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木童子吧 关注:1,399贴子:4,774

有关茨木童子(罗生门之鬼)的考据贴,及对茨木的性别和原型猜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茨木童子是活跃于平安时代的京都附近的大妖怪。一千多年来,有关于茨木童子的故事被改编成谣曲,能剧,歌舞伎,绘卷,怪谈,童话等形式流传下来,也在近代与现代的文学作品,动漫作品与游戏作品等等中频繁出现。但奇怪的是,关于茨木童子的传说似乎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他的性格,性别,以及各种传说的由来都模糊不清,国内关于茨木传说的科普也错误颇多,所以希望在此对其故事进行一些考据,希望能将其整理通顺。其中也会加之一些自己的猜想,希望各位酌情观看。
之前的考据贴因有些错误,之后也发现有很多需要补充的地方,贴吧楼里没办法直接编辑,所以删掉再发一贴。


IP属地:浙江1楼2022-12-28 19:58回复
    1 茨木童子与罗生门,酒吞童子与茨木童子
    后世普遍认为茨木童子是罗生门之鬼,且与大江山的酒吞童子关系颇深,主要认为茨木是酒吞童子的下属,搭档,妻子,但实际上他们的故事中最初并没有彼此,最终形成这种结果的是因在民俗故事的代代相传中,罗生门之鬼与大江山之鬼的故事产生了交汇与重组,最后才生成这两只大妖怪之间的这几层关系。
    但是从时间源头上来说,茨木的故事应该追溯到公元7世纪。


    IP属地:浙江2楼2022-12-28 19:59
    回复


      IP属地:浙江5楼2022-12-28 20:03
      回复


        IP属地:浙江6楼2022-12-28 20:04
        回复
          1.2 文化与历史背景
          自公元前一世纪开始,中国文字就开始逐步向日本流传,直到《古事记》编攥
          完成时,日本才有了第一本文字典籍。
          在这之后,大和朝廷要求自己统治下的各地区编写收录当地风土民情地方志,于是在721年左右,《常陆国风土志》成书。
          《常陆国风土志》中记录着这么一个故事,“时黑坂命,规灭此贼,以茨城造,所以地名便为茨城焉。”此“贼”便为“土蜘蛛”,“土蜘蛛”便为游猎民族。这句话写明了茨城的由来,“黑坂命使用茨木造城,消灭土蜘蛛,从此之后此地名为茨城。”“茨木”,是为“荆棘”,将荆棘做成围墙做为防御工事,再加上从大和朝廷运来的马匹,黑坂命消灭土蜘蛛。
          这时茨木的含义有本源含义“荆棘”,也有“可以用来做防御工事的资源”,之后成为“茨城”,成为一座城的名字,再之后成为一个苗字,即为姓。
          这就是茨木的由来。


          IP属地:浙江7楼2022-12-28 20:04
          回复
            1.3 罗生门之鬼,或茨木童子传说的演化过程
            平安时代末期,大约1104-1108年成书的《江谈抄》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人吟诵着都良香的诗句路过罗生门时,听到罗生门上发出了对诗句的赞叹声,后来大家都认为发出赞叹的是居住在罗生门处的鬼神。
            之后的《十训抄》中,这个故事被加上细节,更加具体地流传下来,即都良香最有名的逸事,史称“罗生门之对”。
            具体为:“日本平安时代的大诗人,著名的汉学家都良香在经过罗城门前时,吟道“气霁风梳晋柳发”,此时城上传来人声接道“冰消浪洗旧苔须”。都良香便将这首诗将给菅原道真听,营原道真听罢之后,说道:‘后面的诗句必为罗生门的鬼神所做’。”
            都良香,平安时代的汉学家,诗人。营原道真为都良香的学生,与都良香对诗的鬼神后来普遍被认为是茨木童子。
            在这个时候,罗生门的鬼神在人们的观念中还是风雅的精灵类型的妖怪,能与人吟诗作对,没有人鬼之分,共享世间欢乐。


