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乐典藏吧 关注:2贴子:28
  • 0回复贴,共1

敲电子木鱼,不如欣赏真佛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沉迷赛博佛学的网友们
又开始
花式整活了!!!
眼熟吗?
↓↓↓
敲电子木鱼,盘电子佛珠
烧量子高香,积赛博功德
成无线果位,度朋克大众
拜机械佛祖,取在线真经
“躺也躺不平,卷又卷不赢”,高压下的年轻人,解压方式玩得真花!继“发疯文学”“废话文学”之后,网友们开始积赛博功德。
敲敲电子木鱼功德+1还不够,一次性+9999999......
今天,胜乐君带大家看一看真正的佛教妙像,领略佛教艺术的风采。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十六国至隋代(4—7世纪)为金铜造像的第一个高峰期。南北朝时期(420—589),各族皇室崇信佛教,译经写经、建寺起塔之风高潮迭起。北魏至隋代,出现大量小型金铜纪年像。
△ 王州子造释迦像 南梁 成都博物馆藏
△ 王元景造弥勒像 东魏 邺城考古队藏
△ 疃子造像 东魏 山东博兴县疃子村出土
△ 蝉冠菩萨立像 东魏 山东博兴县龙华寺出土
△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北齐 高115厘米、宽43厘米、厚25厘米 青州市博物馆藏
圆雕立像,石灰石质。佛头、右臂及双足缺失缺失,着袒右袈裟。以双阴线将袈裟正面分为纵三列的界格,每列再分四五格雕画面,共十三格。格内采用减地平雕的手法刻出山峦、宫殿、人物、动物等表现六道轮回内容的图案轮廓,格外用不同图案装饰。
“卢舍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人中像”的人中二字意指“人体之中”,其特征为在雕塑或塑成的佛像身上,基于《华严经》法界观、以或绘或刻的手法造诸世界形象。
△ 薛明陵鎏金铜菩萨像,北齐天保五年 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博兴县博物馆藏
△ 菩萨坐像 北齐 邺城考古队藏
△ 释迦立像 北周 高90厘米、宽42厘米
本尊为立像,馒头形矮发髻,佛发边缘呈如意状。眉目清秀,神态恬静安详。双目微合,似俯视众生。双手及双脚缺失。外纹饰为火焰纹,是佛教中佛法的象征,在北朝佛造像背光中多有应用。
△ 贴金彩绘释迦坐像 北齐 高40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 观音菩萨五尊像 北齐 高60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透雕双树背光,高浮雕伎乐飞天及二龙奉塔。主尊观音菩萨头戴花冠,身佩钏饰。
△ 观世音菩萨立像 北齐 通高57.5厘米,宽32.3厘米,厚31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 螺髻梵王立像 北齐 博兴县龙华寺出土
△ 菩萨头像 北齐 1976年山东博兴县龙华寺遗址出土
△ 菩萨头像 北齐 高35厘米,最宽27厘米,厚24厘米 1954年山西省太原市花塔寺出土
△ 交脚弥勒菩萨石碑 北周 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
△ 张世兴造观音立像 隋开皇元年 通高37厘米,底座宽10厘米 山西省平陆县出土
菩萨面方圆,头微低,戴花冠,宝缯下垂,饰项圈臂钏。璎珞垂于膝下,下着裙,腹微突,左臂下垂持净瓶,右手施无畏印,跣足立于仰莲座上。护法狮分立菩萨两侧。台座上有铭文:“开皇元年九月九日佛弟子张世兴为妻妇造观音石像一区……”。
△ 鎏金铜二佛并坐像 隋大业二年 河北博物院藏
△ 石雕观世音菩萨立像 隋代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 石雕菩萨残躯 隋代 西安市莲湖区唐礼泉寺遗址出土
唐朝强盛,从盛唐佛教造像中,可以看到气度恢宏的大唐风貌。唐朝汲取外来营养,融会贯通,完成了佛教雕塑艺术的民族化,并赋予丰腴健美、优雅自然的时代特色,成就了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 白石彩绘文殊骑狮像 唐 高108厘米
文殊菩萨半跏趺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上,袒胸,身佩璎珞,下着裙,双臂及头部缺失。座下矮柱连接狮子背上;狮子昂首阔步,张口作怒吼状。狮旁狮奴,头及手臂已缺失。
文殊菩萨的形象,通常是骑乘狮子,手持慧剑,比喻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之意,表示以大智慧大威德降伏外道。
△ 鎏金铜阿弥陀佛坐像 唐永隆二年 首都博物馆藏
△ 观世音菩萨立像 唐
△ 菩萨立像 唐 高112厘米,宽52厘米,厚40厘米
菩萨身躯微微倾向右侧,身体造型采用富于变化的“S”形。其腹下至腰际有明朗的弧线,肌体丰腴柔和而具有曲线美。颈佩串珠如意形项圈,身披绶带,绶带成两股斜披于胸前,下着裳,衣纹褶皱繁复流曲,裙似濡湿般贴于躯干。跣足立于扁圆石座之上。
