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一年调漂,三年调饵。七分位置,三分钓技。
钓鱼这个事情,说简单真的很简单,复杂么其实超级复杂。
说简单的话,一根100左右的入门竿4.5米+七星漂(或台钓线组)+蚯蚓(或蓝鲫、老三样)+几把酒米,选对天气和位置,上鱼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复杂的话,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研究的东西非常多,来随便聊几点:
一、鱼的习性,淡水鱼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鱼喜欢呆在水里的位置不一样。对温度的感知不一样。你要想针对性的钓好一种鱼,所以你要搞清楚。总的来说就是鱼有趋温+趋氧+趋食的习惯。怎么趋法,你得研究清楚。
二、装备(竿),竿么记住软竿护线;硬竿回鱼快,但是容易切线。所以分很多调性,19、28、37。长短从3.6到8.1为主流尺寸,为什么有长短?和鱼喜欢的位置相关。大概记住春边夏湾秋中间冬天见草就下沟。为什么是这些位置?自己琢磨。竿的品牌太多太多了,自己多逛钓鱼贴吧看大家的推荐,用到后来你发现只喜欢4.5的尺寸,钓鱼大师动不动8.1,7.2那都是扯的,你抛一天7.2试一下?所以4.5的尺寸可以稍微多备几根玩一下。
三、装备(鱼线),鱼线的花头最多,什么德国、日本进口线。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线99%以上都是日本进口的原丝,然后在中国分装(软化、上色、包装)。之所以说这些,20米一卷和100多米一卷的拉力其实差不多。线呢需要记住几点,如果想鱼入口性(就是容易吃进去)就细一点,但是有个问题,容易切线,所以细线要配合稍微软点的竿,你看线和竿又关联了是不是。冬天呢就细一点,夏秋就粗一点,为什么?因为冬天鱼没力气,嘴巴也张不开,没有力气鱼挣扎的力气也小。夏天同理。线的话浙江桐乡那边很多厂家,大家如果比较闲,可以去那边厂家参观,感受一下,还可以从厂家蹭点线。
四、装备(浮漂),浮漂主要就是漂的形状,有长脚短身长尾、短脚长身长尾、中脚中身长尾。换个说法就是行程漂、底钓漂、综合漂。再换个说法就是漂控制钩子+饵料到底快的、到底慢的、到底不快不慢的。为什么要控制速度?说白了就是鱼喜欢呆在水中间的位置,有的喜欢在底部,有的喜欢在中间,有的喜欢追着饵料。有的天气呆在底部,有的天气上浮。所以你看还是需要搞清楚鱼的习性。
浮漂的材质又有孔雀羽、芦苇、纳米、巴尔杉木,为什么有这些材质?其实就是灵敏度不一样而已。为什么材质不同灵敏度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浮漂自身重量和浮漂吃铅的比例原因(浮漂吃铅比为1.8--2.5最好用,很多浮漂在商品详情页会标注吃铅比)。
浮漂调钓,这个我用文字快速描述清楚,有一定难度。新手的话,10几块一根漂(不要买加粗尾),然后正常调几钓几就可以了,如果是夏天调5钓2345,秋天调23钓23目。哪个调钓位置上鱼多,吃口是正口就那个位置。
五、装备(鱼钩),钩子相对简单一些,主要钩型有袖钩、海夕、新关东、伊豆、伊士尼等...,为什么有这么多构型?简单理解为主要不同个体的鱼使用不同的钩形。比如你夏天用9号袖钩去钓螺蛳青,钩子大概率被拉直。比如你冬天用粗钩条的伊士尼去钓开口不好的鲫鱼,出口肯定不好。钩子目前尤其是小钩型,还是选择日本产的吧。。。理由不解释,免得别人吐槽。大家自行百度"日本兵库县,鱼钩"。
还有什么?哦对,饵。
六、装备(饵料),饵料水最深,没有之一。饵料举个例子,就像中国那么多省份陆续形成的八大菜系一样,不同的省份区域的老百姓喜欢吃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要研究的是那么多淡水鱼种,不同的鱼种喜欢吃什么?春夏秋冬喜欢吃什么?南方和北方的差异有那些?哪个品牌的饵料更有针对性?然后配饵的时候要考虑主饵,辅饵,状态。还有区域性导致鱼的特殊的一些偏好。这么多变量叠加到一起,复杂吧。我还没有提小药。新手大概记住一条,春腥、夏淡、秋香、冬天大腥大香(小药或单开浓腥浓香+状态饵)。野钓10年左右,如果论广谱性,还是得老三样(根据季节要调整饵料比例)。
装备里面还有钓箱啊,钓椅啊,伞啊等等。不展开,那些没多大意思。合适自己的就好。
说了那么多给个新手清单:
4.5米37调性鱼竿一根,吃铅1.5-1.8克浮漂一根,1.5线组一盘。0.8子线+4号袖10付。西部风酒米一瓶。老三样饵料3包。其他东西能不要买就不要买了先。这些东西理论上200以内就能搞定了。这些东西可以应对目前80%以上的野钓鱼情了。
