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的明朝人口数据
如果只看《明实录》的官方数据,明朝在276年的统治中,人口是没有增长的,高峰不过6700万,低谷也有5200万,总体在6000万左右,好像常年停滞一样。这显然与史料记载的“人口滋长、耕地不足”相矛盾。
成化二年(1466年)曾上奏言:“本朝百年来户口日滋,安得尚有闲田不耕不嫁。”明朝实行占田制,鼓励垦荒,100多年来,随着人口增长,一切荒山废地都得到开垦。应天府尹王世贞(文学家、据说是兰陵笑笑生的真身)曾批判过明朝的户口统计:“有司之造册与户科户部之稽查皆仅儿戏耳。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自相矛盾的数据?
一方面,统计手段和技术不足。
古代没有统计学和抽样统计,交通和技术条件也限制了官府统计人口数据,既使是21世纪前后,除了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国家也是通过抽样摸底每年的人口情况。除非是编造人口黄册,古代的常规性人口统计,往往都是地方官在过往数据上稍加改动,再报送上级。明朝的人口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各省的布政使司在往年的数据上略加修改,再报到户部,然后就统计出哭笑不得的结果。
另一方面,重赋税征收、轻户口统计。
古代官府看重丁口(纳税的成年男子)的数量,增加是政绩,不要减少太多就行,女性数量不怎么看重。明朝上海县的人口变化就是例子,1412年前后的性别比例还算正常,到1572年女性占比只有18%,好像上海突然就没了女人。然而男子的数量变化却很缓慢,实际就是人口统计只重“男丁”,不重“女丁”的表现。
明朝人口数量估算:高峰1.66亿
笔者把明朝的人口高峰设定在万历10年
,即张居正去世的1582年,因为经历隆庆和万历前期的发展,明朝走出嘉靖停滞的状况,经济重新好转,人口增长。张居正死后,明朝弊政重生,加上万历三大征的消耗,人民生活应该是走下坡路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估算。
笔者整理了历史上历朝国家统一后、和平时期的人口数据。当国家休养生息后,人口都会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甚至超过千分之十二。另外人口基数较高时,自然增长率会下降,宋代从天圣元年(1023年)至大观4年(1110年)的87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千分之七。
明朝高峰人口数量为1.66亿。
明朝的人口基数超过6000万,考虑到人口越多、人口增长率越低,200年时间又太长,因此划分成三个时期:1)1382至1451的70年,增长率假定为0.6%;2)1452至1511的60年,增长率设为0.5%;3)1512至1582年的71年,增长率为0.4%。基于上述假设,推算出明朝的人口数量高峰为1.66亿,接近1.7亿。
疑问及验证
有人会问,明朝在建文时期(1398至1402年)发生过靖难之役,1382至1403的21年,人口会不会是下降的?
不会!
从明朝1381年的人口结构可以看到,南方8省为4331万,占比72.4%,由于不受战乱影响,人口仍会继续繁衍增长。而靖难之役主要在河北、山东、淮南等部分地区,人口数量不多,对全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
侧面验证:满清初期人口。
满清入关后,统一战争期间在全国制造了大量的屠杀,然而在顺治18年(1661年)统计全国户籍时,丁口就有1913万,推算人口为8500万。显然,明末的实际人口肯定非常高,否则经历长期的战乱和屠杀,不可能还有这么多的人口,侧面验证万历年间的人口估算不会偏差太多。
总结:明朝人口存在大量漏算,高峰人口近1.7亿
1)明朝官方的人口数据不符合客观规律。古代的统一王朝在休养生息期间,人口都会进入快速增长期,保持1%左右的自然增长率。
2)大量人口没有被明朝官方统计。女性占比越来越少国大量农民私附到王公贵族名下,特别是宗室底下的佃农不纳入户部统计;另外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产者,这些人口没有统计,而宋代做得比较好。
3)明朝实际人口高峰为1.66亿。以明朝1381年的人口数据为基数,根据历代的人口增长率经验估算,明朝在万历前期达到人口高峰的1.66亿,说明漏算的人口超过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