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吧 关注:61,408贴子:531,777
  • 1回复贴,共1

当前国漫前行的三大阻力分析及对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位:缺乏漫画生存的完善大环境
或者说是漫画生存的大环境并不友善。突出表现在:
1、没有形成良好的漫画市场
空有巨大的需求,但没有形成良好的供需连接渠道。中国人口十多亿,爱好者至少上亿人。如果能良好开发,市场规模巨大。但是,但是,但是,由于时代的变化太快,组织及开发遭受时代限制,2000年左右的纸书漫画还没来得及建立稳定的市场,就被各种外部原因打断,最后因为手机平台而被彻底摧毁。纸书漫画成了APP的周边,本末倒置。漫画成了部分爱好者的专属市场,市场急剧萎缩,价值急剧降低,无法为从业者提供良好的价值支撑。不否认漫画的艺术性,但任何艺术需要有读者,有欣赏者,需要有共鸣。不是绘者的单人舞,而是绘者带给周围的集体盛宴,也由此绘者得以永生。所以,作为绘者,必须承认市场的重要性,必须以读者为导向,然后才是发挥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用一点点光芒翘动整个世界,铸就辉煌。这才是艺术以及得到体现,进而价值实现。
2、资本投资舍本逐末,捡拾芝麻舍弃西瓜。
美术欣赏作为漫画作品的重要属性之一,纸媒不可或缺。读者对高质量漫画的欣赏不是看过就完,而是需要经常反复回味,这种需求是不可能被改变的。漫画必须从纸媒起步,纸媒市场是漫画的核心市场。但是由于对此认知错误,盲目认为纸媒已经过时,专注且依赖电子传媒平台从而完全舍弃巨大的纸媒市场,进而无法培养社会普遍阅读漫画的习惯,错失巨大商机。不可否认,缺乏纸质漫画的美术欣赏价值,或者碎片化美术欣赏价值,仅仅靠情节如何能与网络小说比肩?如何能真正稳定地吸引读者?2000年开始的那一代人的阅读纸媒漫画的习惯,轻易被抹杀,市场何存?不能高质量高数量短周期更新漫画,做不到每日一更每日几更,如何能与网络小说比拼?漫画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不能在手机等电子平台充分的释放,唯一超越网络小说的优势被丢弃,怎么可能复制网络小说的成功?
3、漫画作者群体不能得到市场化培育
美术作品质量数量的提升,直接依赖创作价值体现,没钱万万不能。如果缺乏市场支撑,光靠资本投资,只能是昙花一现。由于作品获利有限,作者群体投入与获得不符,作品质量和数量不可能得到稳步提升,市场当然也不可能稳步建立。良性循环无从建立,中国漫画始终如现状一样不死不活,良莠不齐。一周一更,一月一更等等漫画连载如何能与网络小说一天一更,一天几更看齐?如何能满足读者需求?
市场规模,高质量高数量漫画作品,资本带动,缺一不可,这些就是所谓的漫画生存大环境。最近十年来,电子传媒平台有资本试图照搬网络小说模式,培养稳定市场,好像看起来有一定规模,但不过是虚假的繁荣和假象,注定不可能持续。因为如上所述,背弃了漫画必须联系纸媒以体现美术及收藏价值的特征,关注的市场是抓小失大,舍本逐末。无法真正稳定建立和固化积累市场,市场不足以稳定,市场不足以驱动。甚至影响到下游和周边,影响动漫影视及文化产品输出。
直白地说,按照当前手机平台给出的回报,网络漫画能复制网络小说的成功模式吗?读者群能比吗?漫画作品数量能跟上吗?能一天一更,一天几更吗?质量能保持吗?只依靠网络小说模式,能重复一部漫画作品造就一个千万级作者吗?
