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吧 关注:17,170贴子:87,784
  • 2回复贴,共1

追古烁今——从“官种”认知“瓣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追古烁今——从“官种”认知“瓣型”
三两枝
前两日和义乌胡前辈聊起我那株自命名为“辉字”的赤蕙。他称之为官种水仙。之前缙云樊老师和兰界大佬万前辈看了说是“荷形水仙”,这定义应该是大多数人会做出来的。而金华兰协领导严**前辈认为会是“梅”,他的意思是按“内定梅”的说法,蕙兰盆栽后往往走雄化,现在是捧为软兜,以后极有可能变硬捧,所以严领导是前瞻性定义。昨天胡前辈用“官种”来定义让我在瓣型上想通了很多东西。
我认为现在的解读:官种水仙,捧短兜浅、微有白边。这解读是片面的。官种即是细花中的大花种这一解读还算靠边。我认为官种应该沿用古人的解读,指花大且端庄有气势,好比人的面相端庄、威严的有官像的感觉。不应该仅仅在某个细节或单单从外形上去定义,而是应该结合形态神韵的一种表述。
再说“巧种”。大多数的人解读为花瓣(捧)尖部有白色的厚肉质之大兜状的花。我觉得也是不全面的。细花中的小花种的解读同样也只是沾边。古人厉害!取个“巧”字,即小巧、好巧、恰巧的意思。小巧玲珑,小家碧玉的感觉,也有差一点点达到或者刚刚达到,似达非达的感觉。同样是形神的结合给人的感觉。
从官种衍生出荷花瓣、梅瓣(团瓣)、超瓣。不足者为“竹叶、鸡爪等行花”。其实荷花、梅等称呼是“瓣”,即兰花的外瓣(也有外瓣为萼捧为瓣的说法)。“水仙”是“形”指的是中宫,而不是“水仙瓣”。
我之前被网络上的水仙花没萼片的说法带偏了。兰花的“水仙”不是指整朵水仙花的形状,而是水仙花中间部分的抱守的“形态”。以前一直被套在“荷、梅、仙、荷仙、梅仙”是一种瓣型这个死胡同里,一直没把“瓣型”两个字拆开来解读。
现在也有硬捧定梅的说法,是受蕙兰定梅的影响,蕙兰的外瓣多细长形成不了标准的“荷、梅”。最早定梅看外瓣应该是春兰定梅。定梅看中宫这就是历史发展出现的新的定义。瓣型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各地各人各时间段的见解也有差异,有如胡前辈提出的看捧瓣收脚边是否变薄而定梅或仙,此时的定义亦是古法今用的一种解读。随着兰史的发展到我们现在就有了“仙”瓣和“中定梅”的说法,混淆了瓣和形。现在很多人把水仙都认为是一种“瓣”或“瓣型”,而不再认为是“形”。
古时有竹叶仙、鸡爪仙,这就说通了仙是“形”,不是“瓣”。春兰最多的是竹叶瓣也就是我们说的普草、行草,外瓣和捧的变化基本是同时出现的,捧瓣出雄化或者说变化,而外瓣不变化的几率太小了,所以一般中宫有雄化表现的,在外瓣上一般也会表现出来,一般的水仙外瓣都比较宽且内抱就是因为和捧瓣同时出现了变化。水仙主要以中宫来断,所以武义郁前辈提出了竹叶水仙这类花可以称之为正规水仙的说法。因为春兰盆栽后雄化一般情况会走弱,捧瓣雄化极有可能逐渐消失。当然也有概率保持下来从而形成了难得的“正规水仙”。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此时的认知。





2022年11月23日


IP属地:浙江1楼2022-11-23 11:28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11-23 14:10
    回复
      在兰花吧发的同篇贴增加、更改了文章部分内容。


      IP属地:浙江3楼2022-11-23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