            IP属地:浙江8楼2022-12-28 20:05
            回复


              IP属地:浙江9楼2022-12-28 20:06
              回复
                但茨木童子最出名的故事其实出自《平家物语》剑卷,成书于13世纪,与《今昔物语》是同一个时代。
                故事就是渡边纲在一条归桥处遇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女子请求渡边纲送她到五条口,男子气概和正义感爆棚的渡边纲自然是义不容辞。但在途中女子又问他:“我家在京都之外,你能把我送回家吗?”渡边纲点头应允。女子却突然化鬼,说道:“我家里在爱宕山!”说着就抓着渡边纲的发髻腾空而起,渡边纲抽出髭切,斩断了女鬼的手。
                鬼逃往爱宕山去,渡边纲将鬼手带给他的上司源赖光看。源赖光大惊,让他去找安倍晴明想想办法。晴明令渡边纲进行七日物忌,在此期间不允许见任何人。但鬼又化为渡边纲伯母的模样,引诱渡边纲开门。渡边纲鬼迷心窍,上了当,最终放鬼进来,令鬼拿回了手臂。
                这个故事往上追溯的话还有前因,那就是“宇治的桥姬”的故事。桥姬与茨木并不是同一只鬼,两者故事的内容也完全不同。唯一相同的只有“桥边有作祟的女鬼”这一点。
                这个故事对茨木的传说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因如此,茨木在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一名女性的鬼。
                日本关于茨木童子的研究中这样说道:“茨木童子は女に化けたり、細首という描写をされたりと、女性的もしくは中性的な印象が強い。”译:因这个传说茨木童子被描绘成女人,或者被描绘成细颈,给人一种强烈的女性或中性印象。
                在之后日本能乐开山大师音阿弥的第七子,观世小次郎信光,创作出谣曲《罗生门》,将茨木童子的住处从一条戾桥处转移到了罗生门。
                之后有百年之久,茨木童子,罗生门之鬼,出现在了酒吞童子的传说中。


                IP属地:浙江10楼2022-12-28 20:06
                回复
                  1.4 罗生门之鬼(茨木童子)与酒吞童子传说的相互影响
                  酒吞童子的传说最早可考在室町时代的《大江山绘词》中,即十四十五世纪左右,谣曲《罗生门》也是在这时创作出来,这两只大妖怪的传说,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风靡日本。
                  其实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酒吞童子的传说似乎比罗生门之鬼最早出现的《江谈抄》要晚一两百年,不过要按照地域来说,早在《今昔物语》中,就有大江山处闹匪患的故事存在,可当他们的原型与故事是同一时间流传开来的。
                  日本的妖怪传说有很多,酒吞童子这样的鬼退治的也有许多相似的故事,比如大狱丸,两面宿傩,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的鬼王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体系,独立发展,唯有罗生门鬼神的故事与酒吞童子的故事发展到了一处。相对于传说流传的时间上的相近性,地域上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首先看罗生门,是平安京最后一道门,出了罗生门就是外郊,大江山就在平安京外郊不远处。对于酒吞与茨木的关系分析,日本那边还有这一种说法:“是在平安时代互相知道彼此存在的大妖怪。”
                  从妖怪的角度来说,这两只大妖怪离得这么近,名号也都比较响亮,互相认识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后来民俗故事的传承中,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后竟然有了夫妻的说法,这其中的发展进程也十分有趣。
                  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中并没有明确的出现鬼神,但其改编的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这篇短文其实取材于《今昔物语》中的三个故事,分别为《在罗城门楼上发现死人的盗贼》《携妻同赴丹波山的丈夫在大江山被绑》《在东宫侍卫班房门前卖鱼的老妪》,这就出现了两个关键的地点——罗城(生)门与大江山,似乎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这两个地方联系在一起,这两处的鬼神自然而然也被凑在了同一个传说之中。


                  IP属地:浙江11楼2022-12-28 20:52
                  回复
                    1.5酒吞童子与茨木童子的关系
                    现在主流认为茨木童子是酒吞童子的下属心腹,和老婆。
                    因渡边纲斩女鬼手臂的故事,以及大江山给予人的更多是外在的恐惧与震慑,罗生门更给人一种幽深阴森之感,茨木童子相对于酒吞童子更偏阴柔,传说流传中是为性别不明,甚至在一些草子故事中还有一些作为美///艳///女鬼的香///艳戏,他们主流关系中会有茨木是酒吞老婆这一说法其实也不奇怪。(日本草子故事并不仅仅有涉川版的《瑜伽草子》23篇,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五百多篇,有许多会因不太适合小孩子观看不予流传。)
                    那么既然是民俗故事,可以有无数的流传版本,为什么不直接认为茨木童子是女鬼,而是要性别不明呢?
                    这要看酒吞童子故事的流传年代。


