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猫吧 关注:151贴子:14,862
  • 6回复贴,共1

丰子恺译本《源氏物语》第二十一篇《少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防抽


IP属地:北京1楼2010-07-30 16:33回复
    少女①
      岁历更新,匆匆已届三月,藤壶母后周年忌辰过去了,朝野臣民都除去丧服,改穿常装。到了四月一日的更衣节上,满朝衣冠都象花团锦簇一般了。四月中旬的酉日,举行贺茂祭时,天色也很明朗鲜丽,只有前斋院槿姬依旧孤居寂处,悒郁寡欢。庭前的桂树蒙着初夏的熏风,欣欣向荣,青青可爱。青年侍女们看见了,都回思小姐当斋院那年举行贺茂祭时的情状,不胜恋恋②。源氏内大臣来信问候:“今年斋院父丧期满,该除服了。贺茂祭祓禊之时,心情定然舒畅了吧。”又赠诗云:
        “君当斋院日,祓禊在山溪。
        岂意今年禊,是君除服期。”
    这诗写在紫色纸上,封成严格的“立文”式③,系在一枝藤花上送去。形式甚合时宜,优美可爱。槿姬的复书是:
        “临丧成服日,犹是眼前情。
        转瞬忽除服,流光殊可惊!
    真乃无常迅速也。”如此而已,源氏照例仔细欣赏。槿姬除服之日,他送去了无数礼物,交宣旨收转。槿姬看了反而不快,说要退还他。宣旨想道:倘这礼物上附有情书,那么不妨退还他。但现在他并无所求,况且小姐当斋院期间,他也常常致送礼物。这确是一片诚心,有何理由可退还他呢?她觉得左右为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回写源氏三十三岁夏天至三十五岁秋天之事。
    ②贺茂祭时节,将桂和葵插在衣冠上。故见桂树想起贺茂祭。
    ③“立文”是日本的书信形式之一种,把信纸卷作筒形,用白纸包起来,上下端折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公主那里,源氏逢时逢节亦必致送礼物。五公主衷心感激,便极口赞誉他:“这位公子,我看见他不多几天之前还是个孩子呢。谁知一眨眼,已经变成大人,礼数如此周到了。况且相貌长得漂亮之极,心地比谁都善良呢!”青年侍女们听了都掩口而笑。
      五公主会见槿姬时,常常劝她:“这位大臣如此诚恳,你还疑心什么呢?他爱慕你,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你爸爸在世之日,因为你当了斋院,不能和他结婚,常常愁叹呢。他说:‘我打定了主意,这孩子偏偏不听。’每次说这话时,都很伤心。从前左大臣家的葵姬在世之时,我恐得罪三姐①,不曾向你劝说。现在呢,这位身分高贵、不可动摇的正夫人已经亡故了。据我看来,由你起而代之,再得当不过了。况且源氏大臣也回复了从前的样子,诚恳地向你求婚。我觉得这真是天作之合了。”她说的一套古老之话,槿姬听了很不高兴,答道:“父亲在日,我一向倔强,直到他逝世没有改变。现在反而回心转意,与人结婚,这真是太荒唐了!”她的样子很难为情,五公主也就不勉强劝说了。槿姬看见这宫邸内上下人等都袒护源氏,便觉今后非当心不可。至于源氏本人呢,一味尽忠竭诚,静待槿姬回心转意,却并不无理强求而伤害她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葵姬之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说葵姬所生小公子夕雾,今年已十二岁,源氏急欲替他举行冠礼,地点原定在二条院。但夕雾的外祖母太君很想看看这仪式,意欲在自邸举行。太君这要求自然合乎情理,不可违背而使她伤心。于是决定就在故太政大臣邸内举行。右大将①以及诸母舅,都是公卿贵官,朝廷所特别信任之人。他们就当了主人,各有隆重优厚的贺仪。此外世间一般臣民,也都重视这仪式,因此举办得异常隆重。源氏本想封夕雾四位官爵,世人也都如此预料。但夕雾还很幼稚。源氏虽然独揽大权,世事可以任所欲为,但若教儿子一跃便登四位,反而变成权臣故技,固此打消此议,决定封他六位,赐穿淡绿官袍,并仍特许上殿③。
      太君闻此消息,大为不满,认为此乃意外之事。这也是难怪她的。大君会见源氏时,提及此事。源氏便向她说明:“启禀太君:此子年事尚幼,本不该为他举行冠礼,教他强装成人。今所以举行者。实有用意:欲使暂入大学寮,研习学问二三年耳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来的头中将,夕雾的母舅。
