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结论,个人认为4号线在新街口北上拐弯,然后又在国图拐弯是合理的,无论是当时修,还是现在修(现在有更优方案,但是这也可作为备选方案之一)都会这么上
1.西直门——颐和园经由白颐路沿线需求多。这个走向是一部分公交到传统走向,在当时公交这么走的客流不少。且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关村换到2号线的需求是很大的,如果那一段给了9,就需要多次换乘
2.内城没有新的东西向线位了。一部分反对者的理由是4号线直接北上,西直门给新的东西向线位。4直接北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内城西直门——东直门东西向线位文物保护压力大不会修。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3.车道沟以西需求不足。也有一部分任务4号线新街口弯拐无所谓,但是不能再在国图拐弯了。首先不提因为白石桥拉槽段没有设站条件换成通道短不了,而且车道沟以西无论是现在线位都不太好,需求不足且远期也不会大规模开发(懂得都懂)
总上,4号线连续拐两个弯道是必然现象,从3号线早期方案到现在4号线的方案就能看出来。说白了,就是必须有线路至少承担西直门—经由白颐路—颐和园的走向。无论是古早规划3还是4,都有这一段。
也不代表目前没有优化空间,同台换乘已经优化了白堆子西站沿线北上的换乘,但是未来经过协商,可考虑开行跨线车的方式减轻换乘压力。目前有优化空间
1.西直门——颐和园经由白颐路沿线需求多。这个走向是一部分公交到传统走向,在当时公交这么走的客流不少。且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关村换到2号线的需求是很大的,如果那一段给了9,就需要多次换乘
2.内城没有新的东西向线位了。一部分反对者的理由是4号线直接北上,西直门给新的东西向线位。4直接北上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内城西直门——东直门东西向线位文物保护压力大不会修。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3.车道沟以西需求不足。也有一部分任务4号线新街口弯拐无所谓,但是不能再在国图拐弯了。首先不提因为白石桥拉槽段没有设站条件换成通道短不了,而且车道沟以西无论是现在线位都不太好,需求不足且远期也不会大规模开发(懂得都懂)
总上,4号线连续拐两个弯道是必然现象,从3号线早期方案到现在4号线的方案就能看出来。说白了,就是必须有线路至少承担西直门—经由白颐路—颐和园的走向。无论是古早规划3还是4,都有这一段。
也不代表目前没有优化空间,同台换乘已经优化了白堆子西站沿线北上的换乘,但是未来经过协商,可考虑开行跨线车的方式减轻换乘压力。目前有优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