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记刘松仁、米雪
她,气质美如兰,有着如花的容颜、天使的善良、菩萨的慈悲,还有炉火纯青的演技。她纵横影视圈30余载,声名鹊起却常盛不衰,是名副其实的艺苑常青树。虽然已过天命之年,她依然美丽如昔,抒写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老神话。繁星闪耀的天空,她明亮却不扎眼,璀璨却不炫目,她,就是香港著名演员——米雪。
他,才华馥比仙,满腹经伦,一身书卷气。他不算高大英俊,却称得上潇洒不凡。他拥有青松的刚正不阿、翠竹的气宇轩昂,更有着令人信服的艺德艺风。走红至今,他始终屹立于大哥级的行列,却保持着难得的淡定,喧嚣中独守着内心的宁静,灿烂中彰显独有的从容。他,如同他的名字——刘松仁。
她与他并非无缘。相反,缘分曾令他们无限接近,近得触手可及,近得唾手可得;他们之间又真的欠缺那么一点成全,缘分和他们兜了个大圈后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最终失之交臂,并且渐行渐远。留给世人的只是无数的唏嘘与叹息。
当年,一部《霍元甲》创造了万人空巷的神话,她也成为首位为人熟知的香港女星。凭借着先入为主的印象、清丽可人的外形和精湛纯熟的演技,她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然而若不是在《萍踪》中与他邂逅相遇,那么她的演艺生涯肯定少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艺术成就也会因此大打折扣。武侠剧风靡的80年代,《萍踪》谈不上精心策划的大制作,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看山力作,却仍被后人奉为经典。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松雪的倾情联袂。《萍踪》不是他们的处女作,却堪称他们的银幕定情作。因为它,奏响了松仁玉米时代的序曲,从此,一个辉煌的松仁玉米时代应运而生。
《萍踪》首播那年,正值花季的我,怀着对梁羽生先生的景仰和对雪的热爱,置身其中。结果一见《萍踪》误终身,深中松雪情毒。初见松,并不喜欢,甚至有点失望。毕竟丹枫是梁老笔下最完美的武侠人物,若要演绎出他的绝代风华,丹枫之选势必形神兼备。松虽不乏俊逸,可是较之理想中的丹枫还有出入。随着剧情的展开,松渐入佳境,精彩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山顶忘情一握,尽管小兄弟的扮相不敢让人恭维,但是丹枫眼中呼之欲出的款款深情,还是扣动我心,令我前嫌尽释,洗心革面,从此对松雪情根深种。记得有评论说:《萍踪》是松短暂沉寂后的翻身之作,《萍踪》之后,松的演艺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此,我深表赞同。松之所以能够把丹枫刻画得出神入化,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雪在剧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她表现得不如他抢眼,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却正是雪成就了松。众所周知,一个角色的生命是演员赋予的,但一个演员仅凭演技去诠释角色,只能说他恪守了演员的本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是很难塑造出有分量的重量级角色的。若要进一步引发观众更多共鸣,使其成为经典,作为演员必须要展示出自己最本色的东西,并把它合理地分配到角色中去。只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演员与角色才能浑然一体,做到和谐的统一。这些环节中,最有难度的当属对手戏的处理。对手戏,顾名思义,需要二个人互动,互相激发,相互感染。只有彼此心意相通,才能真正做到配合默契,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萍踪》中的松雪都已过了而立之年,但是他们展现的是一段酸酸甜甜的初恋情怀。其真实程度早已远远超越了演的这个范畴。他们有无假戏真做,无从考证,但是戏假情真却是有目共睹。所以说《萍踪》是松仁玉米的一个里程碑,它成就了一对银幕情侣。从此,他们声名远播,成为最无可争议的黄金搭档。
鉴于松雪强劲的号召力,ATV编导接受松的提议,同意在《秦始皇》中加插荆轲邂逅雪莹的戏分。二集的戏分相对于宏篇世制的《秦始皇》而言,微不足道的。而且这段插曲与整个《秦》剧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偏偏是这可有可无的戏分喧宾夺主,成了《秦始皇》中最经典的的亮点之一。如果说《萍踪》仅从演员这个角度再现了松的艺术底蕴,那么《秦始皇》则全方位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从对雪莹这个人物的量身定做,到每段情节的设计、每个细节的捕捉,无不显示得松过人的才华。雪莹初次亮相,便艳惊四座,足以令天下红颜黯然失色。不知道ATV的化妆师有没有汗颜,因为这一形象并非出自他们之手,而是松的杰作。粗布荆裙,淡扫娥眉,难掩绝世风华,正应了那句古话“淡极始知花更艳”。如此看来,这个世界上最懂得发掘和释放雪之美的人是松。惊为天人的造型固然吸引眼球,但是能使雪莹名留青史,还是有赖于雪入木三分的刻画。据说拍戏的时候,松对雪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使导演OK了,没有得到他的认可,一样铁面无私叫停,害得雪在冰天雪地中几乎冻僵。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秦》剧播出后,这段雪山情缘得到众口一词的肯定,许多专业人士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最经典的评价用了“凄美绝伦,荡气回肠”八个字。尽管戏分少之又少,《秦始皇》仍被视为他们的代表作之一。
