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是老外在1969年搞出来的小功率甲类石机,音质超过1875 3886一类厚膜块。由于电路简单、音质好与胆机音色相似、价格低、内阻小驱动力强,几十年过去了还长盛不衰,受到广大穷人的欢迎,被称之为穷人的“劳斯莱斯”,特别适合懂一点的新手做。虽然电路简单,但要做好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
这是原版的电路:不一定绝对正确,没考证。
TR4是电压放大级、TR3是推动级、TR1TR2是功率放大级。调整R6可改变TR4的电流变化,引起R3的电压变化从而改变了中点(X)的电压变化,所以R6是调中点电压的;改变R1或R2可引起TR2的电流变化,所以它是调工作电流的。
常见的电路:与原版电路基本上相同。总谐波失真其实不大约0.07%左右。
在VCC=27V时,一般将电流调到1.2--1.5A左右,可得到约10W的输出功率,比300B的输出功率还大。如果提高电压到37V,电流调到1A左右,可在8欧负载上输出20W左右功率,比1000V的211单端也小不了多少。
它属于OTL类型电路,其输出功率P=VCC*VCC/8*RL,由于公式没考虑功率管的饱和电压,实际输出功率比公式计算值略低一点。
这电路虽然很稳定,但也存在动态不宽、闭环增益不大等问题。所以,后人对上面的电路进行了改进,性能进一步提高。
改进电路:R8 R9 R2减小,提高了TR4 TR3的工作电流。MJ14002G用2N3055也可以接受,2N3055的转换速率要低很多波型要差一些,但它比MJ14002G要便宜很多。TR3用2N5551比较勉强,主要是2N5551屏耗不大,用BD137中功率管代替才合理,加一个散热片更好。这些代替直接焊接上就可以,不需要调电阻的大小。R8改接TR3的基极。调整电阻是R6与R1,用大一倍的可调电阻代替。C4用2U左右电容。总谐波失真0.015%,降低了几倍。

注:C3是220U。
电源部分:如果不用稳压管,则滤波电容要用大一点。用了稳压管滤波电容可用小一点。考虑到这电路对电压稳定要求比较高,用稳压管效果会好一些。参考下面,TR1是大功率管需要散热。因此,1969分为6管版(稳压管与功率管在同一个散热器上)与4管版(没稳压或稳压管在专门的稳压板上)

装机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论是买零件或买商家的散件板子,需要关注下面几点。
1。功率管、稳压管的电流是安培级,散热很重要。对10W输出型,每声道散热器不要低于3公斤。20W输出每声道散热器不要低于6公斤。安装铝板、散热器、机箱、功率管要接触良好无间隙,不平的地方要修磨平滑,导热硅胶涂抹均匀,达到最好的散热效果。功率管与安装铝板之间做好绝缘。
2。10W输出最好用到120W以上的电牛。按照20%左右效率算,左右各10W输出等于20W输出,20/20%=100W。20W输出用300W电牛。牛的用料要好,必须用优质硅钢片、无氧铜线绕制,次级绕组的电流要充足,如果自绕将电流设计大一些为好。
3。输入电容比较大,可以用油浸电容(几个并联),比薄膜电容效果好,但要贵一些。输出电容很大只能用电解电容,选择质量好漏电小的,可并联使用。其它几个电解电容用质量好的就可以了,用耐温105度为好。
4。如果感觉喇叭受到开关机冲击,买个防开关机板子安上。由于存在大电流,各种连线与插座要接触良好,妥善排列信号线防止被干扰。
5。大、小管子都很便宜,可多买几个做好配对,配对好失真小。配对直接用表测量HFE值,不只是测常温下的,还需要测工作升温后的HFE。要注意大管的功耗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如2N3055常温下功耗是115W,温度75度时功耗只有80W。如果供电是37V,则电流不能超过80/18.5=4.3A。
6。调整时可先把市电调低一点再开机(没调压器的省略),调好中点电压、功率管电流。恢复市电到230V,等温度升高好再调一遍,直到开机几十分钟后,中点电压、电流稳定就算调整完成。调电流时可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看电流调到多少时失真小输出大。
比较简单的直接买套件,组装好、调整,只要不焊错一般都成功。
我买了一台成品1969,输出功率20瓦,配4欧箱子。商家调整比较保守,电流只有1.1安,按照公式功率=电流*中点电压/2,
流过管子的交流峰值电流i=V/2RL=17.5/2*8=1.1安,考虑到管子饱和压降、管子线性不佳等原因,直流电流应该调到1.4--1.5安,如果是4欧负载,电流应该调到2.2安。不过考虑到成品机散热不达标问题,我只将电流调到1.95安,就这样也能在4欧箱子上获得30瓦功率,足够用了。调后效果很好,声音不在干巴巴,韵味也很好。当然1元钱的输入电容也换成了几十元的蒙多福2.2微法,输出线也换成国产名牌华敏线。
这是原版的电路:不一定绝对正确,没考证。