                    IP属地:浙江12楼2022-12-28 22:19
                    回复
                      日本的农民起义叫做“一揆”,一起义就不交税了,于是被打为恶党,结合《大江山绘词》的流行年代与一些学者的主张,酒吞童子一党的原型极有可能就是农民起义军。但这些农民起义军的武装团内又不会只有农民,其中还会有商人和和尚,甚至打着打着就会落草为寇,或者成为新的武士阶级,或者在大名割据的时代成为一方领主。那么茨木童子这个为酒吞心腹或者下属的关系就会十分微妙。
                      这一说法出自《前太平记》,前太平记虽然记录的是平安时代的事情,但成书于日本中世纪,这个时代大名身边的侍从或心腹别具意味——小姓。
                      小姓是领主的秘书,侍童,保姆,人肉盾牌,也是漂亮的少年,是“男色”,是行军打仗不能带女人上战场的补位。《前太平记》其实可以算作一部军记物语,而在它成书的年代,搞小姓是再寻常不过的时髦事情,有的大名不搞还会被嘲笑是土老帽。所以茨木童子不需要明确性别,可能对于想象力丰富的民众来说,这样的传说故事,确定了茨木童子的性别反而是一件不有趣的事情。


                      IP属地:浙江18楼2022-12-29 09:43
                      回复
                        补充一下时代背景:《大江山绘词》于室町时代绘制,据平安时代至室町时代这几百年,日本经过鸟羽与崇德的争斗,源氏与平氏的争斗,幕府的建立使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元日战争,镰仓幕府倒台,后醍醐天皇倒幕(反对幕府)运动,给后醍醐天皇打工的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不给他封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军为幕府实际掌权者,夷即为虾夷。),又扶持光明天皇上位,之后光明天皇与后醍醐天皇进行对立而分裂出的南北朝,短短一百多年,小小一片地方,时时都在动乱,老百姓的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一怒之下揭竿而起,农民开始起义。


                        IP属地:浙江19楼2022-12-29 11:41
                        回复
                          2.茨木童子(罗生门鬼)与渡边纲
                          渡边纲是渡边氏的始祖,现在渡边为日本的第五大姓,在日本姓渡边的有一项特权,因为渡边纲在日本是捉拿鬼的天王,因这位始祖的功绩,渡边的后人不必在春分时撒豆驱鬼。
                          渡边纲相关的最出名的传说就是与茨木童子的战斗。据《江谈抄》以及《十训抄》茨木童子与都良香的对诗记载,可以推算在公元(834—879)年间茨木童子就已经盘踞在罗生门了,而渡边纲的生卒年份为(953-1025)年,茨木童子至少比渡边纲大了一百多岁,在这样的大鬼看来,渡边纲确实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
                          渡边纲与茨木的传说故事就不再赘述,只谈故事创作的年代和故事内的年代。渡边纲斩掉女鬼一臂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平家物语剑卷》,这个时候日本的文化其实不向下层流通,诗情画意是贵族们吃饱了闲着没事才能搞的东西。这与《大江山绘词》的不同之处在于,酒吞童子的故事是在室町时代中期或者早期由民间流传的。这个故事比酒吞童子的故事要早了一百多年,所以此时茨木的故事中断然不会出现酒吞。
                          渡边纲生活的年代已经是平安时代中后期,在那时武士阶级就已经开始崛起,皇家势力衰弱,即使是京都内都会有大片的荒凉之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妖怪传说也不奇怪。在此之前,捉鬼这种事都是阴阳师做的,武将掺和着搞鬼神的事会被认为是多管闲事。正因如此,做为武将的渡边纲与茨木童子的战斗才更使得他的人生更有传奇性。


