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8,321贴子:10,047,706

多数红学家认同后四十回作者是曹雪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宋孔显先生起,四十年代的吴宓、陈寅恪,五十年代的周绍良、朱南铣,六十年代的林语堂,七十、八十年代的周策纵、朱眉叔、萧立岩、王昌定、宋浩庆、杜福华、徐迟、舒芜,到之后的胡文彬等众多红学家,都持后四十回是作者原稿这一观点。
清朝太平闲人张新之在《红楼梦读法》中说:“有谓此书只八十回,其余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通体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全无差别。则所增之四十回,从中后增入耶?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母命,万金赏,使谁增半回不能也。”
宋孔显先生在1935年5月《青年界》发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均曹雪芹作》中就说:“《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做的。”
周绍良先生说:“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紧密联系的,后四十回完成了前八十回所要发展的故事。后四十回回目是曹雪芹第五次‘增删’时‘纂成’的,而后四十回文字,主要是曹雪芹原稿,其残损或删而未补的,由程、高补了一部分也是有的。”
朱眉叔先生说:“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不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且续有发展,使《红楼梦》成为完美的伟大巨制,这一巨制是任何人所不能续作的,势非出自曹雪芹一人之手不可。”
宋浩庆《红楼梦后40回辨》列出《红楼梦》后40回真伪辨别标准,分别从所写内容、人物性格、情节结构、艺术构思到表现手法五个方面前后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是:《红楼梦》后40回百分之九十四、五的笔墨属于曹雪芹的原著。
舒芜先生说:“只有被抄过家的才写得出来。高鹗没有被抄过家,也没有资格去抄人的家,无论如何也凭空想象不出来。贾府被抄家,非有原作者的残稿作根据就无法解释”。
胡文彬先生说:“后四十回,我认为应该是曹雪芹留下的原稿的散稿。”他还说:“无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新红学派在《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上和所谓“高鹗续书”说上的论断,是无法让人苟同和称善的。他们的错误论断和某些偏见影响之深之广,简直成了一种瘤疾,达到了一种难以医治的程度。这种病疾是整个红学史上的一种悲哀。”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陈炳藻先生在1980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发表了《从词汇统计论证红楼梦的作者》一文,他借助数理语言学来考察《红楼梦》前后所用词的相关程度,最后得出结论是:后四十回也是出自原作者手笔。
吴新雷先生说:“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原稿,它经过程伟元和高鹗两人整理,因此不要再说后四十回作者是无名氏,就是曹雪芹。”
红学家郑铁生说:“百年红学最大的错案,是阉割《红楼梦》后四十回!”
王向东《高鹗续书考——〈红楼梦〉后40回作者重探》一文采取“用40回攻40回”的方法,即在40回之内找矛盾,并借助脂批的线索和高鹗的思想最后得出结论:后40回有曹雪芹原稿残存,经高鹗修辑而成。
高阳先生说:“后四十回既非高鹗所续,更非另一‘满人’改写,那么当然是曹雪芹的原著了。不过不是‘增删五次’之稿,更不是定稿。事实上恐怕永无定稿。”
徐迟先生说:“后四十回写的是封建制度的败落和塌台,因此封建卫道士们曾经对后四十回如何的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硬是要将它扼杀在摇篮里!程伟元找回了后四十回,由责任编辑或助理编辑的高鹗很认真、很谨慎、很漂亮地完成了抢救工作。”
王蒙先生说:“我死死地认定,不但某甲为某乙续书是不可能的,某甲为自己续书也是根本不可能的。高某为曹某做续,那么长时间居然没有被发现,这样的一对天才同时或前后脚出现的几率,比出现一个能写出《红楼梦》的天才的机会还罕见一千倍。从理论上、创作心理学与中外文学史的记载来看,真正的文学著作是不可能续的。续别人这样一部大书,千头万绪要照应,比自己开头写一本书要难得多得多,用张新之的话就是甚于作书百倍”。
白先勇先生说:“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为一体。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也写作,《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千头万绪,如果真的换人续写,不可能模仿的那么一致。近二三十年来倒是愈来愈多的学者相信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例如海外红学家重镇,五四运动权威周策纵;台湾著名红学专家高阳;中国大陆几辈红学专家:吴组缃、胡文彬、吴新雷、宁宗一、郑铁生,这些对《红楼梦》有深刻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都一致达到以上的看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17 11:26回复
    林语堂先生说:“人物能与前部人物性格行为一贯,并有深入的进展,高本文学手眼甚高,有体贴入微,刻骨描绘文字,更有细写闺阁闲情的佳文,似与前八十回同出于一人手笔。若谓高本作者是高鹗,便是他能以八十回一半之文字,只用原作者十年辛苦之十分之一的时间,目顾神飞,撮合编纂起来,神乎其技,天衣无缝,成了中国五千年来的第一部小说,又打破了古今中外未有续长篇创作小说之例。我们崇拜曹雪芹,更应该崇拜高兰墅了。”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鼻祖,以后四十回为例赞叹《红楼梦》的美。在他看来,《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壮美多于优美,而最壮美的就是就是第九十六回的宝玉与黛玉的生死离别。正是这种悲剧美早就《红楼梦》的伟大。
    吴宓先生说:“吾信《 石头记》 全书一百二十回,必为一人。若谓曹雪芹只作前八十回 ,而高鹗续成后四十回,竞能天衣无缝,全体融合如此,吾不信也。欲明此说,须看本书全体之结构,及气势情韵之逐渐变化,决非截然两手所能为。”
    萧立岩的《高鹗续〈红楼梦〉后40回说质疑》认为:“在程本问世之前,并不存在续书的问题,程本的后40回决不是凭空而来,尽管其中可能掺入了别人的一些笔墨,但基本内容还应当属于曹雪芹的。”
    陈寅恪不但不同意胡适的高鹗续书说,还纠正了小说中人物原型的对应关系。他说:“尚有诸多文件,均足为考证《石头记》之资,而可证书中大事均有所本。而后四十回非曹雪芹所作之说,不攻自破矣。”
    王昌定的《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著作权问题》中说:“程、高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修补120回《红楼梦》,后40回和前80回一样,原作者应是曹雪芹。”
    俞平伯在临终前用颤抖的手写下几句遗言:“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以辞达。”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功罪二字,意味深长。