TR4是电压放大级、TR3是推动级、TR1TR2是功率放大级。调整R6可改变TR4的电流变化,引起R3的电压变化从而改变了中点(X)的电压变化,所以R6是调中点电压的;改变R1或R2可引起TR2的电流变化,所以它是调工作电流的。
常见的电路:与原版电路基本上相同。总谐波失真其实不大约0.07%左右。

在VCC=27V时,一般将电流调到1.2--1.5A左右,可得到约10W的输出功率,比300B的输出功率还大。如果提高电压到37V,电流调到1A左右,可在8欧负载上输出20W左右功率,比1000V的211单端也小不了多少。
它属于OTL类型电路,其输出功率P=VCC*VCC/8*RL,由于公式没考虑功率管的饱和电压,实际输出功率比公式计算值略低一点。
这电路虽然很稳定,但也存在动态不宽、闭环增益不大等问题。所以,后人对上面的电路进行了改进,性能进一步提高。
改进电路:R8 R9 R2减小,提高了TR4 TR3的工作电流。MJ14002G用2N3055也可以接受,2N3055的转换速率要低很多波型要差一些,但它比MJ14002G要便宜很多。TR3用2N5551比较勉强,主要是2N5551屏耗不大,用BD137中功率管代替才合理,加一个散热片更好。这些代替直接焊接上就可以,不需要调电阻的大小。R8改接TR3的基极。调整电阻是R6与R1,用大一倍的可调电阻代替。C4用2U左右电容。总谐波失真0.015%,降低了几倍。

注:C3是220U。
电源部分:如果不用稳压管,则滤波电容要用大一点。用了稳压管滤波电容可用小一点。考虑到这电路对电压稳定要求比较高,用稳压管效果会好一些。参考下面,TR1是大功率管需要散热。因此,1969分为6管版(稳压管与功率管在同一个散热器上)与4管版(没稳压或稳压管在专门的稳压板上)

装机需要注意的问题:不论是买零件或买商家的散件板子,需要关注下面几点。
1。功率管、稳压管的电流是安培级,散热很重要。对10W输出型,每声道散热器不要低于3公斤。20W输出每声道散热器不要低于6公斤。安装铝板、散热器、机箱、功率管要接触良好无间隙,不平的地方要修磨平滑,导热硅胶涂抹均匀,达到最好的散热效果。功率管与安装铝板之间做好绝缘。
2。10W输出最好用到120W以上的电牛。按照20%左右效率算,左右各10W输出等于20W输出,20/20%=100W。20W输出用300W电牛。牛的用料要好,必须用优质硅钢片、无氧铜线绕制,次级绕组的电流要充足,如果自绕将电流设计大一些为好。
3。输入电容比较大,可以用油浸电容(几个并联),比薄膜电容效果好,但要贵一些。输出电容很大只能用电解电容,选择质量好漏电小的,可并联使用。其它几个电解电容用质量好的就可以了,用耐温105度为好。
4。如果感觉喇叭受到开关机冲击,买个防开关机板子安上。由于存在大电流,各种连线与插座要接触良好,妥善排列信号线防止被干扰。
5。大、小管子都很便宜,可多买几个做好配对,配对好失真小。配对直接用表测量HFE值,不只是测常温下的,还需要测工作升温后的HFE。要注意大管的功耗是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如2N3055常温下功耗是115W,温度75度时功耗只有80W。如果供电是37V,则电流不能超过80/18.5=4.3A。
6。调整时可先把市电调低一点再开机(没调压器的省略),调好中点电压、功率管电流。恢复市电到230V,等温度升高好再调一遍,直到开机几十分钟后,中点电压、电流稳定就算调整完成。调电流时可接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看电流调到多少时失真小输出大。
比较简单的直接买套件,组装好、调整,只要不焊错一般都成功。
我买了一台成品1969,输出功率20瓦,配4欧箱子。商家调整比较保守,电流只有1.1安,按照公式功率=电流*中点电压/2,
流过管子的交流峰值电流i=V/2RL=17.5/2*8=1.1安,考虑到管子饱和压降、管子线性不佳等原因,直流电流应该调到1.4--1.5安,如果是4欧负载,电流应该调到2.2安。不过考虑到成品机散热不达标问题,我只将电流调到1.95安,就这样也能在4欧箱子上获得30瓦功率,足够用了。调后效果很好,声音不在干巴巴,韵味也很好。当然1元钱的输入电容也换成了几十元的蒙多福2.2微法,输出线也换成国产名牌华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