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英歌吧 关注:548贴子:3,160
  • 0回复贴,共1

潮汕秧/英歌舞大论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香港1950至60年代,天后诞潮汕秧歌舞表演老照片
问题一:普宁水浒秧歌舞的历史有多久?
答:1900-1922年已经存在且成型了,二十年为一代、可以往前推到1880年、1860年;距今最多150年左右。
问题二:普宁秧歌舞哪里来?
答:从农田而来、祭拜的是田师爷、是一种土地崇拜;从山东平原黄河文明而来,山东梁山的水浒英雄崇拜;山东高跷秧歌舞的武松敲棒、武松打虎故事,潮汕锄头柄、竹棍等常见道具的使用。
问题三:普宁秧歌舞久还是潮阳秧歌舞久?
答:不清楚、因为秧歌舞最原始的形式就是敲上下横槌,是比较简单的表演形式;我个人倾向于普宁比潮阳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潮汕秧歌舞是两县最开始共有的;而且潮汕秧歌舞是在1563年、潮阳划出普宁后到清末民初才有的;普宁可能早于潮阳的原因是普宁县遗存下来关于农业元素的动作、服饰、道具、脸谱等比潮阳多一些;普宁秧歌舞最开始是腊月农闲之余,训练来为除夕夜、大年初一、大年初二拜年用的;旧社会用来多讨一口饭吃,后来才慢慢被三山国王等游神活动所吸纳、正规化。
问题四:领舞的、为什么耍蛇?答:因为耕作时候、农田多出现蛇,所以好事好玩者把打死的蛇拿来玩;又因为水浒故事里面时迁轻功不错,把领舞耍蛇的表演安到时迁身上、抓蛇时迁是潮汕农民首创的!
问题五:普宁秧歌舞的中心在哪?在普宁市下架山镇咸寮村和涂坑村。旱塘陈成技南少林学武后回来创秧歌舞,很大可能是骗人的;因为秧歌舞的源头是土地、武术南拳是后来有人为意识地加入动作的
问题六:潮汕秧歌舞的中心在哪?在普宁东南部与潮阳西南部的交界点为中心,一圈一圈地往外划圈,棉城、濠江、海门、惠来、甲子依次是潮汕秧歌舞的外围;
秧歌舞最原始产生的地方就是在山地丘陵农村地区,人地矛盾突出、人均粮食不足,农民通过秧稻唱歌舞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强体壮,让农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年月;市区的秧歌舞一般是后来发展起来的。
潮汕秧歌舞槌法发展脉络:
普宁县咸寮涂坑旱塘上下横槌-北山泥沟双抛槌-惠来手指翻转槌-隆江花槌-甲子四抛槌;
潮阳县尖山峡山永丰上下横槌-凤岗双刀槌-金浦梅花槌-西岐左右槌。
泥沟村的双抛槌、观音坐莲有可能是1949年以前去参考北山村的、后来经过泥沟村人一步步发扬光大的;同时北山村的双抛槌有可能是从咸寮村头槌的拜谢甩头动作参悟出来的。
凤岗慢节奏双刀跳跃槌法不是最原始的,凤岗秧歌是1943年左右成立,武师根据双刀演变出来的;跟傩舞没有关系,就是写《潮阳英歌舞》作者隗芾的穿凿附会瞎猜瞎写的,秧歌舞和傩舞根本就不是同一类型的舞蹈,傩舞是祭祀神明和通常带面具的;秧歌舞是跟土地有关系的。
甲子秧歌没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时间大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由普宁县传入并进行在地化重新演绎新动作的
一、难道施耐恩写好水浒传之后传真给千里之外荒无人烟的陆丰甲子吗?
二、甲子的秧歌是在潮州府秧歌舞文化圈的边缘地带,怎么可能他是最先的?
三、如果甲子是最先的,那怎么独独在他们村子附近只有几支同款四抛槌队伍?他们并没有传播到普宁惠来?
所以应该是倒过来是从普宁北山-泥沟双抛槌传到陆丰甲子南塘并在地化重新创造编排新动作,而且跟福建的宋江阵、皂隶舞关系不大,因为都不是同一类型的舞蹈;
更何况中间隔着一个潮汕地区,难道隔空跳过英歌文化浓厚的潮汕地区直接空降传播到陆丰甲子地区?肯定是需要通过陆路等进行人员交流走动传播的;
还有时迁插金花是往造神上面靠拢,金花一般是老爷等神明的用品,所以普通人往头上插金花是不太妥当的。
为什么不是潮汕人、舞不好潮汕秧歌舞?因为他们没有用心跳、动作做不到位、没有烂熟于心、锣鼓与动作搭配不好,没有对潮汕秧歌舞保持一颗敬畏、重视的心……作者:翰海家


IP属地:广东1楼2023-06-21 03: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