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传里提到停止攻势逼迫燕齐是李左车出计韩信采纳,刘邦拍板的(最后明确提到“汉王许之”)
然后曹参传里又提到攻赵后曹参即被调离河北战线,应该可以理解成刘邦认为河北短时间没大战了,所以把曹参搓部调走,曹参要走肯定不止他一个,那些战功赫赫的战将肯定也不会在河北闲置,也因此给了韩信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这样后来出现刘邦夺军印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件事还提到“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 “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信为相国,发赵兵未发者击齐“
夺印符打乱将领编制,这已经可以看出刘邦对韩信张耳的布置非常不满了,应该可以理解为休整期间韩信张耳扩充了自己的势力,然后把刘邦安置的一些老将放在韩信亲信之下甚至是闲职上,无论如何刘邦这时对这支部队控制力肯定有所下降
也因此刘邦直接分开两人,让张耳守空地,把韩信派到齐地战场不再给他发展机会
这么一来韩信执意攻齐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先前刘邦对他已经不满,韩信急需一场功绩保身,不然不说受不受罚,之后独领一军的机会很可能没了。
而且齐国一灭就是楚汉争锋,到时刘邦必然是主帅,韩信也很难再有表现的机会
而刘邦派一堆亲信过去也好理解了,韩信先前有想掌握军队的动作,而齐国已降,韩信攻齐这一手又让刘邦看不清楚韩信到底反没反
但无论如何刘邦也不能赌韩信未反,因为韩信顶着汉军旗帜攻齐,那齐国大概率找楚援军,如果韩信和项羽有联系,那齐国被韩信和龙且里应外合肯定守不住。
燕国原本就是项羽派的人,赵地兵力又不多。如果来这一出河北的布局基本就要崩了,所以刘邦才立刻做出反应派出了大量亲信/战将去往齐地
然后曹参传里又提到攻赵后曹参即被调离河北战线,应该可以理解成刘邦认为河北短时间没大战了,所以把曹参搓部调走,曹参要走肯定不止他一个,那些战功赫赫的战将肯定也不会在河北闲置,也因此给了韩信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
这样后来出现刘邦夺军印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件事还提到“夺其印符,麾召诸将易置之” “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信为相国,发赵兵未发者击齐“
夺印符打乱将领编制,这已经可以看出刘邦对韩信张耳的布置非常不满了,应该可以理解为休整期间韩信张耳扩充了自己的势力,然后把刘邦安置的一些老将放在韩信亲信之下甚至是闲职上,无论如何刘邦这时对这支部队控制力肯定有所下降
也因此刘邦直接分开两人,让张耳守空地,把韩信派到齐地战场不再给他发展机会
这么一来韩信执意攻齐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先前刘邦对他已经不满,韩信急需一场功绩保身,不然不说受不受罚,之后独领一军的机会很可能没了。
而且齐国一灭就是楚汉争锋,到时刘邦必然是主帅,韩信也很难再有表现的机会
而刘邦派一堆亲信过去也好理解了,韩信先前有想掌握军队的动作,而齐国已降,韩信攻齐这一手又让刘邦看不清楚韩信到底反没反
但无论如何刘邦也不能赌韩信未反,因为韩信顶着汉军旗帜攻齐,那齐国大概率找楚援军,如果韩信和项羽有联系,那齐国被韩信和龙且里应外合肯定守不住。
燕国原本就是项羽派的人,赵地兵力又不多。如果来这一出河北的布局基本就要崩了,所以刘邦才立刻做出反应派出了大量亲信/战将去往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