钓鱼这个事情,说简单真的很简单,复杂么其实超级复杂。
说简单的话,一根100左右的入门竿4.5米+七星漂(或台钓线组)+蚯蚓(或蓝鲫、老三样)+几把酒米,选对天气和位置,上鱼一点问题都没有。
说复杂的话,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研究的东西非常多,来随便聊几点:
一、鱼的习性,淡水鱼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鱼喜欢呆在水里的位置不一样。对温度的感知不一样。你要想针对性的钓好一种鱼,所以你要搞清楚。总的来说就是鱼有趋温+趋氧+趋食的习惯。怎么趋法,你得研究清楚。
二、装备(竿),竿么记住软竿护线;硬竿回鱼快,但是容易切线。所以分很多调性,19、28、37。长短从3.6到8.1为主流尺寸,为什么有长短?和鱼喜欢的位置相关。大概记住春边夏湾秋中间冬天见草就下沟。为什么是这些位置?自己琢磨。竿的品牌太多太多了,自己多逛钓鱼贴吧看大家的推荐,用到后来你发现只喜欢4.5的尺寸,钓鱼大师动不动8.1,7.2那都是扯的,你抛一天7.2试一下?所以4.5的尺寸可以稍微多备几根玩一下。
三、装备(鱼线),鱼线的花头最多,什么德国、日本进口线。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线99%以上都是日本进口的原丝,然后在中国分装(软化、上色、包装)。之所以说这些,20米一卷和100多米一卷的拉力其实差不多。线呢需要记住几点,如果想鱼入口性(就是容易吃进去)就细一点,但是有个问题,容易切线,所以细线要配合稍微软点的竿,你看线和竿又关联了是不是。冬天呢就细一点,夏秋就粗一点,为什么?因为冬天鱼没力气,嘴巴也张不开,没有力气鱼挣扎的力气也小。夏天同理。线的话浙江桐乡那边很多厂家,大家如果比较闲,可以去那边厂家参观,感受一下,还可以从厂家蹭点线。
四、装备(浮漂),浮漂主要就是漂的形状,有长脚短身长尾、短脚长身长尾、中脚中身长尾。换个说法就是行程漂、底钓漂、综合漂。再换个说法就是漂控制钩子+饵料到底快的、到底慢的、到底不快不慢的。为什么要控制速度?说白了就是鱼喜欢呆在水中间的位置,有的喜欢在底部,有的喜欢在中间,有的喜欢追着饵料。有的天气呆在底部,有的天气上浮。所以你看还是需要搞清楚鱼的习性。
浮漂的材质又有孔雀羽、芦苇、纳米、巴尔杉木,为什么有这些材质?其实就是灵敏度不一样而已。为什么材质不同灵敏度不一样?主要原因还是浮漂自身重量和浮漂吃铅的比例原因(浮漂吃铅比为1.8--2.5最好用,很多浮漂在商品详情页会标注吃铅比)。
浮漂调钓,这个我用文字快速描述清楚,有一定难度。新手的话,10几块一根漂(不要买加粗尾),然后正常调几钓几就可以了,如果是夏天调5钓2345,秋天调23钓23目。哪个调钓位置上鱼多,吃口是正口就那个位置。
五、装备(鱼钩),钩子相对简单一些,主要钩型有袖钩、海夕、新关东、伊豆、伊士尼等...,为什么有这么多构型?简单理解为主要不同个体的鱼使用不同的钩形。比如你夏天用9号袖钩去钓螺蛳青,钩子大概率被拉直。比如你冬天用粗钩条的伊士尼去钓开口不好的鲫鱼,出口肯定不好。钩子目前尤其是小钩型,还是选择日本产的吧。。。理由不解释,免得别人吐槽。大家自行百度"日本兵库县,鱼钩"。
还有什么?哦对,饵。
六、装备(饵料),饵料水最深,没有之一。饵料举个例子,就像中国那么多省份陆续形成的八大菜系一样,不同的省份区域的老百姓喜欢吃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要研究的是那么多淡水鱼种,不同的鱼种喜欢吃什么?春夏秋冬喜欢吃什么?南方和北方的差异有那些?哪个品牌的饵料更有针对性?然后配饵的时候要考虑主饵,辅饵,状态。还有区域性导致鱼的特殊的一些偏好。这么多变量叠加到一起,复杂吧。我还没有提小药。新手大概记住一条,春腥、夏淡、秋香、冬天大腥大香(小药或单开浓腥浓香+状态饵)。野钓10年左右,如果论广谱性,还是得老三样(根据季节要调整饵料比例)。
装备里面还有钓箱啊,钓椅啊,伞啊等等。不展开,那些没多大意思。合适自己的就好。
说了那么多给个新手清单:
4.5米37调性鱼竿一根,吃铅1.5-1.8克浮漂一根,1.5线组一盘。0.8子线+4号袖10付。西部风酒米一瓶。老三样饵料3包。其他东西能不要买就不要买了先。这些东西理论上200以内就能搞定了。这些东西可以应对目前80%以上的野钓鱼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