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物质生产资料不仅不和停滞的人口过剩现象同时发生,反而弥补了头脑和人数方面的相对贫乏;最终,在那里,应该占有新世界的那种狂热而有活力的物质生产运动,没有给予人们时间或者机会来结束旧的幽灵世界”1(一)美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1919年,美国共产党宣布在纽约成立。美国共产党(CommunistPartyUSA,简称CPUSA)曾经多次易名。1921年底至1925年8月,以美国共产党(WorkersPartyofAmerica,简称WPA)的名义开展活动;美共深知团结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寻求建立广泛的团结以达到工人阶级的战略目标。美国共产党认为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征途上的主力军,是民主进步的核心阶级,争取工人阶级的团结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进步力量,为革命赢得有利的条件。美国共产党认为:“工人阶级是唯一一个绝对忠诚的社会主义运动和进步运动的追随者。”2美国的共产党员们没有使用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释马克思主义和美国社会,也没有枯燥的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优势与劣势,而是对工人和工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要求。结合美国的现实情况,美国共产党认为美国工人阶级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劳工中的工会成员人数的下降,美国共产党努力把失业的工人组织到工会的劳动中;第二,把不同种族和民族的工人联合起来。第三,与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成功对抗跨国公司所带来的挑战;第四,工人阶级不能在斗争中孤军奋战,要逐步的深入社区、工会、民权、妇女、学生组织和其他组织可以用来团结的一切力量。;总之,美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强调要协同工作、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之上,增强工人团结。(二)实用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1895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世界高水平的行列。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完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已由单纯的物质领域扩大到消费、文化领域,使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生产技术的革新,导致白领阶层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先进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为高等教育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这些变化,一方面使大多数美国人失去了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趣,在美国发生了共产主义信念的危机,另一方面又为在高等院校中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刺激下,马克思主义走进了美国的高等院校。当时,许多大学教授开始在大学里开设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哲学等课程,除此之外,他们还分析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变化及文化革新的特点,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危机,开展了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和价值观的重建。1923年,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卡尔弗顿(V.F.Calverton)创办了以文化批判为主题的刊物《现代季刊》(ModernQuarterly)。该刊物发表的文章综合了最新的社会科学,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批判等领域的成果,以此为基础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形而上学。卡尔弗顿在创办《现代季刊》的同时,还出版了《更新的精神》(TheNewerSpirit)(1926)、《现代文学中的性》(SexinModernLiterature)(1926)、《美国文学的解放》(TheLiberationofAmericanLiterature)(1932)等著作。这些著作把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前工业社会的文化、18~19世纪的资产阶级文化和无产阶级文化,并分别从性别、民族文化、当代文学特点和美国人的心理变化的角度分析了美国的乌托邦,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这些成果繁荣和推动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创造了美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哲学传统,卡尔弗顿也由此成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