主切口去做白内障手术,然后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同时在对侧做了一个角膜的松解切开;而散光较小的眼睛采用了1.8毫米主切口去做白内障手术,然后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非常成功,患者两个眼睛视力远、中、近都是1.0,实现了她摆脱眼镜的愿望。来自同行的满意让我信心倍增,把好的技术带给需要的患者。不断精进自身技术是医学进步的必经之路,也是医生们要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未来,我依然希望不忘初心,把更好的现代科技成果奉献给患者,用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