无论是其“S”型的结构造型,还是近裸的上身塑造,以及体现时代特色的衣纹处理,都充分彰显了唐代兼容并蓄开放进取的时代气息,充满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质感。此尊造像是唐代菩萨造像中的经典之作。
△ 贴金彩绘菩萨立像 唐 高57厘米 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
菩萨呈“S”形微倾立于一圆形座上,上身袒露,圆润的左肩披搭帛带,下体裙裾轻薄柔滑,贴金与彩绘已大部脱落。
△ 弥勒佛坐像 唐代 南宫后底阁村出土
△ 石雕菩萨头像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第18窟 唐
△ 白石彩绘立佛 唐代
△ 释迦坐像 唐景龙四年 通高93厘米,宽45厘米 1982年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出土
释迦牟尼结跏跌坐于八角形束腰须弥座上,内着袒右肩僧衣,外披袈裟,衣裙裹腿。脸型丰圆,闭目合唇,面带微笑,慈祥平和。
△ 铜鎏金观音立像 唐代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到清代时期,佛教的发展开始向着迎合世俗发展,佛像的面貌更加迎合世俗的审美情趣。
△ 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坐像 宋 高200厘米
菩萨头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态安详,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身披帔帛,胸饰璎珞,下着长裙,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饰。
△ 彩绘木雕 观音菩萨坐像 北宋
△ 彩绘木雕菩萨坐像 宋金 高84厘米
菩萨头戴化佛宝冠,云髻高耸,发披两肩。面庞略方,弯眉秀眼,目光略向上仰望。上身袒露,颈佩项圈,斜贯帔帛,腰系长裙。
△ 菩萨头像 金 高36厘米,宽20厘米,厚18厘米 1959年山西祁县西六支村惠安寺出土
菩萨发髻高束,发丝清晰明朗,上缀立佛一尊。菩萨神态恬淡自在,圆润清秀,轻盈浅笑,充满一种内省的神韵。达到了使观赏者全然不觉宗教造像神秘气息的艺术效果。
△ 图左|铜文殊菩萨坐像 明 正德 高69厘米
图右|铜普贤菩萨坐像 明 正德 高69厘米
△ 明永乐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通高19.2cm,底宽12cm,底厚8.9cm 故宫博物院藏
△ 鎏金准提菩萨像 明 高55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铜质鎏金,准提菩萨雍容慈祥,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菩萨共三面、十八臂,中间双手结说法手印,身后各手分持为宝剑,莲花、金刚铃、贤瓶、金刚杵、宝钩、法轮、海螺、钺斧、宝索等法器,意为调伏诸刚强众生,慈悲悯世。整器制作面相,胸前缨络,双腿衣纹有明显的明代造像特点。
△ 明永乐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 通高19cm 故宫博物院藏
△ 明永乐 铜鎏金宝生佛坐像 通高21.2cm,底宽13.3cm,底厚9.5cm 故宫博物院藏
△ 明永乐 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 通高21cm,底宽15cm,底厚10.8cm 故宫博物院藏
△ 明永乐 铜鎏金文殊像 高20.5cm,宽14.5cm 故宫博物院藏
△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 高23cm 故宫博物院藏
△ 明宣德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通高26cm,底宽17.8cm,底厚12.6cm 清宫旧藏
△ 明宣德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通高28.5cm,底宽19.5cm,底厚14.2cm 故宫博物院藏
△ 明宣德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 通高25.6cm,底宽16.3cm 清宫旧藏
△ 清 白救度佛母像 青铜质地,通高72cm 清宫旧藏
△ 清 绿度母立像 通高80cm,底宽28cm 故宫博物院藏
△ 清 上乐金刚立像 通高54.5cm,底宽38.5cm 故宫博物院藏
△ 清 上乐金刚像 通高51.5cm 清宫旧藏
无论是赛博佛学,还是传统的佛教文化,都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烦躁又焦虑的年轻人,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最重要!欣赏完这些精美的佛造像,希望大家也能收获内心的宁静。


IP属地:河北1楼2022-12-09 11: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