    ②夕雾本是殿上童子。但封六位后,反而不得上殿。故须特许。
    ③大学寮的入学年龄是九岁到十三岁,九年毕业。夕雾学二三年,是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P属地:北京2楼2010-07-30 16:34
    回复
      ①紫姬之父,藤壶之兄,故下文言本朝国舅。
      ②向例,太政大臣不管琐细政务。
      ③参看上卷第249页注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雾与云居雁同在太君膝下长大起来,十岁之后,两人分居异室。内大臣教训云居雁道:“夕雾表弟和你虽是近亲,但为女子者,对男子不可过分接近。”两人分开以后,夕雾的童心也未免恋慕云居雁,每逢观赏樱花、红叶之时,或一同戏耍玩偶之时,夕雾必然紧紧追随她,对她表示好感。云居雁自然也爱慕夕雾,直到如今,相见时还是两小无猜,不知回避。侍候他们的侍女、乳母等在旁议论:“有什么关系呢?两人都还是孩子,况且多年相伴,一块儿长大起来。突然把他们拆开,未免太忍心吧。”云居雁无心无思,一味天真烂漫。夕雾虽然还是个幼稚的孩童,似乎情窦未开,但不知和她发生了什么关系,自从离居以来,一直忧愁叹息,心绪不宁。他们的书法还很生硬,然而也颇美观,将来显然是很出色的。他们便互通情书。但儿童粗心大意,有时不免随处散落。侍女们拾得了,约略知道了他们的关系。然而谁会告诉别人呢?她们都只当作不看见。
        庆祝升官的大飨宴办过之后,朝中别无紧要公事。岑寂无聊之时,降下一天秋雨。有一个“荻上冷风吹”的秋夕①,内大臣前来参见太君,又把女儿云居雁叫来,命她弹琴。大君精通一切乐器,都已传授给孙女云居雁。内大臣说:“琵琶这乐器,女子弹奏时似乎不很雅观,然而声音还是悦耳动听的。现今世间,受到正确师传的人恐怕没有。算来只有某亲王,某源氏……”数了几个人之后,又说:“女子之中,源氏太政大臣养在大堰山乡的明石姬,据说手段十分高明。这个人祖上都是音乐名家,传到她父亲一代,长年隐居在明石浦山乡,不知怎的她也弹得如此高明。源氏太政大臣常常称赞这女子琵琶弹得特别好听。音乐的才能,与别的技艺不同,必须与广众合奏,多方磨练,方能进步。这女子独自弹奏,也会进步,倒是很难得的。”说罢,劝请太君演奏。太君说:“我拂柱的手,已经很生硬了呢。”试弹一曲,音节甚美。弹毕说道:“那明石姬真好福气!听说人品也非常好。源氏太政大臣一向没有女儿,她倒替他生了一个。大臣又恐这女儿住在山乡不得发迹,把她带到自己身边,交与那位高贵的紫夫人抚养。人都称赞他想得周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歌:“何时最凄凉?无如秋之夕。荻上冷风吹,荻下寒露滴。”见《藤原义孝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P属地:北京5楼2010-08-01 17:22
      回复

          内大臣一路上想道:“让他们结婚,也并不是一件十分乖异的坏事。然而姑表姐弟成亲,这因缘太平凡了。外人也要议论。况且源氏强把我女儿弘徽殿女御压倒,我很气愤,正指望这云居雁入宫伺候太子,也许能压倒他人,为我争这口气呢。真可恨啊!” 源氏和这内大臣的交情,自昔至今,大体上很和睦。但在权势方面,两人一向有争执。内大臣回想过去吃的亏,不免心中气愤。因此这天晚上不能安枕,直到天明。他推想太君一定知道两人之事,但因过分溺爱这孙女与外孙,故一切听其所为。回想起那两个侍女的议论,觉得实在可恶可恨,弄得他心绪不宁。这个人性情有些刚强,行为每多锋芒,因此有了心事,不能自制。过了两天之后,他又前去参谒太君。太君看见这儿子常来请安,觉得甚可嘉许,心中非常高兴。她的头发象尼姑一般剪短,身穿一件崭新的扎服。虽然是儿子,但终是一位内大臣,也得客气些,因此太君坐在帷屏里面接待他。内大臣心情不快,对母亲说:“儿子今天来此参谒,心中很不自在。想到这里的侍女们多么看不起我,甚是畏缩。儿子虽然不肖,但只要生在这世上,始终不离母亲左右,决不违背尊意。然而为了这个不良的小女为非作歹,致使我不得不怨恨母亲。本来不须如此怨恨,然而终于忍耐不住。”说着,举手拭泪。太君吃了一惊,那化妆得很漂亮的脸忽然变色,眼睛也睁大了,问道:“究竟为了何事,我活到这么大年纪,还要受你怨恨?”
