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辨寒热虚实、阴阳表里,辨病位及牵连的脏腑经脉、 病性。该患者胃胀满,呃逆,伴烧灼感,胃中嘈杂,口干口臭,舌红,苔薄黄,为肝 胃气郁而化火之证。本病病位在胃,但不单纯是胃,《素问》云:“饮食不节,起居 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脾胃同居中焦,《诸病源候 论》中说:“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同 时脾胃之气升降相因,胃失和降,脾主升清,若脾胃功能失司,则清阳不升,浊阴不 降,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䐜胀。因此胃肠疾病常以脾胃论治。本病 病机为胃气郁而化火,而主全身气机非肝莫属,肝气疏泄可协调脾升胃降,肝疏泄功 能失常可以影响脾胃运化,举一反三若肝气调达则所郁之胃气可疏,所滞之水谷亦可 化。因此本病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和胃,方用化肝煎合连朴饮加减,青皮、陈皮辛能 散,温能行,积者破而结者散,疏肝解郁,宣通气机。因肝气郁滞,郁而化火,方中
用牡丹皮、炒栀子来清泻郁火,但考虑患者大便稀,故去栀子。浙贝母清金制木,开肺气之郁,以调畅气机而散郁热;泽泻将郁热从下焦排出,加白芍滋补肝阴;合连朴 饮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加莱菔子、广香行气健脾消食;全方共奏疏肝清热、理气和 胃之功。
用牡丹皮、炒栀子来清泻郁火,但考虑患者大便稀,故去栀子。浙贝母清金制木,开肺气之郁,以调畅气机而散郁热;泽泻将郁热从下焦排出,加白芍滋补肝阴;合连朴 饮辛开苦降、清热燥湿,加莱菔子、广香行气健脾消食;全方共奏疏肝清热、理气和 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