                          IP属地:浙江20楼2022-12-29 14:29
                          回复
                            “一武将斩断鬼的手臂”这件事乍听起来似乎十分无聊,但这个故事确实非常受民众的欢迎,在后世的各种各样的媒体上以各种形式流传了下来。
                            能流传到国民童话地步的故事必定是民众爱听的故事,那么它究竟妙在哪里?
                            “有一武将渡边纲,夜里驱鬼斩断鬼的一臂”,听起来习以为常,“有一武将渡边纲,护送一位绝世佳人夜里回家”,听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如果将这两个因素融合起来,这件事就成为:“一武将渡边纲在夜里与美艳的女鬼大魔头纠缠打斗,最后斩断女鬼一臂”,这听起来就格外引人入胜。
                            这个故事流传到民间之后,大众不负众望地在此基础上搞了许多少儿不宜的添油加醋。人这一生,食色性也。当一个故事脱离了其代表的历史背景,就会成为娱乐大众的养料,不论是什么时候的老百姓,大家就爱看这个。
                            这位渡边氏的始祖,估计也想不到自己会跟一位美艳的大魔头搞了一千多年的桃色绯闻。
                            值得一提的是,茨木的出生传说在许多地区都有流传,其中越后国关于茨木出生的传说有提到:“姓茨木的这一家,在春分不必撒豆驱鬼。”这就有两个疑点,其一,日本古代的平民不允许有姓,有姓氏,就代表茨木这一家不是平民。其二,渡边氏是因为渡边纲斩了你茨木的手臂才不必在春分撒豆,你茨木是被搞的那一方,你们为什么也不用撒豆?不过在传说故事中是这样解释的:虽然茨木童子是个大魔头但是不会伤害同族。言下之意是不仅不伤害还会庇护同族不被其他的鬼伤害,所以你们不用撒豆。
                            但细究原因的话,越后国这一处姓茨木的很可能跟渡边氏有关系,不过没有更多史料可供参考,探讨只能作罢。


                            IP属地:浙江21楼2022-12-29 14:36
                            回复
                              3.茨木童子(罗生门之鬼)在各个传说中的形象与作用
                              通过以上的论述,发现茨木童子的传说有一个特点,这只大妖怪被各类物语,人物传记或者说话集等记录的不在少数,但并没有自己的故事主线,总是活跃在其他人的故事中,在每个人的故事中展现出的形象和故事也都不尽相同。茨木童子出现的作用基本表现为衬托,认可或引导。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人对鬼的认识折射出每个时代情况。
                              3.1 鬼与时代
                              在都良香与茨木童子吟诗作对的平安时代早期,京都的生活还算富足安稳,这只大妖怪与人的相处十分和谐,罗生门的鬼神被寄托了人对妖怪的浪漫幻想。
                              在渡边纲与茨木童子战斗的平安时代中后期,因朝权动荡,京都破败,罗生门的鬼也变成了美人相与恶鬼相并存的,令人惧怕的却也极具诱惑的恶鬼。茨木童子接纳了人对未知的恐惧,在罗生门处连接人间的死亡与新生,也隔开人们认为的人间与地狱。仿佛罗生门处有了鬼神的存在,人心中的恐惧就可以从未知变为已知,对命运的惶恐,对动乱的不安,都有了安放的地方。
                              在这之后的漫长的幕府时代,武家掌权,社会动乱,茨木童子又被认为是落草的恶鬼,盘踞在罗生门纠结恶鬼,与酒吞童子一同作恶的大魔头(雌雄双煞)。这些故事走向民间,成为民众共同创作的素材。被剥削的,身处动荡的,精神与物质都极度匮乏的百姓通过鬼神的传说寻得精神慰藉,将茨木童子口口相传的,津津乐道的故事当做精神养料。(茨木童子跟渡边纲的桃色绯闻,或者与酒吞童子关系性的推动必有民众功劳)
                              茨木童子的传说在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他形象总是在其他人眼中的,断续的,变化的,但也正因如此,茨木童子的传说非常直观地反映了这一年多年来的不同时代的时代特性,这与其他故事模版相对固定的鬼神传说有所不同。


                              IP属地:浙江22楼2022-12-29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