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321贴子:10,047,706

林黛玉的结局改成这样你认为好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梦》第96、97、98三回,是全书最精彩最高潮的部分,比之前八十回的黛玉葬花、共读西厢等情节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评价掉包计和黛死钗嫁写得不好的人,可以亲自试试续写红楼梦,要求不能抄袭后四十回的情节故事,必须自己原创,让大伙瞧瞧到底写成啥样才叫好。
迄今为止,红楼梦的续书已有上百种,没有一部续书能达到后四十回的水平高度,缺乏研究价值。清代和民国的续书纯属附骨之蛆,现代人续书除部分抄袭后四十回之外,还充斥大量现代写作套路,文字功底既不如后四十回深厚,思想艺术境界也比较浅薄。
现代人续书普遍从81回开始续,大多只续28回,并且深受后四十回启发,带有明显后四十回的影响和烙印。清代民国时期的续书多把120回红楼梦看成一个整体,有的从97回开始续,有的从121回开始续,不受后四十回影响,把悲剧结局改成喜剧。
无论是谁写续书,对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结局的安排无疑是最重要的。有不少读者认为:因为贾母最疼林黛玉、王熙凤也不希望失去荣国府管理权,所以掉包计的情节设计不符合曹雪芹原意。那么,既然作为贾府最德高望重的长辈、一品诰命夫人--贾母坚定支持宝黛婚姻,那宝黛爱情悲剧如何安排呢?
只有一个办法:让贾母死在林黛玉之前!关于林黛玉之死,梁归智总结了一个最好的情节设计,算是发起对程高本掉包计和黛死钗嫁的挑战:
八十回后,贾家内部为了财产的继承权和管理权,各派力量的斗争日趋激烈,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也成了这种斗争的一个焦点。为了争夺财产,赵姨娘、贾环、邢夫人等污蔑宝玉和黛玉有“不才之事”。贾母活着的时候,对宝玉和黛玉的污蔑还是在暗中流传,后来贾母生病死了,林黛玉失去了靠山和保护,各种流言蜚语就公开化了。王夫人本来就不喜欢林黛玉,这时候更觉得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祸根,贾母死了,王夫人的话语权上升了,她就不让贾宝玉再去看林黛玉,贾宝玉被迫搬出大观园,宝玉和黛玉被隔离了。王夫人又进宫去见贾元春,让元春下旨意让贾宝玉娶薛宝钗。另外一方面,由于朝廷政治斗争的演变,贾宝玉一度离开了贾府,而且传来处境危险的消息,林黛玉既受到了贾府各种恶势力的污蔑诽谤,孤立无援,又日夜为远离在外而传闻不断的贾宝玉担忧伤心,日夜痛哭,最后泪尽而死。后来贾宝玉去潇湘馆凭吊,林黛玉已经死了半年了,他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就是林黛玉“眼泪还债”而死结局的粗线条轮廓。
简单概括就是:林黛玉失去唯一靠山贾母——宝黛流言蜚语传遍大观园——王夫人让贾宝玉搬出大观园——贾宝玉不得不离开家与林黛玉分隔两地——林黛玉在受人排挤以及对宝玉的思念担忧下泪尽而逝——贾宝玉回贾府后悼念林黛玉并由王夫人做主娶薛宝钗
个人认为这种情节安排很像87版红楼梦电视剧第33集的剧情,都是贾宝玉在不知名的原因下离开贾府,然后林黛玉因思念宝玉泪尽而逝。87版原剧本中有宝黛私会被众人撞见的情节,林黛玉因此招致流言蜚语是合理的。87版也有王夫人密谋和元妃赐婚的情节,最后宝玉回到潇湘馆,对景悼颦儿。所不同的是,梁归智认为贾母先去世,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中,也把贾母之死安排到林黛玉结局之前。
列位看官,您认为林黛玉这样的情节设计,艺术水平高度与程高本相比如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19 02:04回复
    至于癸酉本的林黛玉带兵打打杀杀,因错杀小红而上吊自尽的情节,普遍认为艺术水平不高,且剧情雷人,不予讨论。
    刘心武认为,林黛玉应该是沉湖而死,本质上也是一种自杀。黛玉之死在贾母死亡之后。赵姨娘和贾环下了毒手,通过贾菖贾菱配药导致黛玉的慢性中毒。贾母死后,黛玉没了靠山,王夫人可以无所顾忌的筹备金玉良缘,而黛玉的身体又因为中毒而衰弱,赵姨娘也在贾政面前暗中污蔑她教坏宝玉。而更关键的问题是,黛玉来人间是为了还泪的,而她的眼泪此时基本已经哭干了,到了该回天上的时候。她主动结束生命,为自己选择的死亡方式是沉湖,并且死后是找不到尸体的,化成轻烟。关于刘心武的观点,看官们可自行评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19 02:1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梁归智先生还引用过一个网上调查:
      据“悼红轩”网站两次网上调查:如果重拍电视剧《红楼梦》,您赞成其续剧按哪个文本改编?赞成按现行程高本后40回者占17.6%——15.4%,反对者约占82.3%——84.6%;赞成根据前80回伏线和脂评提示(即“红楼探佚”)另写剧本者占68.6%——72.5%。
      这个调查巧妙的偷换了一个概念:
      根据前80回伏线和脂评提示(即“红楼探佚”)另写剧本——把另写剧本直接和“根据前80回伏线和脂评提示”划等号。实际上以87版电视剧为例,“根据前80回伏线和脂评提示”不过是一个幌子,实际情况是剧本严重违背前80回伏线和脂评提示,甚至直接和原著对着干,直接扇曹雪芹的耳光。