    周文康《〈红楼梦〉后40回非后人续作的内证及其作者生年月日考辨》认为:“由后40回与前80回不合得出之‘续作说’这一结论,在逻辑上并不具备必然性。《红楼梦》120回著作权应归曹寅之孙、曹佳氏之侄、曹頫之子曹雪芹。”
    杜福华在《试论〈红楼梦〉后四十回仍为曹雪芹所作》中说:“富查明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及其小引,就是曹雪芹写完了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铁证。不论反封建、反孔孟的思想倾向,或是步步进攻,步步掩护的艺术手法;还是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语言风格,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7-17 11:3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多数并没用,别说多数,过去几乎全部红学家关于作者的论述和猜测都是错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7-17 12:06
      收起回复
        是高鹗根据看过的或者听说的原稿编写的。87版最后几集改的太疯,还不如不拍完。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7-17 14:22
        收起回复
          狗屁专家,普通人都能看出后40回文笔跟前面完全不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7-17 14:26
          收起回复
            我这水平都能明显感觉到文笔差太多,人物性格对不上,除了结局是照常写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7-17 14:26
            收起回复
              谁是多数?谁是红学家?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7-17 14:27
              收起回复
                我觉得应该有收集到了一些曹雪芹残本稿件然后再补的,只是残本没法明确是曹雪芹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7-17 14:41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好久没看了,这个薛宝钗是叫张莉吧?人长得还行就是原声太难听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3-07-17 14:46
                  收起回复
                    不是依然有很多人也写了很多文章来证明不是同一个人所写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7-17 14:57
                    收起回复
                      补充几条:
                      张新之评第119回:
                      事愈散,文愈整。乃有谓书止八十回,以为后不如前,亦未就其针线之密,杼轴之圆,一细按之也。试更读此大段,当知前说不足凭矣。
                      王国维:
                      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 ,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瞭精切何如哉!
                      林语堂:
                      老实说,《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第一流小说,所以能迷了万千的读者为之唏嘘感涕,所以到二百年后仍有绝大的魔力,倒不是因为有风花雪月咏菊赏蟹的小品在先,而是因为他有极好极动人的爱情失败,一以情死,一以情悟的故事在后。初看时若说繁华靡艳,细读来皆字字血痕也。换言之,《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八十回,或者说是因为八十回后之有高本四十回。所以可以说,高本四十回作者是亘古未有的大成功。
                      牟宗三:
                      人们喜欢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我则喜欢看后四十回。人们若有成见,以为曹雪芹的技术高,我则以为高鹗的见解高,技术也不低。前八十回固然是一条活龙,铺排的面而俱到,天衣无缝,然后四十回的点睛,却一点成功,顿时首尾活跃起来。我因为喜欢后四十回的点睛,所以随着也把前八十回高抬起来。不然,则前八十回却只是一个大龙身子。呆呆的在那里铺设着。虽然是活,却活得不灵。
                      所以《红楼梦》不是闹着玩的,不是消遣品,这个开宗明义的辛酸泪,及最后的悲剧,岂不是一贯?然若没有高鹗的点睛,那辛酸泪从何说起?所以全书之有意义,全在高鹗之一点。
                      李长之:
                      在未确定后四学十回是高鹗的续书的时候,大家都很公平的去欣赏,而且说非常精彩,一经证明是续书,大家都改变态度,我以为这是不对的。我以为高鹗在文学上的修养,或者比曹雪芹还大,而且他了解曹雪芹的心情,也真亏得他把曹雪芹所想要表现的统统给完成起来。高鹗实在可说大批评家兼大创作家的人,所以如果我们不时称赞曹雪芹,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赞称高鹗。
                      我们觉得高鹗更能写人精神的方面。倘若容我做个比拟,则曹雪芹像托尔斯泰,高鹗像朵斯退益夫斯基(注:陀思妥耶夫斯基)。


                      IP属地:山东17楼2023-07-17 15:41
                      收起回复
                        “这个署名写成‘曹雪芹’,学界肯定不满意,因为后四十回尽管大部分出自曹雪芹之笔,但是有的地方又不像是曹雪芹写的。”最后,经过长时间讨论,署名改为“无名氏续”。“如今看来,这是比较客观的署名,至于接不接受,要慢慢来。”任晓辉说。
                        看来任晓辉在不经意间承认后四十回大部分是曹雪芹写的。


                        IP属地:山东18楼2023-07-17 16:02
                        收起回复
                          别的不说 就前文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和后面 兰桂齐芳 怎么说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3-07-17 16:56
                          收起回复
                            晚韶华就是贾家复兴的征据,韶华就是最美好的时光,李纨的晚年就是她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后四十回就是原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7-17 17:2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红楼梦批判的是年轻人沉迷风月,批判的是虚情假意的风月宝鉴。
                              宝黛二人就是红楼梦中最大的两个反面教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7-17 17:26
                              收起回复