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者都史》(Tārīkh-i Sulṭān Ūljāyt)记载了在都哇废黜察八儿一事中此人的动向。大德年间,都哇向成宗请和后,就计划召开元廷、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共同参与的忽里台大会,并进行了准备工作。而被其扶立的察八儿一直采取回避态度,不愿赴会,导致此事失败。都哇与察八儿矛盾加深。[45]加上对海都曾趁其父八剌失势而控制察合台汗国的仇恨,都哇萌生废黜察八儿,从而进一步削弱窝阔台汗国的想法。《完者都史》记载道,他欺骗察八儿的兄弟们,并巧言承诺每一个人:“你将被给予此位”,尤其是灭里帖木儿和贵由汗之子秃该

。以致他们都开始有了反意,人们各怀心思,汗国诸王之间发生分裂,叛乱丛生。[46]可见当时窝阔台汗国的内部局势已相当严峻。这里特别提出的灭里帖木儿,即前述阿里不哥之子明里铁木儿,其人在昔里吉之乱后投奔海都;而“贵由汗之子秃该”,实际就是《史集》中的禾忽之孙脱克蔑。因他在察八儿即位之前就曾与其争夺汗位,且拒不臣服,都哇优先选择他作为拉拢对象是顺理成章的。在都哇对察八儿展开军事行动后,又曾对脱克蔑许以汗位,[47]这也是出于分化察八儿势力的考虑。而察八儿战败投降都哇后,都哇将贵由原来的领地分给脱克蔑,[48]借其与仰吉察儿控制窝阔台汗国的剩余兵力。到察八儿被废、仰吉察儿即位,都哇完全控制了局势,就设计抓获并杀死了脱克蔑。波斯文史料中,都哇废察八儿的同一段,记载其杀死了脱克蔑。杀死脱克蔑应该是都哇废黜察八儿的举措之一,两件事情几乎同时发生。[49]
《完者都史》将察八儿被废之事记于伊历704年,即大德八年(1304)到九年之间。而参照《元史》,这一时间或许不够准确。都哇废黜察八儿,是听闻成宗死讯后作出的决定。按《元史》,成宗死于大德十一年年初,则察八儿应当在大德十一年被废。《元史》载,大德十年,“降王秃曲灭复叛,与战,败之,北边悉平”。[50]这里的秃曲灭,应当也是上文所说的禾忽之孙脱克蔑。由此可知此人曾经投降元廷,这时再次反叛。他的投降与该年元军俘获察八儿、明里帖木儿部众有关;而此时复叛,则是由于元军回撤,其又得可乘之机。与元军战败后,脱克蔑与察八儿残兵汇合。[51]此时,脱克蔑与察八儿已“化敌为友”、立场一致,这也应是上文所述都哇在废黜察八儿之时,要杀死脱克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