      IP属地:山东4楼2023-06-19 15:05
      收起回复
        神仙说如今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请问后四十回如何才能了结这段风流公案?风流公案的凶手到底是谁?
        程高本给出了答案,这段风流公案的凶手就是宝黛二人。
        宝天王就是被神仙一万拿了就走的银子,打回原形,开除仙籍,归彼大荒。
        风流孽鬼被警幻仙子打回原形,囚禁于太虚幻境之中,遭受永无止境的痛苦,以偿还生前的罪恶,下令不充许放绛珠草出去召蜂引蝶,风流孽鬼永世不得超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6-19 15:38
        收起回复
          刘心武先生起码踏踏实实写了十几万字的续书,本人也曾获茅盾文学奖,而且刘心武先生自己承认不如程高本,而且读者普遍评价较低,所以对他的续书我就不揭短了。
          对于87版电视剧后6集这种欺世盗名的东西,我是不会留情面的。


          IP属地:山东6楼2023-06-19 16:01
          收起回复
            等彻底你看懂了这部小说,你就知道后四十回该怎么写。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6-19 17:39
            收起回复
              反正林黛玉肯定是悲剧,而且肯定不是87版的结局,87有点虎头蛇尾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6-19 18:23
              收起回复
                典型写不好就自己写,你写的不好就别给人看啊。给人看了还不能评价搞笑。后四十公认烂,人物都变形成啥样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6-19 18:3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葬花时都不愿意花落水里,嫌弃水不干净。你认为黛玉喜欢死在湖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19 20:13
                  收起回复
                    林黛玉的结局就是枉凝眉,白费心机,费尽心机也枉然,莫怨东风当自嗟。
                    作者说黛玉活该,两眼一翻,呜呼。
                    程高本后四十回就是原著,宝黛二人就是这段风流公案的两个凶手。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淫秽污臭,屠毒笔墨,最易坏人子弟。
                    作者批判讽刺的就是沉迷风月的宝黛二人,宝黛情就是一面虚情假意的风月宝鉴。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我为林姑娘病了。
                    黛玉:宝玉,宝玉,你好…。两眼一翻,呜呼。
                    气死人的爱情。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6-19 21:54
                    收起回复
                      第四⼗⼆回
                      蘅芜君兰⾔解疑癖
                      潇湘⼦雅谑补余⾳
                      庚:钗、⽟名虽两个,⼈却⼀⾝,此幻笔也。今书⾄三⼗⼋回时,已过三
                      分之⼀有余,故写是回,使⼆⼈合⽽为⼀。请看黛⽟逝后宝钗之⽂字,便知余
                      ⾔不谬矣。


                      IP属地:广东14楼2023-06-20 08:59
                      收起回复
                        复旦王德峰教授说,“玉”者欲也,楼主是否理解。


                        IP属地:广东15楼2023-06-20 09:01
                        回复
                          转载一段:
                          一种奇怪的诘问方式。有些否定程本后40回的研究者时常在论著中提出:脂批透露了“后数十回”的回目,程本中无一写到,这是高鹗“伪续”的铁证。我们先把是否为高鹗“伪续”的问题放到另一本书中去讨论。这里我想问一句,你们这样的“诘问”不是恰好说明程、高二人序中所说的是实话吗?程、高完全可以用一句话回答那些“诘问”者:“因为我们搜集到的原稿就是如此,我们只想‘整理’‘抄录’,而没有人交给我们‘续’的任务,所以你们才看不到脂批所示的那些回目和故事。 ”想当年,程伟元搜罗来的抄本虽然“漶漫不可收拾”,但却是带有“评点”的,他们自然看过,甚至研究过要不要保留这些评点(见程乙本“引言”第五则)。不论是程还是高,他们既然要“续”后40回,能对这些脂评视有若无吗?按照某些人的看法,他们既然能“续”出今日后40回中的“焚稿断痴情”,难道连一回“云哥仗义探监”也续不出来?连一个“情榜”也排不出来?事实恰好相反,他们没有时间——他们要准备“高考”,也没有能力续——凭高鹗写的那首“重订”诗水平能“续”么?所以他们也没有续!他们自认的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这是实话而非“说谎”。先入为主,凭空猜想是胡适的错误,又何必让胡大师牵着鼻子走呢!


                          IP属地:山东16楼2023-06-20 17:35
                          收起回复
                            哈哈哈哈。
                            我始终没有读出来贾母支持宝黛。
                            尽管常说两个玉儿,个人觉得只是疼爱。
                            而且贾母考虑孙子的终生大事不选择一个多心多病的很正常,人之常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6-20 20:06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54回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这话我不信说的是薛宝钗。况且贾母说这话之前,林黛玉把酒杯放到宝玉唇边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6-21 06: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