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H区”里的4193个字符中,我找到了2个“二简字”(不排除有遗漏的,欢迎补充)——尽管它们并不是以二简字的名义提交的。
第一个是“缭”的二简字,“𱺑”(在这儿有可能乱码),左右结构的“纟了 ”,出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表,编码为U+31E91。(该字实际上以方言用字的身份提交。)
第二个是“燕”的二简字,“𱍥”(也有可能乱码),四点底换成一横,同样出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表,编码为U+31365 。(该字实际上以史籍异体字的身份提交。)
这样的话,这两个二简字从此具备了在计算机上输入并用于交流的条件。
第一个是“缭”的二简字,“𱺑”(在这儿有可能乱码),左右结构的“纟了 ”,出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表,编码为U+31E91。(该字实际上以方言用字的身份提交。)
第二个是“燕”的二简字,“𱍥”(也有可能乱码),四点底换成一横,同样出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表,编码为U+31365 。(该字实际上以史籍异体字的身份提交。)
这样的话,这两个二简字从此具备了在计算机上输入并用于交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