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理解剧情,我简单构建一个二阶次的模型来理解文案对安洁的意图。
0阶对抗:安洁 VS RPK16——第一人称体验是否可信?
0阶上对应是本次《慢休克》的安洁剧情,既安洁对自己的第一人称体验是否可行的问题。我会在《文案组把押井守偷得只剩下裤衩子了》中详细解释。有个蛮搞的事情,虽然文案用弗洛伊德的“超我-本我-自我”地形学来解释他那劳什子识底深湖,但他们在剧情里面用的要不是前弗洛伊德(笛卡尔身心二元论),要不是超弗洛伊德(尼采的生存论),属于纯用弗洛伊德做奇观了。
1阶对抗:安洁 VS 格里芬(算计式意识形态)——是否要用理性统一角色逻辑?
这里很多人会理解成一个从静风点剧情开始,持续至今的对抗,我这里特意在格里芬后面标了“算计式意识形态”,因为格里芬虽然出场很牛X,但他在搞阴谋论团体式,仅仅是运用了武力吗?从设定集到游戏内剧情,格里芬都是最能运用理性去算计的人,对于这个几乎是算无遗策的角色,玩家社群里面是用什么去对抗的呢?
我这里直接给出我之前观察到的答案——玩家希望指挥官/安洁能够对上格里芬不吃亏,而手段也是靠理性去算,用理性去算各种军事手段的合理性,算各种用理性去减少损失的手段。所以在这里,从虚构的剧情到外部的玩家社群里面,真正的问题是,安洁是不是要用理性去统一她的行动逻辑?
2阶对抗:安洁 VS 文案——是否需要尼采式生存论?
如果将0阶对抗和1阶对抗结合起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安洁是一个多么悲剧的人,她自己现实对抗中已经被格里芬用理性算的死死的——洋房的非理性要素都算进去了;而她哪怕濒死之际,还要被死罪和RPK16修改第一人称记忆,等于说第一人称的体验都会成为虚假的体验。
那么我要说,从尼采主义来看,这个角色真正的悲剧,不光在于她的现实和第一人称体验都失败/虚假了,而在于,她本身就是一个被文案组决定着命运的角色,也就是说她的意义,完全是被文案组决定着的。
所以,这里的问题,是一个文案组自己问自己,也是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选择的问题——对于这么一个命定的角色,是否要以一种生存论的姿态结束生命之旅。
3阶对抗:文案 VS 算计式意识形态
慢休克里面,文案最终选择给予了安洁一个生存论式的葬礼;当文案决定让安洁这样退场时,他们就是正面对决玩家社群中那种“算计式意识形态”了。
虽然看起来有四个阶次,但实际这四个阶次一旦跑起来,会有两个阶次与另外两个阶次短路,短路成一个只有两阶次的状态,也就是:
2阶对抗里面的文案会短路成RPK16,这里就是我说“RPK16就是文案,文案就是RPK16”的原因,这里解说需要牵涉到普奇神父的“天堂制造”涉及的尼采主义,2阶对抗的结果会直接反映在0阶的剧情对抗中。
3阶对抗中的文案会短路成格里芬,这样看起来,文案其实作为一个中介给安洁和理性算计式意识形态的对抗搭桥,而这里解说需要涉及到了《巨人第三季》中,利威尔那个可谓是“无悔的选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