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婧』吧 关注:377贴子:43,811

〖·古城ぃ淽·】找了一些CE后期的参数..做参考= =+于是存一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一个学期米好好录歌了..后期废了..泪~~~


1楼2010-06-12 09:01回复
    一、录音:
    设置成左声道或右声道16位录音(一般为右声道16位)
    二、消噪-静杂音-处理呼吸声,进入第一次试听:
    只听干声,听是否音准,是否连贯流畅,如果没有达到,不好意思,请重录这一句或一段
    三、编辑音轨流程:
    1、压限:效果-DirectX-Ultrafunkfx-compressorR3
    推荐参数依次为:-26.0     2.0    20    0.0    0.1    300
    2、效果-DirectX-ReverbR3-(完美):
    推荐参数依次为:0.0 718 3.4 172 64 100 1.0 500 1.5 4.0 -1.3 -6.3 -14.5
    (快歌最后值为-18.2)
    3、效果-波形振幅-动态处理-图形化-PowerDrums 选第3个(声音单薄者请使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4、效果-波形振幅-声相/声场-Mastering Width,并选择“平滑曲线”
    (实际可以向上扩展到175左右)(演唱会版伴奏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5、(1)效果-DirectX-TCNativeReverb
    推荐参数:Decay:2.5      Rom&Size:SMALL
    SHAPE:中      DIFFUSE:中
    COLOR:下:调至最右;右:调至最上再往下调一格
    PREDELAY:18          IN:0dB
    OUT:0dB      MIX:25%
          (2)效果-常用效果器-混响
    推荐参数依次为:1000 10 10 20 100 15
    或者预置栏里选第1项或选2项
    (3)效果-常用效果器-简易混响
    推荐参数依次为:25 2518 86 3940 250 90 10
    (4)效果-常用效果器-完美混响
    推荐参数依次为:4283 154.1 200 45 110.8 39.6 0 (演唱会版专用)
    注:此混响只需做一次,一般伴奏在(1)(2)(3)之间选一则可,演唱会伴奏则选(3)
    6、效果-常用效果器-回声
    推荐参数依次为44 48 31 47 40 43 选“回声漫射” 均量回声均为0,若感觉回声太大,可调节参数31/47,该参数越小,回音越小
    7、图形均衡器-预置-30Band ClassicV(干声较闷者请使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8、效果-DirectX-BBESonicMaximizer
    推荐参数依次为: 5.5    5.2    -4(干声较闷者请使用,不需用者跳过该步骤)
    9.伴奏处理:
    效果-DirectX-Ultrafunkfx-ReverbR3-(伴奏)
    推荐参数依次为:0.2 OFF OFF 0 50 100 1.0 500 0.1 4.0 -4.7 0.3 -26.2
    作用是让声音与伴奏更融合,这样处理后,伴奏有种立体感
    10、调节整体音轨,使音量至适当-第二次试听,给个别(尾音)需要加回音的地方再加上适当的回音,略做修改至最佳状态(不详解)
    11.第三次试听
    先在编辑面面里,选效果-DirectX-Ultrafunkfx-SurroundR3
    推荐参数依次为:空间为1,左/右为0,前/后为100,其他不需动
    注:在做对唱效果时,两人合唱的部分可以调节左/右为-15/15,若是多人,还需调节前/后为80-90,这样听起来感觉不会很乱,试听效果比较好!做好后,试听,略做修改至最佳状态(不详解)
    试听-修饰:
    (1)高潮部分声音太闷,或整体声音感觉还是太闷,可再用图形均衡器-预置-gentle low cut
    (2)若觉得个别地方混响不够,单调,没有立体感,可再用效果-常用效果器-混响
    参数依次为:1200 238 626 25 100 83调1200或25或83,可以调节混响程度
    12.混缩为一条音轨-音量标准化-效果-DirectX-WaveRVerb
    推荐参数依次为:180 1.20 3703 0.7 EchoVerb Var:0 185 -3.8 2032
    -4.5 1.0 0.78 88.7 6*** 2.60 0.0 0.0 3 -0.1
    这一步做两次,让伴奏与人声进一步融合
    13.效果-波形振幅-音量标准化
    只需将"标准化到"和"左/右关联"打钩,标准化比例为95至90之间
    


    2楼2010-06-12 09:03
    回复
      单声道转换立体声
         伴奏和人声都弄成立体声·
         ·进入单轨模式,
      选择DirectX效果器下面的Ultrafunk Fx里的Phase R3声相效果器。
      ·在预置里的sontius fx的子菜单下选择mono to stereo.

      在耳机里仔细听,第一个拉杆是声相状态,
      一般设置在90度左右,
      但个人认为,
      有时候要设置在-90度左右,
      具体要根据自己喜好。
      第二个拉杆是声场宽度,默认是100,
      但个人认为130左右。第三个拉杆是输出电平,
      就理解成处理后的音量大小吧!
         设置好后,单击“预览”,单击左上角的“直通”
      来切换没经过处理和处理后的效果。满意后按确定。
      