          内大臣也觉得太唐突了,连忙说明:“儿子将此幼女奉托太君抚养,自己一向不曾稍尽为父之责。只因欲为长女争取女御地位,使她册立为后,用尽苦心,谁知遭到失败。儿子虽不抚育幼女,但深信太君教养有方,故甚放心。岂料发生此意外之事,实甚遗憾!夕雾虽然学识渊博,名重天下,但倘草草不择,就近攀姑表之亲,外人亦将讥笑为轻率。即使微贱之人,亦不屑为此。此事于夕雾亦甚不利。为夕雾计,不如另择高贵而非近亲之家,做个乘龙快婿,方为荣华之举。若就近结亲,源氏太政大臣亦必不喜。太君即使欲令此二人结婚,亦不妨先将情由示知,以便多作准备,亦可使排场稍稍体面。如今任幼者之所欲为,不加管束,实在令人痛心啊!”太君做梦也不曾想到,觉得此事实出意外,答道:“你这番话,亦属有理。但我全然不知这两人有何打算。如果真有其事,我比你更加痛心呢。你要我与他们共负此罪,我心实甚不甘。自从你将此小女交我抚养之后,我特别疼爱她。凡你所不曾注意之事,我也独自仔细考虑,务求将她养成优秀之人。二人年龄如此幼稚,而为长上者溺爱徇情,若谓听其苟且结合,则万无此理!我且问你:你是从谁口中听来的?轻信恶人之言而肆意责人,万万不可!倘无事实根据,岂非毁坏别人名誉么?” 内大臣答道:“不敢,决非毫无根据。尊处诸侍女皆在背后评议讥笑呢。此事实甚遗憾,且又深可担心。”说罢,告辞而去。


        IP属地:北京7楼2010-08-01 17:22
        回复
          他回想多年以前的事,觉得此人十分可爱,情不自禁,只得写这封信去。筑紫的五节舞姬收到了信,也不胜怀旧,深感人世无常。她的答诗是:
              “当年舞袖传情愫,
              旧事重提在眼前。”
          用的是绿色带纹样的信纸,与这日子相符合①。墨色或浓或淡,交互错综。字体大都是草书,笔法随意不拘。源氏觉得此信与筑紫五节舞姬的人品相称,颇感兴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时习俗,舞姬辰日穿绿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夕雾看中了惟光的女儿,常想偷偷地走近她身旁去。然而那女子的神态凛不可犯,不得接近。孩子家胆怯怕羞,也只有独自叹息而已。他想:“这女子的相貌十分称我的心。云居雁既然与我缘悭,为慰情之计,且去结识这个女子吧。”
            原定舞会毕后,各舞女即留住宫中,充当女官,但此次各人都先回家去。近江守良清的女儿赴辛崎祓禊,摄津守惟光的女儿赴难波祓禊,争先恐后地退去了。按察大纳言也暂把女儿带回,奏请改日送她进宫。左卫门督所遣送的舞姬,不是亲生女儿,受人非难,但终于也容许她入宫。
            惟光恳求源氏太政大臣:“宫中典侍有空额,但愿赐小女为典侍。”源氏答应为他设法。夕雾闻知此事,大失所望。他想: “如果我的年龄不是这样小,官位不是这样低,我可请得这女子。现在连我的心事也无法教她知道,真伤心啊!”他对这五节舞姬的相思虽不甚苦,但添上了对云居雁的相思;终不免时时流泪。这五节舞姬的哥哥,是个殿上童子,常常到夕雾这里来侍候他。有一次,夕雾特别亲昵地和他谈话,问道:“你家那个五节舞姬几时进宫?”童子答道:“听说年前要进宫的。”夕雾说:“她的相貌长得真美丽,我很爱她呢。你能常常见她,我真羡慕你啊!可否设法让我再见一次?”童子答道:“这怎么使得!我也不能随便见她,父亲说兄弟是男子,不得与女子接近。何况你们,怎么能见她呢!”夕雾说:“那么,你总得给我送封信去。”便把信交给他,童子因为父亲早有警诫:不许干此种事情,所以面有难色。但夕雾强要他接受。他不好意思坚拒,只得拿了信回家去。那五节舞姬年纪虽小,而情窦已开,得了信很欢喜。但见用的是精美的绿色双重笺①,笔迹虽然还很稚气,显见将来大有前途。那书体非常可爱。信中有诗云:
