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傻瓜。”
依旧记得,小学时逛书店,在一本被人倒放着的书的背面看到了这句颇为不羁却又相当真实的话。拿起书翻了翻了,是一本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精选。面对这个当时我并不认识的作家,我踌躇了一下,还是下了决心,用当时几乎是一个月的零花钱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我把书带回家细细翻看。恍惚之中,这本书似乎给我开启了一片从未触及的空间。广袤无边的西部,市井百态的纽约,外表光鲜却藏污纳垢的华尔街,落后却让人忘
忧的热带岛屿……一幕幕让人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由身份各异的主人翁们上演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充满欢笑、泪水、荒诞或者哲理的事件。即使我当时只是个小学
生,也依旧看得思绪万千。从小就爱看小说的我在这之前从未看过哪个作家拥有这种魔力,能将你的意识深深地吸引在他的文字中,如同与主人翁同行一般,曲折于
一个个让人拍案叫绝的故事中。因此,第一次看完整本精选用了半天,回味却用了整整一年。一次次的翻看并没有让我感到腻味,每次的翻看,都会给我不同的阅读
体验。于是,这本书成了第一本被我翻烂的书。那年,我初一。
初二在网上找到了欧亨利全集。毫不犹豫地,从找到资源到下单购买,我用了3分钟。当时,我在的县城还没有圆通快递,导致售书网站默认发了平邮。结果是,整
套书寄了半个月,在它寄到时,我还被迫穿越了大半个城区去取件。那天是个艳阳天。取到了包裹的我在邮政门口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拆开了。蹲在街边,我拿出四本
比板砖还厚的书一边傻笑一边翻看着,毫不顾忌路人甲乙丙丁们疑惑的眼神。
之后的时光,习惯了把全集放在枕边。睡觉之前翻上两篇,总能让我安然入眠。
在看欧亨利的同时依旧看很多其他的小说。慢慢的,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作家:韩寒,王朔,郑渊洁,西德尼谢尔顿,卡夫卡,爱伦坡。但慢慢总结,韩寒太过尖锐,
王朔太过文痞,郑渊洁有时划不开成人读物与儿童读物的界线;谢尔顿太过于戏剧性,卡夫卡爱伦坡太过于隐晦阴暗。只有欧亨利,让我感觉无可挑剔。无论我需要
什么感觉,在他的作品中细细品味,总能找到那一份让我感动的东西。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看《红酋长的赎金》,让我像疯子一样整整笑了一天。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看《麦琪的礼物》,一种酸楚的温暖,几乎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看《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让我感动于那片几乎是用生命涂鸦的树叶。忍不住看看窗外,对面楼顶的阳台,一株玫瑰如同血红,异常鲜艳。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看《皮绵塔的薄饼》,最后男主角的那声微弱叹息,直入我的心间。
我依旧记得,第一次看《盛装出游迷失记》,不禁为男主角因为虚荣而错过了几乎完美的爱情捶胸顿足。虽然我明白,要想生存于这个社会而不被压力压垮,只能通过伪装与善变。
……
今天是欧亨利逝世100周年。以上的断想可能有些凌乱,权当纪念。
O Henry,100years,rest in peace.
2010.6.5
Mr.Lon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