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321贴子:10,047,430

如何评价87版红楼梦电视剧后六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7版红楼梦后四十回剧本号称集众多红学家的意见,充分吸收探佚学的成果,把脂批中暗伏的线索改编拍出来,尽可能还原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二个月,全剧本最终由周岭统一修改并定稿。
集红学众家之长的剧本,历时2年零2个月才定稿,87版红楼梦电视剧后六集一定很成功吧?先来看看1987年当时的红学界和影视界对后六集的评价:
失败的后六集创作
另起炉灶的后6集电视剧,受到了参加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几乎一边倒式的批评,他们认为:高鹗的续作劣于雪芹的原著已有定评,多有悖于原著也为世人所知,但它毕竟通过了时间的考验淘汰了众多的续书流传至今。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了人们审美心理的需求,补全了红楼梦,而且因为它以个别情节的精彩描写确立了自身的价值,越剧红楼梦的成功又大大强化了人们对高续的接受和认同。因此,改编者明智的态度,应该是尽可能吸收高续合理的部分,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曹雪芹的美学理想,并将故事尽量敷演得合乎事理人情。电视剧虽然以前八十回正文伏线,“脂批”的提示,红学研究成果为强有力的改编依据,但终于未能补续出超过高鹗水平的结尾,除探春远嫁外没有任何闪光之处,且一些重要人物的行为和关键情节的发展缺乏令人信服的逻辑根据,有的甚至不符合人之常情。可以说后6集的创作基本上是失败的。(节选自《红楼梦学刊》1987年第4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5-27 17:32回复
    再来看看部分红学家是如何评价87版后六集的。蔡骧在《雅俗虚实论红楼》一文中指出:电视剧《红楼梦》 改编者以宝、黛、钗之间的爱情悲剧是个“小悲剧”为由,削弱了对宝、黛、钗爱情悲剧的描写,力图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四大家族的大悲剧”上去,是个很大的失策,这样做等于彻底改变了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
    高鹗续作沿着曹雪芹铺垫的感情思想轨迹,让贾府中的人在内外交困的形式下进行一场残忍的“路线大搏斗”,迫使所有的人在这场大搏斗中表态,结果,除了紫鹃,都倒向贾母一边去了。读者不妨回忆一下:当你看书看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时,是不是产生过揪心的悲疼?“掉包计”给我们的直感是:林黛玉的对手不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整整一个阶级,一个社会……
    看电视剧《红楼梦》就不是这个感觉了,作为封建势力象征的贾母被写成“好老太太”,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根本没有出现。观众对宝黛二人原应给予无限同情和喜爱,现在适得其反,许多观众都认为黛玉不可爱;这就是取消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的结果。
    罗艺军在《站在巨人肩上和站在巨人边上》一文中评价到:高鹗本流传开来,为多数人所接受。这个历史现象,不应该被忽视。论证后四十回之不足,考证曹雪芹原意在人物情节上如何构想的,可能是有学术价值的见解。然而以此为依据另起炉灶取代高鹗的续作,那完全是另一码事。将电视剧后五集与后四十回比较,只能依据艺术形象的说服力,而不是学术争论的是非。
    黛玉焚稿断痴情,精神上的幻灭和生命的毁灭与失魂落魄的宝玉貌似喜庆的婚礼对比,具有深邃的思想社会内涵和震憾心灵的悲剧美,此乃高鹗续作的华采乐章。电视剧的处理完全丧失了小说的力度和美感。电视剧中贾宝玉每逢变故,一味悲泣;哪有看破红尘思想升华的境界?造型上委琐不堪,神形具损。史湘云沦落风尘,给这个颇有须眉气概闺阁少女的形象,蒙上灰垢。贾琏清算凤姐的罪行,以长镜头强调雪野拖尸,与曹雪芹的美学追求相距岂能以道里计?后五集中的人物,失去了内在的涵蕴和丰采,场面未传达更多信息,语言多属交代性,也没有耐人寻味的细节。人物命运一一安排了归宿,却激发不起审美的愉悦。
    李希凡在《宝黛爱情悲剧与黛玉之死》一文中评价:宝黛爱情悲剧和黛玉的悲剧性格,都内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这却不是靠寻章摘句的片断考证能够完成的。电视剧所表现的,林黛玉只是死于对贾宝玉的怀念,紫鹃焦急的是这婚事未定!薛姨妈的玉成,贾太君对外孙女的溺爱,王熙凤不愿薛宝钗夺走管家权,这是多么好的促成二玉婚姻的环境和氛围,袭人给王夫人出谋划策,却偶然地造成了“奉旨完婚”的恶果。虽说续书黛死钗嫁的情节有戏剧性,却为二百年来广大读者所接受,还博得了亿万观众的同情和眼泪。