类似中国足球,只看到了表象,只重视表象,脱离本质特征和规律的把握,即便能短暂红火,也只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可以类比参照,可以拭目以待。最显而易见的是,历史及现状上,任何国家的漫画阅读习惯,都是建立在纸媒基础之上,漫画的平面图像画面叙事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纸媒才是根本,并且图书市场同样具有巨大价值,忽略不可原谅。
第二位:对什么是漫画缺乏本质认知
或者说缺乏对漫画的美学认知,缺乏美学修养。
在很多人心目中,漫画等同于日漫,卡哇伊,夸张变形,幼稚低龄,完全失去漫画对想象及表达,以及叙事的创作激情,失去漫画的精髓。
有人归咎于中国漫画缺乏分级,却不去思考为什么不分级的原因。原因其实很简单,整个社会缺乏对漫画的本质认知。既然漫画是某些人心中认为的,只是儿童及少年,少女成长中的点缀或消遣,又哪里来的动力去认真对待?哪里愿意去分级?包括任何漫画只要超越了儿童少年时代的内容,都可能引发家长们的激烈反应,都是没有正确认知漫画,进而给漫画正确定位的必然后果。
什么是漫画?日漫模式,就是评判漫画是否是漫画的标准和标志吗?
可以深入思考,什么是漫画。不得到答案,中国漫画不会有好的前景。
第三位:漫画作品脱离现实过于巨大
正常的文化产品链,影视依赖小说和漫画。
小说可以直接被改编成影视,但最好中间有一个漫画产品过渡。因为小说到漫画,与小说到影视,都有一个从完全的无形无相的意识描述,到有形有象的翻译和转换。如果多一个漫画产品,不止市场规模和价值被实现,而且也是形象的初步转换。好的形象转换,会降低影视形象的选择难度,降低争议和冲突。
但是,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的漫画对小说的改编,脱离实际过大,相当于失去了作为过渡的意义。
中国漫画脱离现实过大的原因,显然依然是,对什么是漫画缺乏正确认知,对日漫,尤其是日漫中分级的少年或少女漫画专注近乎于迷信。失去中国自身文化的定位,也失去对漫画的精彩诠释。
换句话说,如果不对漫画风格进行梳理,继续让日漫占据主流,漫画及下游文化产业永远都不可能有正常的可能,中国的影视文化,只能靠影视界去单打独斗,文化集群及产业链始终得不到完整建立。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近二十年来海量的网络小说,得不到平面具象化,各种精彩绝伦的中国故事,得不到推广,得不到正面承认,而影视跳过漫画直接改编,往往也屈服于日漫的变形夸张,最终效果一言难尽。
中国最著名的80年代改编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电视剧,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为什么至今都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经典,正是因为这些电视剧的造型存在原型,所有的原型,都来自于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老一辈的美术家绘制的同名的系列连环画。正是连环画具有极高的美术价值,为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改编划定了依据基础,才能在影视创作时,无论是导演还是人物选折都轻松决定,毫无异议。这个例子说明,改编漫画是对小说的具象化的初步再创作,可以起到试探市场的效果,可以极大地减少影视改编的风险。
目前来看,这三大阻力相互交织连环,相互叠加,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国漫举步维艰,前途漫漫。
客观来看,三大阻力的核心其实是对什么是漫画缺乏正确的认知,并且是普遍现象。或者,我们缺乏对什么是漫画这一命题的公认的统一答案,缺乏共识,自以为把握住了正确答案。
比如那些把漫画看成是讽刺漫画、滑稽漫画的人,不分comic、cartoon、caricature的人;把漫画看成是少年儿童专享的文艺产品的人,无视漫画的故事特性、美术特性、创造特性。
只要正确认知了什么是漫画,能够重视漫画的地位,进而依据漫画的特征去推动漫画,三大阻力都会随之而解。
所以说搬掉这三座大山,其实并非是不可能的幻想,关键是需要重新认知漫画,并获得从业者的集体共识,只有群策群力,才能说服管理层,从而获得社会的共识,重新定位中国动漫的地位,重新开拓新的市场。
毕竟,漫画是文学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文化产业练不可低估忽视的重要一环。


IP属地:四川1楼2023-02-06 11:04回复
    说得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06 15: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