      4楼2010-06-12 09:13
      回复
        Rvox”效果器
        这个效果器用来剪掉一些音波之间空隙处的杂音。



        5楼2010-06-12 09:15
        回复
          “Compressor R3”压缩
             这步处理是后期处理中重要的步骤之一,
          因为录制人声音轨时总是感觉不到位,
          听起来有点太硬,又显得太软,
          始终得不到足够的冲击力。
          我们可以利用该效果器控制该轨道的动态,
          衰减最大波峰与平均电平间的那一部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人声音轨,
          得到丰满而有冲击力的音色。同时,
          最大波峰值降低后,整体音量又有了提升的余地。
          这就是为什么该用压缩器。
             通俗点说就是:把过高的部分降下来,
          过低的部分升上去,使人声更均匀,增强人声的力度和表现力。

          参数设置:Threshold= -5dB与-20dB之间,attack= 10ms(毫秒), Release= 150ms(毫秒) ,Gain= 0dB 如果可以选择Soft/Hard档,则选Soft。
          注意事项:
             ·如果要得到较丰满的音色,
          可以试着逐渐提升Ratio。如果经验不够足的话,
          劝您调试时不断比较原信号与压缩信号的差异。
          Ratio值通常在2:1与8:1之间,
          无特殊目的一般不会超过10:1。
          过压缩(OverCompressing)只会导致声音干涩、无生气。
          (这点切记!)
             ·如果在声音的段落间听到因压缩器产生的静噪,
          可以适当提升Release时间,
          当然也可以再提升一点点Threshold。
          如果发现有些声音变得“口齿不清”,没有自然的棱角,
          则可以调节Attack时间,或适当衰减一些Ratio。
             压缩器的使用很大程度决定于你的经验和听力,
          以上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还是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决定参数的设置的。


          6楼2010-06-12 09:16
          回复
            “Reverb R3”混响
               对于录制好的人声,
            我们常常会觉得听起来干巴巴的,
            不象磁带或者CD里的音乐那么“湿润”。
            原因是我们录音的环境不好,采声效果很差。
            必须在后期通过软件的混响效果器对原始音频进行调节,
            以得到一些补偿。
            对于人声的录制,适当混响效果的添加更是必要的。
            注意,很多耳麦用了立体混响就特别小,
            我一般混响音量是-7.0或-6.3 那就要自己去听了,
            有些歌伴奏大就用-6.3 有些伴奏小就用-10.3 自己看着办·
            怎么好听怎么弄~~~~
            


            7楼2010-06-12 09:17
            回复
              “Equalizer R3”均衡
                 在FX插件面板中选择“Equalizer R3”进行调节。
              均衡也是关键后期之一,一般把握:
              高频在保持不噪的前提下调整到清晰通透;
              低频保证不浑浊的前提下调整到清晰、自然。
              用动圈话筒的朋友可能高频要多提升。
              ·在100Hz以下要切除,消除低频噪声,使音色更加纯净。
              ·在500-800H要小量衰减,使音色不要太生硬。
              ·在MID频段提升3-6dB,以增强明亮度,使声音清晰、明亮;
              ·一般人声音都较低,而且缺乏响度,所以音量要开得大一些;
              亦可把200-300Hz范围频率加以提升,
              以增加声音的响度。
              


              8楼2010-06-12 09:19
              回复
                “Antares tube”电子管模拟
                   这个插件能使你的声音变得温暖,
                用法很简单明了。
                该模拟器有两个电子管,一个是蓝色,一个是。
                天蓝色的电子管,可以为人声,原声吉他,小号,
                弦乐等各种声音信号,
                增加传统电子管前置放大的温暖效果,
                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
                橘的电子管会为音频加上模拟过载(OverDrive)放大器那种深厚而温暖的失真,
                适当的使用可以给声音带来精细的变化,
                主要用于电吉他,贝斯,合成器,甚至人声。
                   用法:拖动下面的滑杆就可以了,
                千万不要拖动太多,不然就会破音了,
                自己可以用耳朵试听一下。
                


                9楼2010-06-12 09:20
                回复
                  如果声音还是不够靠前那就用


                  10楼2010-06-12 09:20
                  回复
                    混缩合成
                       ·点击“编辑--混缩到文件--全部波形”
                    便可将伴奏和处理过的人声混缩合成在一起。
                    混缩合成后让伴奏和人声更一体就用
                    ·点击菜单栏“文件--另存为”
                    将混缩合成后的文件存为文件。
                    可以储存为128K、44KHZ、stero立体声的MP3文件或者48K的wma文件。
                    如果追求顶极音质或灌制CD,
                    请选择储存wav文件,不过文件很大,有40-50M。


                    11楼2010-06-12 09:22
                    回复
                      再加一个麦克风模拟器唔~~~


                      12楼2010-06-12 09:31
                      回复
                        混响系统配置:SHORT AND SWEET
                        (某婧先保存着..回头试试去= =+|)


                        13楼2010-06-12 09:34
                        回复
                          压限
                             压限的目的,就是把你录制的声音从整体上调节的均衡一些,不至忽大忽小,忽高忽低。这个功能由Waves 4.0来实现。选择“C4”,出现调整窗口。

                          一般来讲,人声的高频不要“噪”,低频不要“浑”,
                          由于发声的方法高音很容易“噪”(就是齿音很明显),
                          所以在3.5K—13K的高频区并没有提升多少,
                          同时也往下压了很多(紫色区域)。
                          相反,低频区和中频区压得少些,提得也多些,
                          这是相对声线低频欠缺而调整的。
                          


                          16楼2010-06-12 10:20
                          回复
                            其实字太多了.咱也米看多少昂..先放着恩


                            18楼2010-06-12 20:51
                            回复
                              ^0^


                              20楼2010-07-12 18: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