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打括号打烦了,我想跳步先来解释下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的异同,这样之后说着就会方便一些。简单来说心理动力学其实是精神分析的简化版,或者说是现代化版,也就是说在核心理念上,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是一致的。
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在那个时代,弗大爷的病人的都是贵族小姐,贵族小姐这样的来访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钱!有闲!有困扰!所以当时咨询的频率有多高呢,多的能到一周六次,为什么不是天天见?因为弗大爷也需要休息么。而精神分析就是这样的一种疗法,在频次上要达到一周3次以上的频率,现在做精神分析大多是一周四次这样的频率。现代社会哪来这么多有钱有闲有困扰的人呢,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思变了。动力学横空出世,我们不用一周4次,一周1-2次就可以了。这是在频次上的不同。
在形式上,大多精神分析的咨询来访是躺在躺椅上的,咨询师坐在躺椅的后面,来访躺着看向天花板,想到啥就说出啥。而动力学的咨询,大多都是面对面,咨询师和来访都是坐着的。
因为精神分析的频次高,所以它会更深入,更细致,引发更强烈的情感风暴,那对咨询师的要求也是更高的。咨询师需要进行精神分析师的训练才能进行精神分析的咨询。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人受训多年都毕不了业,这到底是有多难呢?首先你要先成为一个精神分析的来访,找一个精神分析师,进行一周四次的精神分析,持续很多年。其次,你要在受训期间有自己的精神分析来访,而且不止一个,而且至少要做满两年,而且每周要见一个精神分析师的督导来探讨这个个案,而且即使满了两年学院也要评估,这个咨询效果是怎么样的,合格了你才能毕业。如果在合格之前这个来访结束了咨询,那么恭喜你,你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加上比较传统的精神分析学院,其实是不认可网络咨询的,毕竟弗洛伊德那个年代是没有网路的。而精神分析师英美会比较多,中国人除非你到这些国家留学,不然你都没有成为精神分析师的机会。当然现在一些比较开明的学院也是接受远程的咨询,远程的督导,远程上课,这样就有更多的中国人可以成为精神分析师了。可能有的时候你看咨询师简历,他写的是xxxx精神分析学院候选人,候选人?这又是个啥?候选人的意思就是他还没毕业,他正在学习和受训中。请珍惜这些有精神分析师梦想的咨询师,因为成为一个精神分析师真的很难,不知道要耗费多长时间,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他们真的是有热情有梦想的人。
我嘛,可能有热情有梦想,但没钱,如果未来我突然发达了,我或许也是可以考虑下的,另外还要苦练英语和熬夜技能(上远程课程是有时差的,很多精神分析学院的上课时间都是国内的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