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 39 (190—228) 《三国志 马谡传》
应璩 63 (190—252) 《文章叙录》+《三国志 朱建平传》
鲁芝 84 (190—273) 《晋书 鲁芝传》
辛宪英 79 (191—269) 《晋书 列女传》
周不疑 17 (192—208) 《零陵先贤传》+《文章志》+《三国志 曹冲传》
曹植 41 (192—232) 《三国志 曹植传》+《三国志 明帝纪》
骆统 36 (193—228) 《三国志 骆统传》
张温 38 (193—230) 《三国志 张温传》+《三国志 吴主传》
龚禄 31 (195—225) 《三国志 杨戏传》
孙奂 40 (195—234) 《三国志 孙奂传》
曹彪 57 (195—251) 《三国志 三少帝纪》+《三国志 朱建平传》
王肃 62 (195—256) 《三国志 王肃传》+《三国志 朱建平传》
邓艾 70 (195—264) 《三国志 邓艾传》+《三国志 三少帝纪》
曹冲 13 (196—208) 《三国志 曹冲传》
全琮 52 (196—247) 《三国志 吴主传》+《建康实录 太祖下》★14
朱据 57 (196—252) 《三国志 朱据传》+《三国志 吴主传》★15
孙桓 25 (198—222) 《三国志 孙桓传》+《三国志 吴主传》
陆凯 72 (198—269) 《三国志 陆凯传》
曹氏 83 (198—280) 《晋书 列女传》
何曾 80 (199—278) 《晋书 何曾传》
★14:全琮
其亡年,《三国志 吴主传》载赤乌十年(247年)春正月,《资治通鉴 魏纪七》采。《三国志 全琮传》载赤乌十二年(249年),《建康实录 太祖下》采,且加“冬”字,又载琮亡龄五十二。
说明。1、《三国志 朱然传》称然病时“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亡赤乌十二年。若琮算的上“功臣名将”,基本认定死247年,同年朱然卧病,合其本传所言情况。2、十年说,明出春正月更为确切,十二年说则无,至于《建康实录 太祖下》“冬”字应是许嵩所加,其载三国事误甚,粗心落笔,顺序、时间、年龄、官职等误皆不在少数。3、十年说,前有“九年事”后有“十一年事”,顺序明确,如有问题则是将琮亡错置。若弃十二年说,只当“二”字多余为笔误就行。
合此三条,应从十年说。若采《建康实录 太祖下》琮亡龄,则其生卒(196—247)。
★15:朱据
《三国志 朱据传》载据亡年不甚清晰“遭二宫构争,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遂左迁新都郡丞。未到,中书令孙弘谮润据,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时年五十七”。
说明。250年孙权废太子和、杀鲁王霸,完结“二宫之争”。诸臣保太子者,陈正、陈象仅因上书力争竟被族诛,朱据、屈晃被杖一百,据以死争,晚年孙权又昏甚,易以为据此年遭贬,未到被杀,于是《资治通鉴 魏纪七》、《建康实录 太祖下》皆以据亡250年。但250年孙权未卧病,又,据为人,有姿貌膂力能论难,才兼文武,权以其可继吕蒙、张温,官至骠骑将军,如此人物,孙弘应不敢伪诏赐死,当是252年权病重,弘方敢杀据。其生卒应为(19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