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吧 关注:451,821贴子:2,981,448
  • 23回复贴,共1

新手友好的手冲方案剖析,粕谷哲46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参考资料BV1xG411t7oD
冲煮时只知道怎么注水可能不够,明白每段注水目的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莫名其妙的翻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20 16:38回复
    46法特点是大粉量粗研磨。我认为属于高浓低萃的框架。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构建粉墙,手法简单易上手,容错率高,不挑豆子,通过调整注水可以很方便的调整风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2-20 16:42
    回复
      46法的含义是将注水分为两个部分,前40%的水用于把风味物质从咖啡粉中萃取至滤杯中,后60%的水负责将风味物质从滤杯中冲洗到分享壶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20 16:53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2-20 16:54
        回复
          由于前40%的水主要负责萃取,所以这部分注水时需要使用中水流搅动咖啡粉层,以提高这段注水时的萃取率。但注意不要使用大水流猛烈地抬高粉床和水位,这可能导致细粉下沉影响流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2-20 17:45
          回复
            其实跟我的理论一样,前段发酵类产物,酸、糖份、咸味,后段就是醇物质,决定平衡感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3-02-20 20:16
            收起回复
              而前面120ml如何分配决定了先出来酸的强度,第一段多水就偏酸少水就偏甜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2-20 20:20
              收起回复
                前40%的注水结束后,时间大概到1分30s,这时候滤杯内的温度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降低,大部分物质的萃取结束。后续60%的注水主要是将风味物质带出滤杯,粕谷哲后续三段用了快速绕圈注水的方式,我认为目的是避免水流长时间冲刷一处,从而避免萃取过度。后续三段注水速度根据液面高度确定,控制液面处于粉床之下或者不要超出粉床太多。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2-20 20:48
                收起回复
                  至于为什么时间拉长到3分半还不过粹。我认为主要是温度和注水方式的影响。
                  前40%的注水过程中,大部分萃取工作已经结束。
                  到1分30秒时,液体已经近乎完全滴完,且吸饱了水的咖啡粉在滤杯中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降温。
                  后续注水每次都等待液体完全滴完再进行下一段注水。
                  因此后60%的注水过程中,滤杯中的液体温度都相当低。加上尽量避免粉床翻动的注水手法。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后续注水的萃取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2-20 20:53
                  回复
                    总结46法的技术要点
                    1粗研磨大粉量。
                    2前40%注水适当扰动粉床提高闷蒸均匀性。
                    3后60%注水尽量避免扰动粉床。
                    4滤杯中液面全程不要拉高,通过注水速度调整,每段注水后液面恰好没过粉床。
                    5在粉床中液体差不多流光后再进行下一段注水,留给粉床降温时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2-20 21:00
                    收起回复
                      有在家就用这个方法 我的树脂v60小的 20克粉 第一次注水45左右 就是闷蒸了粉层鼓鼓的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3-03 1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