               “爱煞翩跹少女舞,
               恋情正苦诉君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信笺上附加一、二张空白的纸,表示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人正在看信,父亲惟光突然进来。两人吃了一惊,想把信隐藏,已经来不及了。父亲问道:“什么信?”便拿起信来看。两人都脸红了。父亲看了信骂道:“你们干得好事!”哥哥连忙逃走,父亲喊住了他,又问:“这信是谁写来的?”哥哥答道:“太政大臣家夕雾公子定要我送来,……”惟光听了这话,怒气尽释,笑逐颜开,说道:“公子已经懂得风情,真可爱啊!你们与他同样年纪,还是毫不懂事的笨孩子呢。”他称赞了一会之后,便把信拿去给夫人看,对她说道:“象公子那样的人,倘能看得起我们这女孩而宠爱她,那么我与其叫她去当个寻常的宫女,还不如把她嫁与公子吧。我知道大臣的脾气:他一旦看中了一个人,便永远不忘记她,是很可靠的。公子必然肖似父亲。我可做明石道人了!”但别人都忙着准备舞姬入宫之事。
            夕雾对云居雁,也不能通信。他毕竟相信云居雁远胜于惟光的女儿,常常挂念她。别离越久,相思之情越发难堪。天天悲叹不得再见一面。外祖母那里,也无心去访问。想起了云居雁所住的房间,以及年来共处时的游钓之地,越发觉得深可恋慕。连这从小住惯的整个太君宫邸,也勾起他相思之苦。因此他又笼闭在东院的书房里了。
            源氏请托住在东院西殿里的花散里当夕雾的保护人,对她言道:“太君年老,在世之日恐不多了。我把这孩子托付与你,让他从小亲近你。那么太君百年之后,有你照拂他了。”花散里对源氏,向来唯命是听,便一口答应,从此疼爱夕雾,用心照顾他。夕雾常得隐约窥见花散里的容颜。他想:“这位继母相貌真难看啊!这样的人,父亲也舍不得她。”又想:“我贪图相貌标致而苦恋这个不得见面的云居雁,太没有意思了。还不如另找一个象花散里那样性情柔顺可亲的人吧。”但转念又想:“同一个相貌难看的人对面相处,也太乏味了。父亲多年来照顾这个花散里,但他早已知道这人的相貌与性情,所以对她不即不离,恰到好处。正如古歌中所谓‘犹如密叶重重隔’①。确是有道理的。”他觉得这种无聊的想法有些可耻。他的外祖母太君虽然作尼姑打扮,但相貌还很清秀。此外他在各处看惯的,都是相貌美丽的人。只有这花散里,本来相貌不扬,年纪渐渐老起来,身体也瘦了,头发也稀少了,所以更教人看不上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歌:“犹如密叶重重隔,爱而不见我心悲。”见《拾遗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P属地:北京11楼2010-08-01 17:24
          回复

              秋好皇后所居的西南一区内,在原有的山上栽种浓色的红叶树,从远处导入清澄的泉水。欲使水声增大,建立许多岩石,使水流成瀑布——这就开辟成了广大的秋野。此时正值秋天,秋花盛开,秋景之美,远胜于嵯峨大堰一带的山野。
              花散里所居东北一区中,有清凉的泉水,种的都是绿树浓荫的夏木。窗前更种淡竹,其下凉风习习。树木都很高大,有如森林。四周围着水晶花篱垣,有如山乡。院内种着“今我思畴昔”③ 的橘花、瞿麦花、蔷薇花、牡丹花等种种夏花,其间又杂植春秋的花木。该一区的东部是马场殿,院内建有跑马场,围以栅栏,以供五月赛马之用。水边种着茂密的菖蒲。对面筑着马厩,其中饲养着盖世无匹的骏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上卷第335、345页。
