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真题题库视频网课!
摘录: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U广东财经大学2016研;燕山大学2010研]
答: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①会计主体: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工作;②持续经营: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③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④货币计量: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主体假设衡量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衡量了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可变现净值[青岛大学2009研;燕山大学2009研]
答: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②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地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③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持续经营假设[广东商学院2008]
答: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从企业经营的存续时间来看,存在两种可能:①企业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②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基础上,从而解决了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正由于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标志,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必要。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广东商学院2008研]
答: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是指按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和坏账比率计算确定减值金额,据以计提坏账准备的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以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坏账准备科目原有贷方余额(或+坏账准备科目原有借方余额)。其中,以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坏账比率。各期期末计提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应等于按本期应收款项期末余额乘以计提坏账准备百分比计算确定的减值金额,即: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坏账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当期实际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x坏账比率。
共同控制[山大学2008研]
答: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的控制。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首先应当判断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是否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
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称为合营安排。合营安排可以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仅指对合营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即合营方)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不包括对合营安排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的权益性投资,也不包括共同经营。
注:本帖为资料目录汇总,各资料每年更新。
↓↓↓查找使用方法见本吧置顶帖↓↓↓
https://tieba.baidu.com/p/8261859740
摘录: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U广东财经大学2016研;燕山大学2010研]
答: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①会计主体:会计人员只为特定的会计主体进行会计工作;②持续经营: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进行清算;③会计分期: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④货币计量: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主体假设衡量了空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衡量了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可变现净值[青岛大学2009研;燕山大学2009研]
答: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将要支付的现金流出,又称预期脱手价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模式下,资产按照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存货准则特别强调企业在实际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取得的可靠证据为基础,并且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可变现净值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前提是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②可变现净值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地等于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③不同存货可变现净值的构成不同。
持续经营假设[广东商学院2008]
答: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从企业经营的存续时间来看,存在两种可能:①企业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②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基础上,从而解决了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正由于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标志,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必要。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广东商学院2008研]
答: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是指按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和坏账比率计算确定减值金额,据以计提坏账准备的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以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坏账准备科目原有贷方余额(或+坏账准备科目原有借方余额)。其中,以期末应收款项计算的减值金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坏账比率。各期期末计提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应等于按本期应收款项期末余额乘以计提坏账准备百分比计算确定的减值金额,即: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坏账准备科目原有余额+当期实际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应收款项期末余额x坏账比率。
共同控制[山大学2008研]
答: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的控制。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首先应当判断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是否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
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称为合营安排。合营安排可以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仅指对合营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即合营方)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不包括对合营安排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的权益性投资,也不包括共同经营。
注:本帖为资料目录汇总,各资料每年更新。
↓↓↓查找使用方法见本吧置顶帖↓↓↓
https://tieba.baidu.com/p/826185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