电视剧削弱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反封建意义,还不如续书那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如果电视剧能从宝黛爱情悲剧的内在意蕴做更深的开掘,比之诸如让宝黛二人夜间在园中偎依,摸手而被人撞见,遭诬谤的现代化的手法,以及遣宝玉送探春远嫁,致使黛玉相思病故这些太浅薄、表面的东西,更能找到宝黛爱情的悲剧冲突,以及致黛玉之死的合理的生活真实的根据,从而创造出大致符合原作精神的艺术形象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5-27 17:3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冯其庸在《看电视剧红楼梦及其他》一文中指出:电视剧后部情节的新创可议之处更多了,我是感到离原书太远了,试想贾母、王夫人如何能成为宝黛爱情的支持者呢?如果真是这样,林黛玉怎么可能忧伤成疾呢?《红楼梦》之所以能激动人心,是因为有宝黛爱情的悲剧,是因为她们的美好的爱情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无情摧残,林黛玉的葬花诗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她哀吟出自己的命运,如果没有封建势力的压力,那也自然就没有了悲剧。电视剧后部新创贾母、王夫人赞成宝黛的爱情,其实质就是抽掉了悲剧的社会内容,变成了事故性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失去了它动人的内含,失去了时代和社会的意义。
      胡文彬言道:“关键在于编导处理黛死的原因展示不充分,不令人信服。这在总体上削弱了全剧的悲壮美。有的专家则指出这是由于导演对原著精髓把握不到位,如沈天佑说,‘黛玉之死’之所以表现不太成功,正是由于编导对原作的主题思想和重大的矛盾冲突琢磨得不透和掌握不准所致。”
      胡文彬在《胆识•探索•启示》一文中指出:从全剧的结构上看,出现了首尾失重,削弱了全剧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黛玉之死”一集,这是观众最为关心的故事情节,但恰恰是这一集处理的很失败,损害了黛玉的形象,削弱了全剧的悲剧气氛,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
      胡开敏在《红楼梦电视剧评论综述》一文中指出:除“探春远嫁”一场戏外,评论者普遍认为改编是不成功的,尤以“黛玉之死”为一大败笔。评论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情节本身是否迹近原意不乖情理,二是悲剧意义和艺术魅力是否得到加强。
      谢逢松撰文《贾母和宝黛爱情》指出,前八十回的许多描写都表明,贾母从封建道德规范和家族利益的考虑出发,看中的只会是宝钗而决非黛玉,五十四回庆元宵尤为明显。贾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主要制造者,电视剧对此表现失当,因而削弱了这个爱情悲剧具有的反封建意义。
      沈天佑在《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一文中指出,电视剧“黛玉之死”之所以显得比较平淡,原因是它缺少充实的社会内容和新旧两种势力的尖锐冲突,促使黛玉之死是一些偶然的因素。贾母对宝黛爱情是极为反感的,而且从家族利益考虑也不会选中病病歪歪同宝玉一样乖张的黛玉,电视剧在这个问题上把贾母、凤姐的态度和元妃、王夫人的态度截然区别开来,不仅不符合原著实际描写,也不符合事物情理,因而必然要影响到它的艺术力量。
      康达在《功夫须在考证之外》一文中指出,电视剧将宝黛爱情与封建礼教势力的代表贾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上交给已离开这个家庭的元妃去裁定,既减弱了刻画贾母性格的笔力,也有损作品的思想深度,黛玉之死掺进误传疆耗的因素,反有失大手笔的气派。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5-27 17:33
      收起回复
        对此87版电视剧编剧周岭有话说了哈:“你们骂我可以,我被骂了三十多年,后六集是我一生的遗憾,但也请你们看看剧本,电视剧删了很多…”(😄拜托,电视剧后六集一味地卖惨,烂尾剧情都快看不下去了,识相的还不快点杀青,真按照你写的剧本拍完,怕是要被骂得更惨😄)
        87粉对此也有话说:“我们记得87版拍了调包计的,应该是后来删了…”(😄你们是不是把87版和89北影版弄混了,别来碰瓷程高本可以吗😄);“虽然87版后六集因资金紧张收场比较匆忙,但仍是一部经典,不能污蔑…”(😄那你们能不能不要诋毁别的红楼梦电视剧和原著后四十回,别人拍得不好就要被你们吐槽,87版拍得烂还不让人说了😄)
        综上所述:87版后六集拍得极其失败,无法与程高本相提并论,红学界和影视界是一边倒批评,除了探春远嫁之外其他的情节改编都很失败,尤其是黛玉之死!但我想说,87版后六集也很成功,因为它让后人看见并明白了一个定律:任何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改编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5-27 17:42
        收起回复
          自作聪明、刚愎自大


          IP属地:北京6楼2023-05-27 18:07