——记刘松仁、米雪
她,气质美如兰,有着如花的容颜、天使的善良、菩萨的慈悲,还有炉火纯青的演技。她纵横影视圈30余载,声名鹊起却常盛不衰,是名副其实的艺苑常青树。虽然已过天命之年,她依然美丽如昔,抒写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老神话。繁星闪耀的天空,她明亮却不扎眼,璀璨却不炫目,她,就是香港著名演员——米雪。
他,才华馥比仙,满腹经伦,一身书卷气。他不算高大英俊,却称得上潇洒不凡。他拥有青松的刚正不阿、翠竹的气宇轩昂,更有着令人信服的艺德艺风。走红至今,他始终屹立于大哥级的行列,却保持着难得的淡定,喧嚣中独守着内心的宁静,灿烂中彰显独有的从容。他,如同他的名字——刘松仁。
她与他并非无缘。相反,缘分曾令他们无限接近,近得触手可及,近得唾手可得;他们之间又真的欠缺那么一点成全,缘分和他们兜了个大圈后与他们擦肩而过。他们最终失之交臂,并且渐行渐远。留给世人的只是无数的唏嘘与叹息。
当年,一部《霍元甲》创造了万人空巷的神话,她也成为首位为人熟知的香港女星。凭借着先入为主的印象、清丽可人的外形和精湛纯熟的演技,她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然而若不是在《萍踪》中与他邂逅相遇,那么她的演艺生涯肯定少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艺术成就也会因此大打折扣。武侠剧风靡的80年代,《萍踪》谈不上精心策划的大制作,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看山力作,却仍被后人奉为经典。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松雪的倾情联袂。《萍踪》不是他们的处女作,却堪称他们的银幕定情作。因为它,奏响了松仁玉米时代的序曲,从此,一个辉煌的松仁玉米时代应运而生。
《萍踪》首播那年,正值花季的我,怀着对梁羽生先生的景仰和对雪的热爱,置身其中。结果一见《萍踪》误终身,深中松雪情毒。初见松,并不喜欢,甚至有点失望。毕竟丹枫是梁老笔下最完美的武侠人物,若要演绎出他的绝代风华,丹枫之选势必形神兼备。松虽不乏俊逸,可是较之理想中的丹枫还有出入。随着剧情的展开,松渐入佳境,精彩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山顶忘情一握,尽管小兄弟的扮相不敢让人恭维,但是丹枫眼中呼之欲出的款款深情,还是扣动我心,令我前嫌尽释,洗心革面,从此对松雪情根深种。记得有评论说:《萍踪》是松短暂沉寂后的翻身之作,《萍踪》之后,松的演艺事业又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对此,我深表赞同。松之所以能够把丹枫刻画得出神入化,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雪在剧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她表现得不如他抢眼,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却正是雪成就了松。众所周知,一个角色的生命是演员赋予的,但一个演员仅凭演技去诠释角色,只能说他恪守了演员的本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是很难塑造出有分量的重量级角色的。若要进一步引发观众更多共鸣,使其成为经典,作为演员必须要展示出自己最本色的东西,并把它合理地分配到角色中去。只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演员与角色才能浑然一体,做到和谐的统一。这些环节中,最有难度的当属对手戏的处理。对手戏,顾名思义,需要二个人互动,互相激发,相互感染。只有彼此心意相通,才能真正做到配合默契,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萍踪》中的松雪都已过了而立之年,但是他们展现的是一段酸酸甜甜的初恋情怀。其真实程度早已远远超越了演的这个范畴。他们有无假戏真做,无从考证,但是戏假情真却是有目共睹。所以说《萍踪》是松仁玉米的一个里程碑,它成就了一对银幕情侣。从此,他们声名远播,成为最无可争议的黄金搭档。
鉴于松雪强劲的号召力,ATV编导接受松的提议,同意在《秦始皇》中加插荆轲邂逅雪莹的戏分。二集的戏分相对于宏篇世制的《秦始皇》而言,微不足道的。而且这段插曲与整个《秦》剧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偏偏是这可有可无的戏分喧宾夺主,成了《秦始皇》中最经典的的亮点之一。如果说《萍踪》仅从演员这个角度再现了松的艺术底蕴,那么《秦始皇》则全方位展示了他的多才多艺。从对雪莹这个人物的量身定做,到每段情节的设计、每个细节的捕捉,无不显示得松过人的才华。雪莹初次亮相,便艳惊四座,足以令天下红颜黯然失色。不知道ATV的化妆师有没有汗颜,因为这一形象并非出自他们之手,而是松的杰作。粗布荆裙,淡扫娥眉,难掩绝世风华,正应了那句古话“淡极始知花更艳”。如此看来,这个世界上最懂得发掘和释放雪之美的人是松。惊为天人的造型固然吸引眼球,但是能使雪莹名留青史,还是有赖于雪入木三分的刻画。据说拍戏的时候,松对雪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使导演OK了,没有得到他的认可,一样铁面无私叫停,害得雪在冰天雪地中几乎冻僵。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秦》剧播出后,这段雪山情缘得到众口一词的肯定,许多专业人士也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最经典的评价用了“凄美绝伦,荡气回肠”八个字。尽管戏分少之又少,《秦始皇》仍被视为他们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