            ②堪舆家(看风水者)以十二支代表方向。其法:画一圆周圈,从圆心放射十二条直线,使与圆周相交。从上方一交点起,向右顺次注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则正东为卯,正南为午,正西为酉,正北为子。其余:东南为辰已,西南为未申,东北为丑寅,西北为戌亥。
            ③古歌:“橘花开五月,到处散芬芳。今我思畴昔,伊人怀袖香。”见《古今和歌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石姬所居的西北一区中,北部隔分,建造仓库。隔垣旁边种着苦竹和茂盛的苍松。一切布置都适宜于观赏雪景。秋尽冬初之时,篱菊傲霜,色彩斑烂夺目,柞林红艳,仿佛傲然独步。此外又移植种种不知名称的深山乔木,枝叶葱茏可爱。
              择于秋分节乔迁。原定大家一起迁入,但秋好皇后嫌其骚扰,略略延期。一向和光同尘的花散里,则于秋分之夜和紫姬一同迁入。紫姬所爱的春院,与此时季节不合,但也饶有雅趣。紫姬乔迁用的车辆,共十五台。前驱者大都是四位、五位的京官。也有六位殿上人,但都选用亲信者。这排场不算体面。为欲避免世人讥评,故一切从简,并无豪华盛大之举。花散里的排场并不亚于紫姬。大公子夕雾侍从奉陪,照料一切。人都以为理应如此。侍女等各有专用房室,仔细隔分,这新院的设备可谓周到之至了。过了五六日,秋好皇后从宫中回来,也乔迁入院。其仪式虽然简朴,亦颇盛大。这位皇后幸运之佳,自不待言。其仪态之优美与大方,亦迥异寻常,最为世人所尊敬。这六条院中各区隔离,但有曲廊相通,可以互相往来,因此诸女友常得叙晤,乐趣甚多。
              到了九月里,处处红叶呈艳,秋好皇后院内秋景之美,不可言喻。有一天秋风瑟瑟的夕暮,皇后用砚盒盖盛了各种红叶,派一个女童致送给紫姬。这女童年龄较长,身穿浓紫色衫子,上罩淡紫面蓝里的外衣,外披红黄色罗汗袗,模样异常姣好。她穿过回廊,走过拱桥,来到紫姬院内。这是一种风雅的仪式,普通都派年长的侍女致送。但秋好皇后为了这女童十分可爱,因此特地派她。这女童惯于伺候贵人,举止大方,仪态优雅,为他人所不可及。皇后赠紫姬诗云:
                “闻君最爱是春天,盼待春光到小园。
                请看我家秋院里,舞风红叶影蹁跹。”
            众青年侍女争来招待女童,这光景亦甚可爱。紫姬的答礼,是在那砚盒盖内铺些青苔,布置成岩石模样。又在一枝五叶松枝上附一首诗:
                “舞风红叶影蹁跹,剩有空枝太可怜。
                争似岩前松一树,青青春色向人间?”
            这岩前的松树,仔细看来,确是精妙的造物。秋好皇后看了诗,觉得紫姬如此善于即兴拈题,甚可赞佩。源氏对紫姬说:“皇后送你这红叶与诗,有点令人不快。等到春花盛开时,你可报复她了。现在贬斥红叶,对不起立田姬①,你且忍受了吧。将来站在樱花荫下,你便可逞强了。”夫妇嬉笑闲谈的光景,真有无限生趣,教人不胜艳羡。这六条院确是最理想的住处,诸位夫人和睦相处,时时互通音问。
              住在大堰邸内的明石姬,自念身分微不足数,不欲与他人同时迁入。直到十月间,他人都已迁定之后,方始悄悄地迁居。迁居时的仪仗,以及其他种种排场,均不逊于其他诸人。源氏关心明石姬所生小女公子的将来,所以明石姬迁入六条院后所受种种待遇,与紫姬等无甚差别,非常优厚周到。


            IP属地:北京14楼2010-08-01 17:24
            回复
              有几楼被吞了呢


              IP属地:上海15楼2018-05-29 14: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