          收起回复
            待会87粉们要说我只列举批评的意见了哈😄关于87版红楼梦后六集的定论,专家们是一边倒的批评,找不到一个称赞的。这是中国电视剧艺委会、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电影报、中外电视编辑部联合举行电视剧《红楼梦》学术研讨会,红学界、影视界、评论界及观众代表38人在会议上共同讨论出来的结果,并刊登于中国红学会《红楼梦学刊》上。附以图片佐证,免得某些霸妻粉破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5-27 18:11
            回复
              红楼梦前80回是一部人情小说,主要内容就是:记叙小说作者个人的身世、际遇、文化选择;记叙家庭兴衰、人情冷暖;记叙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特别是,红楼梦前80回的核心内容是“还泪说”,女子的生命由男子的“情”化生而成,因此,女子一出生就被注定她会自觉地把一生的眼泪用来偿还男子的“恩”,总之,思想局限性大,男权迷恋和宿命论贯穿其中,通俗文化的色彩十分明显。所谓人情小说其实就是通俗小说。
              红楼梦后40回是一部以人文关怀为主旨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时代,子女婚姻听命于父母,个人没有自主权,在封建顽固势力眼中,那些坠入爱河的女子被认为是“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红楼梦后40回的核心内容是黛玉之死,林黛玉事实上是受到封建礼教的打击含恨而逝,当时,林黛玉无意中听到贾宝玉与薛宝钗即将成亲的消息,多年的心病被触发,先是神情恍惚,继而吐了一口血晕倒在地……最终,在远远传来的宝玉娶亲的鼓乐声中孤独地死去。小说作者给予了林黛玉深深的同情,作品的政治主张显而易见——人的个性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反对封建压迫。


              IP属地:广东8楼2023-05-27 18:46
              收起回复
                87版红楼梦电视剧后六集继承了红楼梦前80回的风格,就是一部通俗的电视剧,仅此而已。


                IP属地:广东9楼2023-05-27 18:4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为了能让演员们对《红楼梦》原著有所感触,
                  87版拍摄之前,是组织了演员集体学习的
                  对比之下,后来,也不管演员对原著是否了解,
                  就光凭一个选秀,一个颜值,就选定了演员阵容,
                  重新又拍摄的《红楼梦》电视剧,
                  那才真的是对原著的侮辱,反正我是一集都没看,
                  感觉完全不对味,完全没有《红楼梦》的感觉
                  改编古典名著,拍摄影视剧,最起码的,
                  你得让演员能知道原著故事的内容吧,
                  我敢打包票,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
                  后来,都自己读过原著,而且都读懂了,
                  有自己对原著的见解和看法
                  而后来的那些影视剧,不敢说,有可能,
                  作为剧中主角的演员,至今,
                  自己都没正经阅读过一次原著,
                  即便是阅读了,也未必就真的读懂了,
                  读出感觉来了
                  87版的结局,则现实得多,
                  凤姐草席裹尸,湘云沦为妓女,
                  宝玉最后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原上
                  不少热爱红学的观众,都认为剧版的最后六集,
                  更像曹雪芹的风格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属谁,
                  一直有争议
                  后四十回里有很多细节都和前八十回相矛盾,
                  有出入
                  为了拍好这部经典,导演王扶林提出一个
                  “忠于原著,妙于裁剪”的宗旨,
                  于是才有了前80回改编,
                  后40回在忠于曹公原著的风格上进行创作
                  一个大家族的衰落,是注定的,
                  所有人都在推向这个结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贾府不应该是树倒猢狲散吗?
                  宝玉应该有他的归处,不是俗世,
                  也不该是俗世,他最终要走进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从某种意义上说,
                  87版红楼团队是真的做到了“忠于曹公原著”
                  87版红楼梦的最后6集没有跟随高鹗的继续
                  因为高鹗本身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他的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完全违背了曹公的意愿
                  有没有可能曹公是从小家族抄来的,
                  而红楼梦是用深山十年的努力写成的,
                  而最后的的最终结果是“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87版《红楼梦》中,让远嫁的探春和赵姨娘依依惜别,
                  探春对赵姨娘终于一个“娘”唤出唇,
                  是她在明知自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的情况下,
                  情不自禁地情感流露,赵姨娘看着女儿远走时,
                  恨不得跟了去的无奈,都让“红迷”们感动不已
                  这样的一个设计,不仅遵循了曹雪芹的原意,
                  也是对后四十回的《红楼梦》,最完美的一个改编
                  贾宝玉回家之后得知林黛玉已离世良久,
                  心中悲恸浑浑噩噩,而此时贾母等人才做主令其娶薛宝钗过门,
                  算是冲喜!
                  因此在我看来,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放在林黛玉离世之后才更有说服力,
                  毕竟连袭人都知道:
                  “初见林姑娘便要摔玉砸玉,况且那年夏天在园里把我当作林姑娘,
                  说了好些私心话,后来因为紫鹃说了句顽话儿,便哭得死去活来。
                  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宝姑娘,竟把林姑娘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
                  还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
                  而贾母与王夫人又不是蠢材,
                  她们又如何敢在贾宝玉已经癫狂的背景下为掉包计冒险?
                  若真是催了贾宝玉的性命,又如何了得?
                  可见高先生此行,果真是为了悲凉而悲凉,
                  为了悲剧而悲剧了!
                  所以综上所述,高鹗先生为林黛玉所安排的这一个结局,
                  不论是在艺术结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不如87版《红楼梦》的严谨!


                  IP属地:江西10楼2023-05-27 19:13
                  收起回复
                    红楼梦批判讽刺的就是风流孽鬼,宝玉,宝玉!你好…!两眼一翻,呜呼。费尽心机也枉然,莫怨东风当自嗟,气死人的爱情。
                    请问这样描写是同情黛玉吗?这就是讽刺,这叫死像难看,是针对反面角色的。
                    作者批判讽刺的就是虚情假意的才子佳人,还没唱山门,你就开始装疯了,以假混真宝玉疯癫,贾宝玉变成了假宝玉,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作者嘲笑世人:由来同一梦,莫笑世人痴。
                    世人还没睡醒,根本原因就是世人都做着同一个痴情美梦,不要嘲笑世人的愚痴。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世人都说作者写的是一部风月痴情小说,又有谁能破解此书的真实意思呢?
                    作者的真实意思是:更有一种风月笔墨,淫秽污臭,晨易坏人子弟。
                    作者鄙视风月小说,鄙视才子佳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5-27 19:17
                    收起回复
                      世人真是愚痴,作者开篇自云,才子佳人风月小说最容易让年轻人学坏,走上邪路。
                      红楼梦就是两个天才少年,不学好,不走正路,跟着才子佳人学,沉迷风月,毁了自己的一生,佳人沉迷风月两眼一番,卿何薄命。
                      才子被神仙一挽拿了就走,捉拿这段风流公案的凶手,天下古今第一淫子归彼大荒。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5-27 19:32
                      收起回复
                        最后几集的林妹妹好漂亮,可惜前面葬花读西厢这些关键桥段妆容没弄好。。。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5-27 19:33
                        收起回复
                          世人愚痴,不解贾府为何复兴,贾府之中娲皇坐阵其中,岂有不复兴之理。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山中高士的使命就是女娲炼石,女娲炼石补地穿(济世),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请问世上愚痴,为什么称“又”呢?红楼梦就是女娲炼石在人间的又一次上演,这又一次女娲炼石补地穿比上一次炼石补天穿更加荒唐。
                          补天之材神瑛侍者宝玉就是女娲炼石的对象,金玉良缘就是补天之材补地穿济世的天命,只有娲皇才能将五色石溶炼成真正的有用之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去补苍天。
                          假宝玉就是娲皇炼废的一砣垃圾、废品,一砣不能去补天的无用之材。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山中高士面对的对象就是补天原石,山中高士面对着补天原石又向荒唐演大荒。
                          最后一块补天原石炼废了,山中高士无石可炼,只能空对着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5-27 20:30
                          收起回复
                            后六集哪里就不堪如此?战败和亲,从宗室认个女孩,代替真正郡主嫁人,本来就是汉唐的常见操作。这个作品是架空,改成从国公府,或者说大臣家挑人很正常,何况又有预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5-27 21:5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那个贾宝玉唱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满喉的时候出现的技女叫什么不好,叫云儿?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5-27 21: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